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门静脉高压症是指肝静脉压力梯度>10 mm Hg[1]。由于门静脉压力升高将导致腹腔脏器血管压力升高,形成侧支循环,极易发生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门静脉高压症大多由肝硬化引起,少数患者存在肝前性或肝后性因素。现报道1例由肝前性和肝后性因素共同导致的门静脉高压症。  相似文献   
2.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常见的、致残的慢性疼痛,是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损伤或疾病引起的。了解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对于开发慢性疼痛新的有效治疗策略至关重要。Tiam1是一种Rac1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在海马发育过程中通过诱导细胞骨架重构促进树突和突触的生长。该研究使用多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发现Tiam1通过促进细胞骨架重构和突触NMDAR稳定性来协调脊髓背角的突触结构和功能可塑性,这些作用对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开始、过渡和维持至关重要。此外,针对脊髓Tiam1的反义寡核苷酸能持续缓解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敏感性。该研究表明Tiam1协调突触功能和结构可塑性是神经病理性疼痛病理生理学的基础。干预Tiam1介导的突触可塑性异常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中有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3.
全盆腔脏器切除术(total pelvic exenteration,TPE)已成为治疗局部晚期/复发直肠癌的重要方式。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围手术期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多学科诊疗模式的开展,TPE在正确解剖入路的引导下提高了手术根治性,显著改善长期生存率并降低再复发率。骨性骨盆(尤其是高位骶骨)和坐骨神经的切除有助于进一步提高R0切除率。由于切除了更多的盆腔器官和组织,TPE术后空盆腔综合征发生率较高、处理棘手,生物补片和肌皮瓣重建盆底缺损可能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泌尿系统重建和血管重建是TPE手术的难点,选择合适的重建方式尤为重要。本文就TPE术治疗局部晚期/复发直肠癌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和进展,以及目前尚存在的焦点和挑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双轨合一模式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科研时间减少、缺少科研兴趣和积极性、师生间有效沟通减少、缺乏确切的培养目标和方案、科研压力大等,导致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薄弱、科研成果少.本文深入分析双轨合一模式下研究生的科研素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丰富科研活动和课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极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22年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收治的812例行腹腔镜极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459例, 女353例;年龄为(51±11)岁。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随访情况。(3)影响患者术后吻合口漏的因素分析。(4)术后吻合口漏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及评价。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应用R软件(3.5.1版本)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以曲线下面积评价效能。采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 计算平均C-index。结果 (1)手术情况。812例患者均行腹腔镜极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 其中行部分经括约肌间切除术388例, 行次全经括约肌间切除术218例, 行完全经括约肌间切除术206例。812例患者均行回肠保护性造口术, 吻合口行双吻合技术306例, 保留左结肠动脉203例。患...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生物补片重建盆底在局部晚期或局部复发直肠癌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本研究为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 回顾性收集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肛肠外科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期间, 收治的局部晚期或局部复发直肠癌无盆腔外转移、或仅有寡转移而接受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 同时使用基底膜生物补片重建盆底隔离腹盆腔的56例患者围手术期资料, 手术范围分为主要局限在骨盆腔内(骨盆腔内切除组, 41例)及合并骨盆壁主要组织切除(合并骨盆壁主要组织切除组, 15例)两类。所有手术应用基底膜生物补片重建盆底、隔离腹盆腔, 具体包括经腹补片覆盖Treitz韧带至骶骨岬的后腹膜缺损和骨盆入口, 补片四周分别与侧腹膜和前盆留存脏器的腹膜缘缝合、或固定于耻骨弓及耻骨联合;或经骶尾入路, 补片重建盆底肌-骶骨平面缺损。观察指标包括患者基线资料(性别、年龄、术前放化疗史、复发或原发、盆腔外转移等)和手术情况(脏器切除范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组织重建等);围手术期空盆脏综合征发生情况以及痊愈时间;术后恢复(肠功能恢复时间、空盆腔综合征痊愈时间)和并发症情况以及随访情况。术后并发症采用国际Cla...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胎儿脑部检查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孕妇一共(53例),孕妇收取时间在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将孕妇(5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27例-进行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对照组26例-实施超声检查。结果检查结果显示,所有孕妇均为单胎,观察组孕妇胎儿脑部疾病检出率74.07%显著高于对照组胎儿脑部疾病检出率38.46%(P0.05)。结论通过在胎儿脑部检查中应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能显著提高脑部疾病检出率,监测胎儿自身发育情况,避免误诊以及漏诊情况发生,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肛瘘栓填塞治疗经括约肌型肛瘘的长期愈合率及影响肛瘘愈合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2008年8月至2012年9月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通外科接受肛瘘栓填塞治疗的207例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经括约肌型肛瘘的诊断:即瘘管穿越内括约肌及外括约肌的浅、深部之间;(2)患者病例资料完整;(3)初始接受肛瘘栓填塞治疗。排除标准:(1)直肠肛管周围急性感染或病灶感染控制不佳;(2)近期行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切开引流术或自行破溃者;(3)合并有恶性肿瘤;(4)克罗恩病、炎性肠病者;(5)心、肝、脑、肺、肾功能不全者;(6)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造成恶病质;(7)不能耐受手术者。随访患者的肛瘘愈合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肛瘘患者累计治愈率,并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肛瘘愈合的因素。结果全组男性186例,女性21例,年龄15~69(平均数38)岁。肛瘘病程3~60(平均数15)个月。有3例患者既往有肛周脓肿发作史并且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均超过3个月)。随访截至2018年10月31日,失访72例(34.8%)。在135例成功随访的患者中,平均随访时间为96(75~124)个月,肛瘘愈合75例,愈合率为55.6%。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肛瘘治愈率随时间延长,最终稳定在55.6%。在初次接受肛瘘栓填塞治疗失败的患者中,有6例在未接受其他治疗的情况下,肛瘘自行愈合。其中,3例于术后2年、3例于术后3年自行愈合,并未再复发。2008—2012年,肛瘘栓填塞治疗的年治愈率分别为3/6、61.5%(24/39)、42.1%(24/57)、12/15和12/1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肛瘘病程≥6个月(OR=3.187,95%CI:1.361~7.466,P=0.008)是影响肛瘘栓填塞治疗后肛瘘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肛瘘栓填塞治疗经括约肌型肛瘘长期疗效肯定,宜尽早实施。  相似文献   
10.
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已成为根治性治疗局部晚期/复发直肠癌的重要方式,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和围手术期管理能力的提高,患者长期预后显著改善。然而,较高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和恢复进程,目前仍是外科医生面临的主要难题。精准的手术层面和合适的术中体位有助于充分显露术野,准确辨认主要血管,降低术中出血的发生风险。生物补片、肌皮瓣和带蒂大网膜是常见的盆底重建方式,联合其中两种方式修复盆腔缺损可能进一步降低空盆腔综合征的发生率。髂血管重建能有效预防术后血栓形成和室间隔综合征。微创技术的应用和预康复措施的实施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笔者对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和手术推广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