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7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肛门I期Soave巨结肠根治术(onestage transand endorectal pull throughTAS),是一种治疗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的新术式[1 3]。我院外科2001年3月以来应用该术式治疗婴幼儿HD54例,随机选择与本组年龄相似的近期Duhamel根治术治疗的54例HD患儿进行对比,近期疗效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1. 病例资料 选择 2001 年 3 月以来收入我科的 54 例所有短段型、常见型HD患儿,采用 TAS 根治术治疗,其中男48例,女 6 例,最小年龄28d,最大年龄2岁11个月,平均手术年龄6.4个月其中1~3个月17例,4~12个月33…  相似文献   
2.
经腹腔镜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手术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腹腔镜微创手术操作要点及经验教训。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组20例患儿全麻下经腹腔镜行幽门环肌切开术。结果 18例一次手术成功,1例术中中转开腹,1例3d后二次手术。全部病例随访2月,预后较好。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腔镜技术在新生儿外科领域的成功运用,掌握操作要点,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婴儿腹腔镜手术联合内环缝扎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婴儿腹腔镜手术联合内环缝扎术的可行性、必要性和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婴儿腹腔镜手术联合内环缝扎术的临床资料,并将14例腹腔镜幽门环切术联合内环缝扎术与25例单纯腹腔镜幽门环切术进行对比。结果16例腹腔镜联合手术顺利,无近期并发症。其中14例腹腔镜幽门环切术联合内环缝扎术,与腹腔镜下幽门环切术单脏器手术比较,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5);手术时间有显著差异(P〈0.001),2次单脏器手术的医疗费用总和是2个脏器联合手术的1.33倍。结论婴儿腹腔镜手术时,对合并腹股沟疝或术中发现鞘状突未闭,并符合潜在腹股沟疝/交通性鞘膜积液标准的患儿。可联合行内环高位缝扎术;同时提出潜在腹股沟疝/交通性鞘膜积液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生儿非计划二次手术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提高医疗技术水平,降低非计划二次手术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外科2005年01月至2014年12月非计划二次手术4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40例新生儿中,男29例,女11例,平均年龄6.5d,平均住院时间26.2d,按再次手术与首次手术的时间间隔统计,平均间隔时间为11.4d.40例新生儿均为先天性肠道疾病术后,因各种原因行非计划二次手术,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新生儿肠道疾病非计划二次手术的原因及预防治疗措施.结果 前五年非计划二次手术的发生率2.6%,近五年非计划二次手术的发生率1.7%,降低了0.9%.新生儿非计划二次手术发生原因主要是肠梗阻15例(37.5%)、吻合口漏6例(15.0%)、切口裂开7例(17.5%)、消化道穿孔7例(17.5%)、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3例(7.5%)、肠旋转不良肠再扭转2例(5.0%).40例中34例痊愈,5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术后随访3个月,除2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因低位肠梗阻再次入院手术治疗,其余患儿均生长发育良好.结论 非计划二次手术对患儿造成损害,加强围手术期的监测、规范手术操作可以有效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正>我院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新生儿腹裂8例,均采用免缝合一期腹裂修补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8例,男性4例,女性4例,就诊时间为出生后1~65 h,体质量(2210±170)g。其中1例在产前获得诊断而剖宫产娩出,余均为顺产娩出。8例腹裂患儿均为中、小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对患儿细胞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围手术期CO2气腹对患儿细胞免疫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0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d、3d监测围手术期CD3、CD4、CD4/CD8的变化。结果开腹组CD4术后1d轻微下降,术后3d明显升高,术后1d与3d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7);开腹组CD4/CD8术后1d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术后3d升高,与术后1d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3)。腹腔镜组CD4术后1d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23),术后3d明显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6);两组比较CD4/CD8腹腔镜组较高,差异有显著性(F=3.961,P〈0.05)结论新生儿及婴儿腹腔镜手术可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变,腹腔镜组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8.
消化道重复畸形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先天性畸形,新生儿期发病更为少见.其临床表现不一,术前不易确诊,常合并其它畸形,临床往往延误诊治.我院1982年1月至2000年3月共收治新生儿消化道重复畸形10例,就其临床特点、诊疗体会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及Bax、TGF-β在小儿增生期与退化期血管瘤中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小儿增生期及退化期血管瘤中Bax、TGF-β的表达。结果:Bax在增生期和退化期血管瘤的阳性表达率为43、75%和88、89%;,I℃F—p在增生期和退化期血管瘤的阳性表达率为43.75%和83.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性。结论:Bax、TGF-β可能是引起血管瘤退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RM)胎鼠直肠末端肠神经系统(ENS)发育程度,探讨SHH/BMP4在其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大鼠产生肛门直肠畸形胚胎,孕20d剖宫取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对照组和高、低位ARM组直肠末端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的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各组直肠末端SHH/BMP4mRNA的表达差异。结果对照组肠壁肌间及黏膜下神经丛可见NSE和BMP4抗体染色阳性细胞,ARM高位组与ARM低位组、对照组比较,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MOD)值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RM低位组和对照组相比,阳性细胞的MOD值略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RM直肠末端SHH和BMP4基因表达呈正相关(P<0.01,r=0.884),对照组与ARM组相比较,BMP4和SHH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AR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ARM组之间比较,高位ARM组的表达水平显著减弱低于低位ARM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不同类型ARM胎鼠直肠末端ENS发育程度存在差异,不仅与闭锁的位置密切相关,还可能与BMP4基因的表达水平有关。②过量的ATRA可能抑制了SHH/BMP4信号表达,干扰了直肠ENS的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