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6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VEGF和PCNA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同一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BTCC临床、病理的关系,探讨二者与肿瘤血管形成和肿瘤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DP法对77例BTCC组织中VEGF和PCNA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BTCC组织中VEGF与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23%和51.94%,VEGF表达和PCNA表达均与BTCC的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P<0.05);浸润性肿瘤明显高于表浅性肿瘤(P<0.05);术后复发组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1);在VEGF阳性表达的病例中,PCNA表达随VEGF表达强度的升高而升高(P<0.05),且肿瘤复发率也升高,二者呈明显正相关性(P<0.05)。VEGF和PCNA阳性或同时表达阳性的患者复发迅速,PCNA阴性而VEGF阳性表达者较阴性表达者预后差。结论:VEGF和PCNA与BTCC组织学分级、恶性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BTCC是典型的血管依赖性和增殖性肿瘤。VEGF和PCNA均可能通过不同的途径参与了肿瘤血管形成和肿瘤细胞增殖的调控。  相似文献   
2.
肾上腺皮质腺癌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肾上腺皮质腺癌的早期诊断、手术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回顾分析了1990年至2001年间31例肾上腺皮质腺癌临床资料.并与1978年至1989年同种病例作比较。结果 近10年患者病理分期更趋向早期,更易行根治性切除,5年的存活率明显提高。结论 影像学的发展,使患者易早期诊断;围手术期的充分准备是减少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采用经尿道电切或激光治疗膀胱肿瘤,特别是浅表肿瘤,都比开放手术优越,但是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术中出血,手术时间相对长,术后脱痂继发出血,和置留尿管冲洗时间长等。为了更好解决以上问题,我院在以经尿道前列腺气化术(TUV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基础上,于1996年4月至1997年3月对21例膀胱肿瘤,采用气化电切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李泰忠  陈照祥 《四川医学》2000,21(8):743-743
我院于 1995~ 1997年 12月收治 30例尿道下裂儿童 ,采用阴茎阴囊中缝皮瓣一期尿道成形术治疗 ,均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0例 ,年龄 3~ 12岁 ,平均 7.5岁 ,其中阴茎体型 8例 ,阴茎阴囊型 2 2例。伴有单侧隐睾并行睾丸固定术后 2例 ,双侧隐睾及睾丸固定术后1例 ,心肺功能检查均无异常发现 ,染色体均为 XY。1.2 手术方法 :持续硬膜外或复合麻醉 ,平卧位。先于龟头处缝一牵引线 ,将阴茎向背侧牵引。于阴茎阴囊中缝切取阴茎阴囊带蒂皮瓣 ,宽 1cm左右 ,长度以异位尿口至阴茎顶端距离为准 ,游离皮瓣时厚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临床对囊性肾癌的认识。方法:对6例囊性肾癌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病理学特征及治疗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术后病理学诊断均为囊性肾透明细胞癌,5例获随访,4例生存至今。结论:熟悉囊性肾癌的病理学特征及影像学特点是提高囊性肾癌诊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临床对囊性肾癌的认识.方法:对6例囊性肾癌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病理学特征及治疗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术后病理学诊断均为囊性肾透明细胞癌,5例获随访,4例生存至今.结论:熟悉囊性肾癌的病理学特征及影像学特点是提高囊性肾癌诊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女性排尿困难的尿动力学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女性排尿困难的尿动力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自2000年9月至2005年9月,对以排尿困难为主诉的女性患者170例进行全套常规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受检者尿动力学相关指标如尿流率测定、膀胱压力容积测定、压力流率同步测定、尿道压力测定等均较正常指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在女性排尿困难的诊治中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膀胱灌注米托蒽醌(MTZ)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16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1周用MTZ10mg进行膀胱内定期灌注,并随访5~72月。结果116例患者均未见全身性药物不良反应,仅7例出现轻微膀胱刺激症状;复发12例,复发率10.34%。结论膀胱灌注MTZ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膀胱灌注吡柔比星(THP)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97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A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1周开始用THP(30mg/40ml)进行膀胱内定期灌注.每次药物在膀胱内保留30-60分钟,每周1次。连续8次,以后每月1次。连续10次,并随访17-92个月。结果:97侧患者均未见全身性药物不良反应,仅9例出现轻微膀胱刺激症状。复发16倒,复发率16.49%。结论:膀胱灌注THP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安全性好,长期疗效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抑癌基因P16与肾脏肿瘤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3例肾癌组织中P16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53例肾肿瘤P16基因表达的阳性率为37.73%,其阳性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均密切相关,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P16基因在抑制肾脏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判定肾脏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