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2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不符合2011版美国肌肉骨骼感染协会(Musculoskeletal Infection Society,MSIS)诊断标准的影响因素。方法2011年12月至2019年12月因PJI住院治疗的患者328例,男152例、女176例,年龄(62.10±13.74)岁(范围24~87岁);膝关节172例(52.4%),髋关节151例(46.0%),肘关节4例(1.2%),肩关节1例(0.3%)。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或应用抗生素前行CRP和ESR检测,PJI的诊断采用2011版MSIS诊断标准:CRP≥10 mg/L且ESR≥30 mm/1 h。将患者根据Tsukayama分型、病原体类型及免疫状态等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组别患者CRP和ESR不符合MSIS标准(即未达诊断阈值)的发生率。结果119例(36.3%,119/328)CRP或ESR实测值不符合MSIS诊断标准。Tsukayama分型组间不符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224,P=0.065);培养结果阴性组不符合率为46.4%,高于培养阳性组的27.4%(χ^2=12.276,P<0.001);免疫A级组不符合率为42.9%,高于免疫B级组的30.6%和C级组的23.8%(χ^2=6.586,P=0.03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培养结果阳性患者发生不符合标准的风险是培养阴性患者的0.420倍(P=0.001);免疫B级患者出现不符合标准现象的风险是免疫A级患者的0.578倍(P=0.040)。结论免疫状态好及培养结果阴性的PJI患者更容易出现血清学指标未达诊断阈值的现象,诊断时应特别注意综合其他指标,以防漏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术者对完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LRC)+改良回肠通道术(MIC)的学习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4年4月至2019年10月42例接受完全LRC+MIC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4例,女8例;年龄(63.4±9.1)岁。其中术者1行34例手术,术者2行8例。将术者1的34例按时间顺序分为3组,第1~12例为A组,第13~23例为B组,第24~34例为C组;术者2实施的8例为D组。4组中有腹部手术史者分别为0、1、4、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年龄、体质指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术式的重要步骤包括光源透射下离断肠系膜、输出袢固定的条件下行输尿管-输出袢反流性对端吻合、缝合后腹膜缺口。比较各组患者手术时间、构建回肠通道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比例、淋巴结清扫数量、切缘阳性比例等重要手术指标。结果各组手术均顺利完成,均无中转开放手术。A~C组手术时间分别为330.0(320.0,360.0)、300.0(250.0,308.0)、270.0(216.0,324.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3组构建回肠通道时间分别为136.5(131.3,147.5)、92.0(79.0,119.0)、79.0(72.0,115.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手术时间和构建回肠通道时间组间两两比较,A、B组,A、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出血量[200.0(125.0,300.0)、100.0(100.0,150.0)、200.0(100.0,400.0)ml]、并发症发生比例[4/12、4/11、3/11]、淋巴结清扫数量[(19.0±10.7)、(16.0±9.8)、(23.3±8.5)枚]、切缘阳性比例(1/12、1/11、2/11)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手术时间420.0(350.0,450.0)min,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出血量200.0(112.5,350.0)ml,并发症发生比例2/8,淋巴结清扫数量(13.8±7.1)个,切缘阳性比例1/8,与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LRC+MIC学习效果明显,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手术时间及构建回肠通道时间显著下降;该术式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患者男 ,88岁 ,维吾尔族。右眼视物不清 1年 ,看不见 3个月 ,于 1997年 2月 2 5日入院。入院检查 :体温 36 .4℃ ,脉搏 80次 / m in,呼吸 2 0次 / m in,血压 18/ 12 k Pa,心肺无异常。眼科检查 :右眼视力眼前手动 ,左眼视力 0 .0 4,双眼结膜无充血 ,角膜透明 ,前房深浅正常 ,房水清亮 ,虹膜纹理清 ,瞳孔等大等圆 ,光反射正常 ,晶体灰白色混浊 ,眼底窥不进。红绿色觉及光定位均正常 ,双眼压 2 .31k Pa。辅助检查 :血、尿、便常规检查正常 ,出凝血时间正常。心电图示 :窦性心律 ,可疑左心室肥厚。肝功正常。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心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到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72例心功能衰竭病人,抽签将他们分为常规组36例,护理组36例,常规组按照日常生活进行护理,护理组在进行日常生活护理基础上将他们重点进行心理护理,对比他们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效果显著20例,微小效果13例,没有无效果的,有效率达到91.7%以上,常规组效果显著12例,微小效果8例,无效10例,有效率55.6%,两个组在有效率上有巨大差异。结论:在照顾好心功能衰竭患者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对他们加以心理干预,这样,可以使患者更好地进行治疗,不仅提高了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也使护理人员的工作得到了提高,这个方法值得各大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6.
文题释义: 反弓折顶技术:目前临床上单纯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效果不甚满意。传统单纯撑开通过前纵韧带复位技术,不能很好地恢复椎体高度。反弓折顶技术通过改型棒作用使前柱充分撑开,恢复椎体前柱高度,再撑开后方为椎弓根植骨提供可靠空间。 椎弓根植骨:通过伤椎椎弓根通道将自体骨颗粒或者异体骨植入伤椎骨折处,填充椎体压缩缺损,避免骨折愈合后“空壳现象”形成,在通过椎体置钉于植骨区下方,对植骨区支撑作用,有效维持骨折愈合后高度,降低断钉断棒等并发症。 背景:胸腰段爆裂骨折发病率较高,后路单纯撑开技术在维持椎体高度、降低并发症方面的疗效不甚满意,因此试图探索更佳治疗方案。 目的:探讨采用反弓折顶技术结合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的效果。 方法:前瞻性纳入78例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患者,均为闭合性新鲜骨折,均采用后路手术,伤后至手术时间4-14 d,平均7.8 d。随机分为2组,单纯撑开组38例行单纯椎弓根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固定,反弓折顶植骨组40例行后路钉棒反弓折顶技术结合椎弓根植骨固定。2组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比2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目测类比评分、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①所有患者获得10-22个月随访;②单纯撑开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反弓折顶植骨组(P < 0.01);③2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反弓折顶植骨组优于单纯撑开组;④2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1),反弓折顶植骨组优于单纯撑开组;⑤术后2组均未发生深部感染,反弓折顶植骨组未发生内固定失败、椎体高度过度丢失等并发症;单纯撑开组发生内固定失败螺钉拔出3例,钛棒断裂2例,椎体高度明显丢失10例;⑥提示与单纯撑开复位固定相比,后路钉棒反弓折顶植骨并伤椎置钉固定可形成伤椎压缩中心骨性支撑,重建前、中柱高度方面疗效确切,具有力学强度高、椎体高度维持好、骨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的优点,将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较为理想的选择。 ORCID: 0000-0001-8648-1076(朱福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7.
文题释义: 头面部:头面部形态学特征的形成与遗传、环境因素有关。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营养水平影响着人的头面部发育,饮食成分、营养状况、环境因素会对头面部皮肤、皮下脂肪、弹力纤维的发育产生一定影响,也会影响头面部细胞生理功能。 容貌:头面部各个部位的形态特征的有机组合形成了人的容貌,容貌是进行个人识别的主要依据,而不同民族或种族之间常具有一定的差异。 背景:哈萨克族主要居住在新疆西北部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其中约80%的哈萨克族分布在伊犁、塔城和阿勒泰地区。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哈萨克族的体质特征,在新疆伊犁巩留县吉尔格郎乡对20-86岁之间的哈萨克族进行了活体观察和头面部的测量。 目的:了解新疆伊犁哈萨克族成人头面部形态特征。 方法:按照《人体测量手册》规定的方法,在新疆伊犁巩留县吉尔格郎乡测量了422例(男219例,女203例)哈萨克族成年人31项头面部指标,并计算了12项头面部体质指数。 结果与结论:①哈萨克族人群上眼睑皱褶出现率为92.7%;蒙古褶(内眦褶)现率为9.9%;铲型和平型门齿出现率分别为6.6%和93.4%;凸型、凹型和直型鼻梁出现率分别为7.8%、36.5%和55.7%;斜型、纵型和横型鼻孔出现率分别为69.5%、20.8%和9.7%;凸型和非凸型下颏类型出现率分别为68.2%和31.8%;有耳垂型和无耳垂型出现率分别为96.7%和3.3%;有额头发际和无额头发际的出现率为72%和28%;直发和卷发的出现率分别为99.1%和0.9%。②哈萨克族男性多属于圆头型、特圆头型(81.7%;52.5%)、高头型(93.6%)、狭头型(84%)、特狭鼻型(98.2%)、超阔面型(74%);哈萨克族女性多属于圆头型、特圆头型(76.4%;55.7%)、高头型(97%)、狭头型(84%)、特狭鼻型(98.2%)、超阔面型(74%)。③哈萨克族成人具有蒙古人种北亚类型头面部特征。ORCID: 0000-0002-9692-7585(努尔买买提•巴哈夏尔)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8.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引起的全国疫情仍处于上升期,确诊病例数持续增加,疫情防控正处于严峻时刻。基层医疗机构是实施网格化管理的基础,是传染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切实落实以基层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加强预检分诊工作和发热患者管理,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将有效的遏制疫情的扩散和蔓延。然而目前国内外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社区防控的相关文献报道较少,为了做好基层疫情防控,本文详细的报道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上升期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患者管理实践,以期为基层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维西医结合疗法配合辅助功能锻炼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共9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7例,对照组35例),采用维西医结合疗法配合辅助功能锻炼治疗。结果:治疗组优良率9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病例无严重并发症,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经对症处理缓解。结论:利用维西药、运动疗法合理搭配,以激发、调节人体生态平衡功能为基本出发点,达到主客体双重治疗作用。加强气血运行、经络疏通、免疫功能提高,使病邪逐步被驱散,脏腑功能逐步协调,身体得以全面修补,达到扶正祛邪的效果还可显著预防病情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雪莲前列栓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足跖肿胀法、小鼠耳廓肿胀法、大鼠棉球肉芽肿法、腹膜炎性渗出法、发热法、扭体法和热板法采观察雪莲前列栓的抗炎、解热、镇痛作用。结果:本品可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度,明显抑制角叉菜胶所致小鼠足跖肿胀度及棉球肉芽组织增生,而且对酵母所致大鼠发热有明显降温作用,并具有较弱的镇痛作用,对小鼠腹膜炎性渗出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雪莲前列栓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显著的解热作用和较强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