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40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离心力刺激对猪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体外成软骨分化的作用,以及对三维支架上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的影响,明确力学刺激与细胞分化及组织形成的关系,为体外软骨构建提供适当参数。方法抽取8周龄猪髂嵴骨髓,应用贴壁法分选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后获得第2代BMSCs,以5.0×107/cm3的细胞密度接种到聚羟基乙酸(PGA)制成的圆柱形三维支架上,7d后分成4组,在不同的力学条件及诱导条件下培养。8周后取材,行相关检测。结果力学诱导组形成的组织呈白色,细腻光泽,形状规则,体积无明显改变,有良好的弹性和硬度,并具有典型的软骨陷窝结构和大量软骨特异性细胞外基质,Ⅱ型胶原及丰富的聚合蛋白多糖(GAG)成分。GAG含量为(6.0±1.2)mg/g,抗压强度为(2.2±0.8)kPa,弹性模量为(7.4±1.6)kPa。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其他各组。结论力学刺激有利于促进BMSCs成软骨分化,并在三维支架材料上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  相似文献   
2.
导管引起感染是终未期肾脏病(ESRD)腹膜透析治疗中的重要并发症,可引起腹膜炎或异管堵塞。有资料表明,导管外口及隧道感染的发生率为0.7/年/人,腹透一年其感染的危险性为40%,本文旨在回顾与感染有直接或间接关联的众多资料,从五个方面来讨论有关感染的预防。感染的类型腹透导管感染有4种类型:①导管外口周围局部皮肤感染,②导管纶涤环(Cuff)感染,③隧道感染,④隧道和外口周围组织的蜂窝  相似文献   
3.
草酸是由氨基酸和维生素 C 代谢而来的一种二羧酸,通过尿液排出。维持血液透析(简称血透)患者常有维生素C缺乏。故需补充维生素C,但可因血清维生素C增高而引起  相似文献   
4.
菌尿和肾盂肾炎是常见的急性病,而慢性肾衰虽少见但更为严重。无尿路梗阻的尿路感染是否会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尚有争议。有人统计,假定肾衰的发生率约为50例/百万人口/年,菌尿约100,000例/百万人口/年,那么肾衰的比率将是50例/100,000例尿感者,且并非所有肾衰都由尿路感染引起,故其发生ESRD实属罕见。本文将从众多的临床资料来证实该结论,并对进行性肾脏损害的发病机理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5.
一般认为免疫抑制剂能减弱免疫系统的活性,有关其在肾小球肾炎中的治疗作用尚有疑问。本世纪初,August Von Pirquet通过对血清病的早期研究表明,肾炎的发病机理主要是对外源性抗原的免疫反应。认为肾小球肾炎与其他的某些特发性炎症一样,系免疫系统的“超常反应”,因而理论上用免疫抑制剂常可奏效。至40年代后期,Baldwin等首先应用氮芥治疗肾小球肾炎,此后,才开始使用皮质激素治疗。一组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后,疗效显著,蛋白尿完全消失,肾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自50年代中期,这类患者被归类于“微小病变型”。而对肾小球疾病的其他类型,此疗法的反应则不明显,相反,可能引起肾衰。  相似文献   
6.
软组织缺失是整形外科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传统软组织重建方法存在供皮区缺损、植入物移动和吸收以及产生异物反应。近年干细胞被认为可能是一种新颖的治疗方法,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是存在于脂肪组织内的一种多能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且数量充足、获取方便,它们在临床前试验治疗的研究和临床实验方面已有良好的记录。本文主要从ADSCs获取、ADSCs的分离和扩增、生物材料和ADSCs、生长因子在脂肪组织工程应用以及脂肪组织工程策略等研究进展做一综述,这也是脂肪组织工程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524例IgA肾病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29  
目的 回顾性地总结我科10多年来所积累的IgA肾病资料,包括各年龄组的发病率、临床、病理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 524例IgA肾病按照年龄分成3组,根据各年龄组的临床及其组织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少儿组复发性肉眼血尿发生率最高为47.2%,慢性肾损害为4.6%。青壮年恶性高血压的发生率为3.8%,也称为恶性IgA肾病。老年组肾病综合征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高于上述两组。结论 随着肾活栓的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8.
9.
本文报道1例单克隆γ球蛋白病的 M 组分引起的严重餐后低血糖。患者男性,63岁,因严重餐后低血糖入院。近5年来患者反复出现发作性头昏、多汗、头痛和视力减退,并曾有短暂意识丧失,自行进食糖或少许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可以缓解。发作逐渐频繁而加重,从未接受过胰岛素治疗。入院后每日发作4~5次,甚至夜餐后4小时亦有发作。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显示  相似文献   
10.
背景:有实验表明聚羟基乙酸支架材料已成功在裸鼠及大型哺乳动物体内构建形成了组织工程化软骨、骨、肌腱等组织,将血管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接种于聚羟基乙酸能否在裸鼠皮下形成血管样结构? 目的:采用新生婴儿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接种于片状聚羟基乙酸形成的复合物移植于裸鼠皮下,验证其形成血管样结构的可行性。 设计:对比观察。 单位: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组织工程重点实验室。 材料:实验于2002-01/06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组织工程重点实验室完成。新生婴儿脐带来源于本院妇产科健康新生儿,经产妇知情同意,实验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选用26只3~4周龄清洁级裸鼠,雌雄不拘,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聚羟基乙酸购自Albany International Research Co.。 方法:将体外培养、扩增的新生婴儿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接种于片状聚羟基乙酸材料上,形成细胞-材料复合物,将该复合物包绕于硅胶管使成管状结构后移植于20只裸鼠皮下为实验组,将未接种细胞的单纯聚羟基乙酸置入其余6只裸鼠皮下。 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细胞-生物材料复合物置入后第2,6周后取出两组移植物进行大体观察,并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VIII因子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 结果:裸鼠26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大体观察结果:移植物置入2周后,两组移植物均有管状结构形成;置入6周后,对照组管形结构消失,围绕硅胶管有极薄的纤维组织包裹形成,抽去硅胶管后,纤维组织失去支撑,无法维持管型结构。实验组抽去硅胶管后,新生组织仍维持管型结构。②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移植物置入2周后,两组均可在镜下观察到大量未完全降解的聚羟基乙酸,对照组内少有细胞成分,实验组内可见多量细胞存在;置入6周后,两组聚羟基乙酸成分基本消失,对照组只有菲薄的纤维结缔组织形成,实验组显示有新生血管组织形成,其最内层有VIII因子阳性细胞覆盖,管壁内有大量细胞外基质及散在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细胞存在。 结论: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聚羟基乙酸复合物置入裸鼠皮下可形成具有与正常血管组织学结构相似的血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