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信号蛋白ILK在IL-1β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TEMT)中的表达变化以及大黄素是否是通过抑制ILK的表达而影响IL-1β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方法:以体外培养的正常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株(NRK52E)为研究对象,分为空白对照组、大黄素对照组、IL-1β诱导组、IL-1β加大黄素组.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双标法检测a-平滑肌肌动蛋白(a-SMA)和E-钙黏连素(E-cadherin)的表达;免疫单染检测ILK的表达;ELISA法测定培养细胞分泌的纤维连接蛋白(FN)含量.结果:IL-1β诱导细胞转变为明显类似成纤维细胞形态,增加a-SMA的表达[(65.5±1.7)vs(140.4±3.0),P<0.05],减少E-cadherin的表达[(82.5±1.0)vs(36.0±2.8),P<0.05),促进ILK的表达[(36.1±3.1)vs(82.4±1.2),P<0.05],促进FN的合成[(54.6±3.1)mg/Lvs(124.8±3.2)mg/L,P<0.05],加入大黄素后上述变化受到明显抑制.结论:在IL-1β诱导的TEMT中ILK的表达是明显上调的,大黄素可能通过下调ILK的表达而抑制IL-1β诱导的TEMT.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的抗氧化应激作用对体外高糖刺激下的足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条件性永生的小鼠足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G)、高糖组(HG)、甘露醇高渗对照组(MA)、DMSO组及HG+不同剂量(5、15、30μg/ml)AS-IV干预组。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足细胞活性,氧化应激试剂盒检测细胞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同时应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整合素连接激酶ILK蛋白表达量。结果:(1)足细胞活性:与NG组相比,M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G组足细胞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HG组相比,HG+30μg/mlAS-IV组足细胞活性显著升高(P<0.05),DMSO组、HG+15μg/mlAS-IV组和HG+5μg/mlAS-IV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氧化应激及整合素连接激酶蛋白表达量:与NG组相比,HG组足细胞MDA含量升高,SOD、CAT和GSH-Px活性下降,ILK蛋白表达量下降(P<0.05)。与HG组相比,HG+30μg/mlAS-IV组MDA含量下降,SOD、CAT和GSH-Px活性升高,ILK蛋白表达量水平升高(P<0.05);HG+15μg/mlAS-IV组及HG+5μg/mlAS-IV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甲苷(30μg/ml)的抗氧化应激作用对高糖诱导的足细胞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可能与下调整合素连接激酶ILK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大黄素对白细胞介素1β诱导NRK52E细胞转分化有显著抑制作用。实验拟进一步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在白细胞介素1β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及大黄素抑制作用中的意义。方法:实验于2006-10/2007-05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免疫实验室完成。⑴实验材料及分组:以培养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株(NRK52E)为观察对象,按如下分组分别添加不同处理因素:①对照组:仅加入体积分数为0.05小牛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基。②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组:加含白细胞介素1β终浓度为10μg/L的高糖DMEM培养基。③SB431542阻断组:加含白细胞介素1β终浓度为10μg/L及SB431542终浓度为10μmol/L的高糖DMEM培养基。④白细胞介素1β 大黄素组:同时加分别含白细胞介素1β终浓度为10μg/L及大黄素终浓度为25mg/L的高糖DMEM培养基。⑵实验评估:培养48h后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法检测肌酸激酶、α-平滑肌肌动蛋白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结果:①白细胞介素1β可诱导部分细胞由卵圆形转变为梭形,且肌酸激酶表达减弱(P<0.01),α-平滑肌肌动蛋白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显著增强(P<0.01)。②SB431542特异性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作用后,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细胞形态改变受抑,同时肌酸激酶表达增强(P<0.01),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减弱(P<0.01),但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却无明显变化。③大黄素对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细胞形态改变及肌酸激酶、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与SB431542的作用相比无显著差异;同时,大黄素对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也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1可能介导了白细胞介素1β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并参与了大黄素抑制白细胞介素1β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两种端侧连续缝合血管建立标准动一静脉内瘘成功率及使用时间.方法 回顾性总结114例次动一静脉内瘘成功率及使用时间,其中静脉断端斜行切口为Ⅰ组(62例次),静脉盲端纵行切口为Ⅱ组(52例次).结果 Ⅱ组患者血管内瘘一次性吻合成功率为96.1%,与Ⅰ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组患者血管内瘘手术成功率为92.3%,与Ⅰ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使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盲端纵行切口建立动-静脉内瘘成功率优于静脉断端斜行切口,是端侧吻合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小结胸证乃由邪气入里或表证误下,邪热内陷,与心下痰饮相结而成。其病位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清热开结化痰为其治法,小陷胸汤为主方。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整合素连接激酶(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l/integrin-linked kinase,TGF-β1/ILK)信号通路在白细胞介素β1(interleukin-1β,IL-1β)诱导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tubular epithelial-myofibroblast transdifferentiation,TEMT)中的作用,并探讨大黄素是否是通过抑制TGF-β1/ILK信号通路而影响TEMT。 方法:以雄外培养的正常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株(NRK52E)为研究对象,分为空白对照组、大黄素对照组、IL-1β诱导组、大黄素阻断组、TGF-β1Ⅰ型受体阻断剂(SB431542)阻断组、大黄素和SB431542共同阻断组、大黄素预处理组和大黄素逆转组。NRK52E细胞在上述处理因素下培养48h后,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化双标法检测细胞表型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和E-钙黏连素(E-cadherin)的表达;免疫组化单染法检测NRK52E细胞TGF-β1和ILK的表达,采用图像分析软件定量分析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NRK52E细胞分泌的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IL-1β诱导TEMT的同时TGF-β1和ILK表达增加(P〈0.05),大黄素可明显抑制IL-1β诱导的上述变化(P〈0.05)。阻断TGF-β1信号通路后,IL-1β诱导的TEMT明显受抑,且ILK表达减少。与大黄素阻断剂组比较,大黄素预处理不能预防IL-1β诱导的TEMT,大黄素不能逆转IL-1β诱导的TEMT。相关分析显示,TGF-β1表达与α-SMA、FN、ILK表达呈正相关,与E-钙黏连素表达呈负相关。ILK表达与α-SMA、FN表达呈正相关,与E-钙黏连素表达呈负相关。结论:1L-1β通过激活TGF-β1/ILK信号通路蛋白而诱导TEMT,大黄素通过抑制TGF-β1/ILK信号通路蛋白而抑制IL-1β诱导TEMT。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在IL-1β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及大黄素的干预效应。方法将体外培养的正常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株(NRK52E)分为对照组、IL-1β诱导组、IL-1β+SB 203580组和IL-1β+大黄素组。培养48 h后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角蛋白(CK)、p38MAPK及磷酸化-p38MAPK(p-p38MAPK)的表达情况。结果IL-1β可诱导部分NRK52E由卵圆形转变为梭形,同时CK表达减弱,α-SMA、p38MAPK及p-p38MAPK的表达增强。SB 203580阻断p38MAPK通路后可显著抑制IL-1β诱导的细胞形态改变,同时上调CK表达,下调α-SMA及p-p38MAPK的表达。大黄素对IL-1β诱导的细胞形态改变及α-SMA、p38MAPK及p-p38MAPK的表达也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与SB 203580的阻断作用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38MAPK参与介导IL-1β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过程,大黄素可通过干扰p38MAPK信号通路抑制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  相似文献   
8.
秦建华  陈明  陈廷芳 《四川医学》2008,29(5):506-508
目的 探讨大黄素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TEMT)的影响.方法 以IL-1β诱导体外培养的正常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株(NRK52E),同对以大黄素(12.5、25、50、100mg/L)进行干预,在12、24、48及72h观察细胞形态,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角蛋白(CK)的表达.结果 不同浓度大黄素对正常细胞形态学及其α-SMA及CK的表达无明显影响.大黄素作用48h后可减轻IL-1β诱导的细胞梭形改变,并呈时间依赖性地下调IL-1β诱导的α-SMA表达,上调CK的表达(P<0.05).结论 大黄素对IL-1β诱导的NRK52E细胞转分化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病(diabetic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已成为终末期肾病最常见的病因。在欧美发达国家,DKD占透析患者总人数的50%以上,在我国目前仅次于慢性肾小球肾炎,为第二位病因。心血管病是我国城市和农村人群首位死亡原因。糖尿病合并蛋白尿患者的心血管疾病所致的相对死亡率较非糖尿病人群高37倍,  相似文献   
10.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two types of end to side set up for standard sucre vascular arteriovenous fistula success rate and the use of time.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ummary of 114 cases of arteriovenous fistula at the success rate and the use of time, one of venous stung, Ⅰ oblique incision group (62 cases), intravenous blind- side longitudinal ineision group Ⅱ (52 cases).Results Ⅱ group disposable vascular anastomosis fistula success rate of 96.1%,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in group Ⅰ (P < 0.01), Ⅱgroup of vascular surgical success rate of fistula 92.3 %, higher than in group Ⅰ (P < 0.05) ; two tim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 0.05). Conclusion Intravenous longitudinal incision blind - side arteriovenous fistula set up the success rate is superior to intravenous oblique incision ends, end- to side anastomosis is the preferred meth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