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较少见。1880年Bourne-Ville 首先报告。1976年 Beh 指出本病的发生率为1:150,000。多在中年以上发病,儿童少见,女性多于男性。术前不易确诊,一般均行患肾切除术。我院1984年2月~1986年1月共收治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采用手术结合术中及术后使用噻替派连续治疗膀胱上皮性恶性肿瘤95例。15年追踪结果:3年存活率88.5%,5年存活率84.5%,10年存活率60.9%;单个肿瘤、Ⅰ、Ⅱ级和 B_1(T_1)期前病人比多个肿瘤、Ⅲ、Ⅳ级和 B_2(T_3)期后的病人组存活率高、复发率低。本组病例治疗的特点是在噻替派化疗辅助下,扩大了经膀胱电切、膀胱部分切除的适应证,降低了术后复发率和提高了生存率;尽可能少作膀胱全切除,避免终生佩带尿袋、粪袋等弊病。  相似文献   
3.
经皮肾穿刺取石术(PCNL)是一种定位准确、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的手术方法。因其不易残留碎石导致梗阻,所以在体外震波碎石迅速发展的同时,许多人愿意接受PCNL治疗。 1 临床资料 我院1987年3月~1988年11月先后施行PCNL手术61例,取得满意效果。本组男性41例,女性20例;年龄20~60岁,其中左肾结石38例,右肾结石23例;结石位于肾中、下盏者共45例,肾盂结石16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增生前列腺组织细菌感染与前列腺摘除术细菌感染的关系。 方法:对75 例前列腺增生症病例作前列腺摘除术的前列腺组织进行细菌培养,同时作血液和尿液细菌培养。 结果:75 例中,前列腺组织细菌培养阳性 30 例(40% )。术前置管导尿的病例前列腺细菌感染率较高,为54.5% ;术前未行导尿的病例前列腺细菌感染率较低,为19.4% 。术前有菌尿症的病例,87.5% 有前列腺细菌感染;术前无菌尿症的病例,仅21.3% 有前列腺细菌感染。术中或术后菌血症占10.7% 。前列腺有细菌感染的病例,术后菌尿症发病率较高,为40% ;前列腺未发现细菌的病例,术后菌尿症发病率较低,为11.1% 。 结论:留置导尿管和菌尿症的病人前列腺细菌感染率较高,有前列腺细菌感染的病例发生术中、术后菌血症和术后菌尿症的危险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6.
近10年来技术的进步,确使手术刀、取石篮等暗然失色。据统计,取决于结石的大小,成分和部位,50~80%的输尿管结石能自然排出,故可以等待。泌尿外科医师可根据各自的经验、技巧、以及设备选择各种治疗方法。作者复习了所在医院1985~1988年收治的378例输尿管结石病案,评价了传统的治疗方法,并与新技术作了比较。 378例病人中,女136,男242。年龄11~80岁。首次发病者219例,既往发作1次者111例,发作2次21例,发作3次以上者27例。输尿管上、中、下段结石各占17%、11%和72%。共有228颗  相似文献   
7.
rasP21和P53在膀胱癌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LSAB法)对58例膀胱癌和6例非癌膀胱粘膜标本进行rasP21及p53蛋白产物检测。结果:58例膀胱癌标本中37例P21检测阳性(63.8%),33例P53检测阳性(56.9%),对照组6例膀胱粘膜均未见阳性着色。P21阳性率在Ⅰ、Ⅱ和Ⅲ级肿瘤中分别为28.6%、46.7%和77.8%,在Tis~T1期和T2~T4期肿瘤中分别为45.0%和73.7%。P53阳性率在Ⅰ、Ⅱ和Ⅲ级肿瘤中分别为14.3%、40.0%和72.2%,在Tis~T1期和T2~T4期肿瘤中分别为30.0%和71.1%,显示P21和P53表达阳性率均随着膀胱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上升而升高,表达强度也随之增强。P21和P53阳性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认为P21和P53可作为膀胱癌的生物学瘤标。  相似文献   
8.
a-受体(a-AR)阻滞剂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已有较长的历史,对轻、中度的BPH有明显的疗效,但有心脑血管等方面的副作用。a-AR阻滞剂发展迅速,由非选择性发展到选择性,即a1-AR阻滞剂,明显地减少了副作用。随着对a1-AR亚型的深入研究,人们已开始寻求对前列腺有  相似文献   
9.
男性,33岁。4年多来排尿后出现头痛、心悸、恶心、出冷汗、面色苍白,甚至晕倒多次。发作时血压高达240/140,持续5~15分钟,卧床休息后症状自行缓解,血压恢复正常。不伴泌尿系症状。入院时血压120/70,脉搏80次。尿常规正常。尿糖(一)。血糖5.307mmol/L 尿儿茶酚胺可疑阳性,24小时尿去甲肾上腺素192.5μg,肾上腺素28.6μg,VMA90微克分子。心电图:Ⅱ、Ⅲ、avF导联P波高尖,电压0.2mV。肾图正常。三次膀胱区B型超声检查,一次  相似文献   
10.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病因病理、临床症状及诊断治疗。方法:报告3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资料,2例经右11肋间切口行右肾上腺切除术,1例经腹行左肾根治性切除术。结果:术后生存良好,分别随访89、48和10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多数临床症状不明显,B超显示实质性包块,回声均匀,回声强度与肝脾实质相似;CT显示圆形或类圆形实质性包块,密度低于肌肉,增强后有轻度强化,并可有轻度的非均质性;手术切除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