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应用定制肿瘤型人工假体置换治疗恶性骨肿瘤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5月~2013年2月收治的恶性骨肿瘤患者29例,男18例,女11例;年龄17~65岁,平均38.5岁,股骨上端5例,股骨远端14例,胫骨上端7例,股骨下端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对肿瘤进行广泛切除或根治性切除,包括综合性治疗及定制型人工假体置换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置换后1年采用MSTS保肢评分系统对随访患者进行功能评价,显示股骨远端患者(15.5~28.0)分,平均23.5分;股骨上端0.5~29.0分,平均23.5分;胫骨近端10.5~29.0分,平均22.4分。其中优9例,良15例,中4例,差1例,优良率为82.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1例患者于术后7个月死亡,1例患者于术后18个月后肺转移死亡,1例在术后13个月时出现局部复发现象而截肢,1例在术后8个月时出现局部复发单纯行瘤体切除。在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人工假体断裂、松动现象。结论在骨肿瘤患者采用人工假体置换术前、术后给予综合性治疗,在对肢体功能加以保留,与其他重建方法相比,具有肢体早期负重、功能恢复快、使用期长的优点,患者生活质量大幅提高,是骨肿瘤保肢治疗的较理想选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重度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将32例(35膝)重度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8~12个月,以HSS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32例(35膝)患者手术均顺利,无关节感染、松动,按照膝关节HSS评分标准,优23例、良7例、可2例。所有患者膝关节功能均得到一定的改善。结论: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重度骨性关节炎疗效,能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患者9例.按照Vancouver分型:A型1例,B1型5例,B2型2例,C型1例.采用保守治疗1例,8例行手术治疗,5例行切开复位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加髂骨块植骨治疗,3例行髋关节长柄假体翻修钢丝捆扎髂骨植骨术.结果 8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8 ~21个月,平均14.2个月,除1例假体松动外,均无骨折不愈合、感染、畸形愈合、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Vancouver分型方法包括了骨折的位置,骨折稳定性,假体松动情况,股骨近段的骨量对于临床治疗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对于A型骨折,假体稳定,可以采用保守治疗,B1型、B2型和C型骨折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则应尽量采用积极的手术治疗.如果伴有假体松动最好能一期行长柄假体置换.  相似文献   
5.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大而上升,若处理不当,常遗留多种并发症,多数学者主张早期复位内固定及功能锻炼,尽快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恢复,笔者对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钢板、股骨近端骨髓上(PFN)、动力髋螺钉(DHS)治疗的52例股骨粗隆问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鲜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46例成人股骨颈骨折患者常规检查后急诊或者48h内,经C臂X光机监视下确认复位后,于大粗隆顶点下小切口切开皮肤后,向股骨头方向穿入4~5枚Φ3.0~3.5mm克氏针。术后穿"丁"字鞋,行患肢主功能锻炼。结果本组41例获随访,平均18(10~38)个月,骨折愈合37例,愈合率90.1%,4例出现骨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坏死率9.9%。髋关节功能优良率80.4%。结论小切口下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疗效可靠。小切口减少对供应股骨颈的残存血供的破坏,早活动、晚负重能明显提高股骨颈骨折的治愈率,减少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21例肩袖损伤患者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对21例肩袖损伤患者均采用小切口下肩峰成形加骨锚修复缝合肩袖的方法治疗,根据患者对疼痛耐受程度,术后1周开始患肢主动功能锻炼,随访并进行评分。结果21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11个月。根据UCLA评分系统进行评定,优14例,良5例,差2例,优良率:90.48%。结论对于肩袖损伤患者,正确的诊断和合理治疗,适当的功能锻炼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应用定制肿瘤型人工假体置换治疗恶性骨肿瘤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5月-2013年2月收治的恶性骨肿瘤患者29例,男18例,女11例;年龄17-65岁,平均38.5岁,股骨上端5例,股骨远端14例,胫骨上端7例,股骨下端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对肿瘤进行广泛切除或根治性切除,包括综合性治疗及定制型人工假体置换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置换后1年采用MSTS保肢评分系统对随访患者进行功能评价,显示股骨远端患者(15.5-28.0)分,平均23.5分;股骨上端0.5-29.0分,平均23.5分;胫骨近端10.5-29.0分,平均22.4分。其中优9例,良15例,中4例,差1例,优良率为82.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1例患者于术后7个月死亡,1例患者于术后18个月后肺转移死亡,1例在术后13个月时出现局部复发现象而截肢,1例在术后8个月时出现局部复发单纯行瘤体切除。在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人工假体断裂、松动现象。结论在骨肿瘤患者采用人工假体置换术前、术后给予综合性治疗,在对肢体功能加以保留,与其他重建方法相比,具有肢体早期负重、功能恢复快、使用期长的优点,患者生活质量大幅提高,是骨肿瘤保肢治疗的较理想选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锁骨骨折治疗方法较多,常用的有角巾悬吊“8”宇绷带固定、石膏绷带固定、双圈固定等。我们应用骨园针内固定法治疗锁骨骨折58例,取得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8例,男38例,女20例;年龄20岁~58岁,平均32岁。左侧41例,右侧17例。骨折部位:中31例,外25例,内2例。类型:横型骨折20例,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椎间孔单枚椎间融合器( Cage )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9年11月~2013年9月,共收治61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其中男性19例,女性42例;年龄42~68岁,平均54岁。按Mey-erding分级:Ⅰ度滑脱20例,Ⅱ度30例,III度11例;L3椎体滑脱6例,L4椎体30例,L5椎体25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21例,退变性腰椎滑脱40例。采用后路减压,复位,椎弓根螺钉固定,经椎间孔单枚椎间融合器( Cage)融合进行手术治疗。手术中注意保护棘突,棘间及棘上韧带,术后3天复查X片后佩带腰围下床。根据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JOA下腰痛评分系统(15分)评价手术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括约肌功能进行临床效果评估。结果:术后随访3~26个月,平均11.5个月。随访X线片显示椎体间植骨融合良好,内固定系统无松动和断裂,无明显腰椎不稳征象。复位后的滑脱椎体无丢失。术前腰腿痛VAS评分8.4分,术后2.3分,术前JOA下腰痛评分系统平均8.6分,术后22分。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椎间孔单枚椎间融合器( Cage )融合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通过两侧开窗减压,既能解除神经组织的压迫,又保留了后侧韧带复合体的完整性,能有效的保护椎管内神经组织,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维持了腰椎正常的生物力学基础,减少了创伤。是一种疗效确实、具有复位可靠、远期稳定性确切的手术方法,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