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拟活血补肾方对骨折延迟愈合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可能的分子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选择66例四肢骨骨折延迟愈合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在常规手术内固定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口服自拟活血补肾方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骨折平均愈合时间。选取家兔制作骨折模型并分为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以及试验组。阴性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阳性对照组给予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试验组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的基础上术后给予活血补肾方灌胃治疗。干预后取骨折愈合部位组织标本,采用Western蛋白印迹法对其中的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及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各组的表达水平。结果对于骨折延迟愈合的患者,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93.94%,显著高于对照组(χ2=7.52,P<0.05)。治疗组骨折愈合平均时间为(72.54±13.65)d,较对照组的(111.31±10.39)d显著缩短(P<0.05)。在试验动物中,阳性对照组及试验组骨折愈合组织中BMP-7及NPY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骨折愈合组织中BMP-7及NPY水平较阳性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自拟活血补肾方对骨折延迟愈合疗效肯定,可缩短愈合时间,可能机制为通过诱导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及愈骨胶囊对兔椎间盘退变模型MMPs的影响。方法将成年新西兰白兔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实验组,每组20只。用手术方法建立兔椎间盘退变模型。实验组给予0.15 g·kg-1愈骨胶囊,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纯化水,连续给药4周。用免疫组化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兔腰椎间盘组织中MMP-3的表达,依据试剂盒说明检测血清中钙(Ca)和碱性磷酸酶(ALP)含量,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椎间盘组织中骨密度(BMD)和骨矿(BMC)含量。结果模型组,MMP-3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愈骨胶囊组,MMP-3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血清Ca和ALP、BMD和BMC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愈骨胶囊组,血清Ca和ALP、BMD和BCM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愈骨胶囊可降低MMP-3表达,促进钙盐形成,加速钙离子沉积,有效改善椎间盘退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Lauge-HansenⅣ度踝关节骨折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的临床效结果。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42例踝关节骨折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骨折按Lauge-Hansen分类法:旋后外旋型Ⅳ度26例,女11例,男15例,平均年龄(36.8±11.7)岁;旋前外旋型Ⅳ度16例,女6例,男10例,平均年龄(37.6±11.2)岁。所有患者在关节镜辅助下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镜下观察韧带及软骨损伤情况,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行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软骨损伤按Cheng-Ferkel分期进行治疗。临床疗效采用AOFAS评分系统进行评价。结果:42例均获随访,时间1年。术后AOFAS评分为(92.00±9.32)分,临床疗效优28例,良11例,可3例,其中31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软骨损伤。无软骨损伤患者的AOFAS评分高于软骨损伤患者,C级以下软骨损伤患者的AOFAS评分高于C级以上软骨损伤患者,无软骨损伤患者的AOFAS评分高于C级以上软骨损伤患者。下胫腓联合固定患者AOFAS评分低于未固定组患者。结论:Lauge-HansenⅣ度踝关节骨折常合并有关节内软骨及周围韧带损伤,其中下胫腓联合损伤及C级以上的软骨损伤是导致踝关节功能恢复欠佳的重要因素,关节镜辅助下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仅利于关节面的解剖复位,同时可以对合并的软骨和韧带损伤进行更好的诊治,从而提高手术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7月-2009年8月采用MED治疗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按Nakai分级标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其中优54例,良12例,可6例,优良率为91.7%,2例术中出现硬膜撕裂,1例术后出现椎间隙感染,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 MED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手术方法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手法复位联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对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以及治疗组(51例),于治疗组患者,先行中医手法复位,再行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对于对照组患者则直接采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cobb’s角、椎体前缘及后缘高度、椎间盘退变程度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6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1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2=9.053);两组患者治疗后Cobb’s角、椎体前缘及后缘高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椎间盘退变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中医手法复位联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肯定,可促进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椎间盘恢复,疗效优于单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镜监视下结合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和传统前外侧切口联合后路小切口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12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69例。按Schatzker分型:Ⅰ型5例,Ⅱ型5例,Ⅲ型25例,Ⅳ型20例,Ⅴ型9例,Ⅵ型5例。关节镜下结合锁定钢板治疗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17~59岁,平均34.2岁。前外侧切口联合后路小切口钢板固定治疗33例,男19例,女14例;年龄18~62岁,平均35.4岁。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下地负重时间、Rasmussen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69例均获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10.3个月,所有患者未出现感染、平台塌陷、再次骨折、关节僵直等并发症。2组下地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临床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下结合锁定钢板治疗组较前外侧切口联合后路小切口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和术后出血量少,术后愈合快。结论:采用关节镜下结合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改良双Endobutton技术对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进行治疗,并研究其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采用改良双Endobutton技术治疗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42例患者,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21~56岁,中位年龄32.5岁。所有患者行切开复位,肩锁韧带采用Ethibond线缝合修复或带线锚钉重建,喙锁韧带采用双Endobutton技术重建进行治疗。临床疗效采用Karlsson标准进行评价,喙锁间隙距离以2块Endobutton钢板的中心连线距离来代替,通过影像学上测量喙锁间隙距离来评估复位丢失情况。结果:42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0~3.2年,平均2.4年。术后3个月按照Karlsson疗效标准评定,A级32例,B级10例;末次随访时A级26例,B级16例,6例从A级降为B级。术后3个月喙锁间隙距离(26.91±0.91) mm,末次随访(27.41±1.10)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术中过度复位和术后从事体力劳动的患者其间隙距离增加更明显。另外,所有患者在锁骨侧Endobutton周围都存在一定的骨质吸收,但范围不大。结论:改良双Endobutton技术可以有效重建肩锁韧带及喙锁韧带,从而获得良好的早期临床效果,但随时间的延长会逐渐出现复位的部分丢失及钢板周围的骨质吸收,部分患者临床疗效也会有所下降,但患者对临床结果仍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非骨水泥髋臼假体结合结构性骨移植修复骨缺损及重建髋臼结构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26髋)患者应用该方法修复骨缺损并重建髋臼骨性结构的临床经验。本组中翻修患者16例,初次置换患者9例;女性14例,男性11例,平均年龄56岁;根据美国骨科医师学会(AAOS)骨缺损分类法,所有患者的骨缺损均为节段型(AAOSI型)。臼杯置于真性髋臼水平后由于骨缺损均需进行结构性骨移植,植骨块来源于自体股骨头或冷冻干燥同种异体骨,植骨块覆盖假体面积均〈50%。平均随访时间5.2年(1,2~7.4年)。采用改良Harris评分对临床结果进行评估。术前及术后随访时均拍X线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植骨块均获得放射学上骨愈合。无植骨块塌陷或骨折,2髋的植骨块出现轻度的骨吸收。翻修患者无1例假体需再次翻修,初次置换患者均无临床髋假体松动症状,仅一例在X线上出现髋臼侧透亮线,但并无进行性增宽表现。改良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50分提高到88分。结论使用非骨水泥臼杯结合结构性骨移植修复髋臼骨缺损是重建髋臼结构的有效方法之一,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该方法在植骨块覆盖假体面积〈50%时,髋臼假体可获得良好的固定,并有效恢复髋臼骨量。  相似文献   
9.
结构性骨移植是目前临床上修复髋臼严重骨缺损的主要方法之一,不仅有利于恢复缺损处解剖结构和髋关节生物力学结构,也有利于恢复髋臼骨量,为将来再翻修提供条件.早期临床研究认为移植骨移植后存在相应的并发症,故翻修假体失败率较高.近年来,随着手术技巧的不断完善、植骨适应证的严格把握、金属加强杯和骨小梁结构型金属杯等手段的应用,假体生存率和使用时间均明显提高.该文就结构性骨移植在髋臼骨缺损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人工关节置换钛假体材料表面原位合成负载抗菌剂聚六亚甲基胍(polyhexamethylene guanidine,PHMG)的二氧化钛(TiO2)纳米管,通过体外、体内实验研究负载PHMG的TiO2纳米管的抗菌性能,为具有良好抗菌性能人工关节假体材料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阳极氧化法制备TiO2纳米管,并于其表面负载抗菌剂PHMG。体外实验时分别将纯金属钛箔、TiO2纳米管钛箔和负载PHMG的TiO2纳米管钛箔与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悬液共培养研究其抑菌性能。体内实验时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股骨扩髓并注入0.1 ml 108 CFU/m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制备感染模型后,分别将纯金属钛棒、TiO2纳米管钛棒和负载PHMG的TiO2纳米管钛棒植入新西兰大白兔右侧股骨髓腔,研究体内的抑菌性能。结果通过阳极氧化制备的TiO2纳米管孔径为(46.4±5.9)nm,钛箔TiO2纳米管长度为300~500 nm,钛棒TiO2纳米管长度为500~1000 nm,于其表面分别负载(3.46±0.40)mg与(1.27±0.28)mg PHMG。体外PHMG释放实验表明,该药物的释放分为两个阶段:初始突释释放阶段和相对缓慢释放阶段,为早期抑制细菌入侵和后期持续抑菌提供保障。体外和体内抑菌实验表明,载有PHMG的TiO2纳米管能够抑制细菌黏附与定植,减少感染。结合临床病理分析表明PHMG-TiO2纳米管植入组无明显病理变化,骨髓腔内可见大量有核细胞和网状结缔组织,并且在髓腔内可见正常的骨髓组织。结论负载PHMG的TiO2纳米管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良好的抗菌性能,作为一种人工关节假体材料具有极大的研究意义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