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36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下腰痛及再突出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摘除术后下腰痛以及腰椎间盘再突出的情况。[方法]在采用后路腰椎板开窗突出椎间盘摘除手术的患者中,随机选择200例,对其中获得5a以上随访的8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手术前后下腰痛JOA评分以及影像学结果进行统计处理。[结果](1)79.8%的患者残留下腰痛,其中14.3%患者存在严重的下腰痛(JOA 1),75%的严重下腰痛患者在35岁以下;(2)13例患者行二次手术,其中12例为腰椎间盘再突出,1例为腰椎不稳,13例患者中主要是50岁以下的成年男性。[结论]年轻患者更易发生严重的下腰痛以及腰椎间盘再突出,在年轻患者首次手术时可以根据情况适当考虑脊柱融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外条件下rhBMP-2对肝细胞癌SK-Hep-1细胞系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无血清条件下,不同浓度的rhBMP-2处理肝癌SK-Hep-1细胞,通过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rhBMP-2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细胞周期,通过Real-time PCR检测不同浓度的rhBMP-2对p21、cyclin E表达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不同浓度的rhBMP-2处理对p21、cyclin E蛋白水平及对PI3K/Akt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无血清条件下,不同浓度的rhBMP-2处理细胞,研究发现rhBMP-2可显著抑制肝癌SK-Hep-1的增殖能力。无血清条件下,不同浓度的rhBMP-2处理细胞24小时,发现rhBMP-2可增加G1期细胞所占比率。rhBMP-2可显著促进p21的表达,显著抑制cyclin E的表达,并显著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磷酸化过程。结论研究证实在体外条件下rhBMP-2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磷酸化过程对肝细胞癌SK-Hep-1细胞增殖能力发挥显著抑制作用,从基础水平进一步论证了rhBMP-2的临床应用不能显著增加肝癌的患病风险,为脊柱融合手术及骨不连等骨科疾病的治疗中应用rhBMP-2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术应用于上颈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上颈椎后路融合固定术中采用枢椎椎板螺钉固定的19例患者资料,术中根据枢椎椎弓根是否存在缺如、细小等情况,选择置入双侧枢椎椎板螺钉或单侧枢椎椎板螺钉并对侧椎弓根螺钉,联合枕骨板螺钉和/或寰椎侧块螺钉。15例上颈椎畸形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脊髓功能损害表现,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为5~15分,平均11.5分。4例外伤性寰枢椎骨折患者有后颈部疼痛及活动障碍,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为2~7分,平均4.5分。术后复查患者影像学资料,观察内固定位置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未发生椎动脉、脊髓等损伤。术后复查CT,显示所有枢椎椎板螺钉位置良好,均未突破内侧皮质骨。随访时X线、CT示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及断钉。所有患者术后12个月植骨均融合,上颈椎畸形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JOA评分为13~17分,平均15.3分。外伤性寰枢椎骨折患者颈部疼痛及活动障碍明显改善,VAS评分为0~2分,平均1.0分。结论枢椎椎板螺钉固定在上颈椎后路固定手术中方法简单安全、效果良好,对于无法行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患者,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4.
2005—2007年上海市浦东新区脊柱脊髓损伤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脊柱脊髓损伤的发生情况、救治流程以及专科处理情况。方法采取查阅住院病历的形式,对浦东新区所有二级以上医院2005—2007年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共查阅记录到浦东新区2005—2007年脊柱脊髓损伤住院病历200例。以浦东新区人口总数约300万计算,浦东新区脊髓损伤的年发病率约25/100万;患者平均年龄恰值中年,对劳动力损害较大;职业分布以建筑工人为主;住院费用最高30万元,总住院费用共计967万元,日均住院费用为2 026元,人均住院费用为4.83万元;脊柱脊髓损伤8 h之内到达医院累计117例,仅有32例获得甲基强的松龙的冲击治疗;手术患者141例,平均手术时间3.2 h,平均出血538(200-3 000)m l,而平均输血731(100-2 600)m l;对于疗效评价,原始病历中记载模糊。结论我国脊髓损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加强正确的120医疗救治中心院前急救和临床医生准确规范的程序化处理对于脊柱脊髓损伤的救治至关重要;同时临床医生对脊髓损伤诊断的评价和资料记录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体内条件下rhBMP-2对肝细胞癌SK-Hep-1细胞生长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6只雌性裸鼠平均分为实验组(8只)和对照组(8只),构建裸鼠背部皮下成瘤模型。实验组成瘤方案为SK-Hep-1细胞+rhBMP-2+Matrigel+PBS,对照组成瘤方案为等量SK-Hep-1细胞+Matrigel+PBS,分别于6周龄裸鼠皮下注射,每周测量实验组及对照组裸鼠成瘤大小,测算体积。9周后处死全部裸鼠,测量实验组及对照组裸鼠皮下瘤体重量,并取肿瘤组织行免疫组化检测裸鼠荷瘤组织中ki-67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裸鼠皮下瘤体体积、重量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检测显示rhBMP-2处理可显著降低瘤体组织中ki-67的表达水平。结论研究证实在体内条件下rhBMP-2对肝癌SK-Hep-1细胞生长能力发挥显著抑制作用,可能由rhBMP-2抑制肝细胞癌SK-Hep-1细胞增殖过程而导致。从基础水平进一步论证了rhBMP-2的临床应用不能显著增加肝癌的患病风险,为脊柱融合手术及骨不连等骨科疾病的治疗中应用rhBMP-2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分析AXIS固定系统、Y型钢板系统及Luque矩形系统在枕颈部固定中的生物力学,并作临床评价。在6具新鲜人尸体枕颈部样本上安置3种不同的内固定装置,在3种不同的内固定标本上作生物力学实验来确定脊柱结构的强度,并分析在极度屈曲状态下的结构失败机制,评价3种内植物的优缺点。结果表明这些设计在压缩及屈曲过程中的强度无显著差异,所有装置均增加了脊柱的轴向稳定性,并有统计学意义,而钢板螺钉固定比Luque固定更坚强。伸展及扭曲中钢板系统比  相似文献   
7.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椎融合是目前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腰椎不稳及椎间盘源性等疾病的主要手段.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型的腰椎融合术,而随着微创脊柱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spinal surgery,MISS)的进步,微创TLIF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相对传统开放TLIF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优势.作者就微创TLIF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手术方式,发展与优势及微创手术辅助器械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预防保护作用。方法:采用Allen‘s重物打击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脊髓损伤组、预防使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组。在脊髓损伤后24h和72h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arlov评分),对损伤部位脊髓行病理形态学、超微结构及神经细胞凋亡观察结果:与脊髓损伤组相比,预防使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组大鼠损伤脊髓的病理形态及超微结构改善:Tarlov评分明显提高;神经细胞凋亡明显减少。结论:预先使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有预防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预防使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保护作用方法采用Allen重物打击模型,动物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脊髓损伤组;预防使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组。分别在脊髓损伤后24h、72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arlov评分障碍率、Molt斜板功能障碍率)、脊髓病理形态学及超微结构观察、神经中丝(NF)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观察、结果预防使用大剂量MP可明显改善损伤脊髓的病理形态及超微结构;脊髓损伤后72h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提高;显著提高NF的表达、抑制GFAP的表达.结论预防使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热休克蛋白70在大鼠急性打击损伤脊髓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急性打击损伤大鼠脊髓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70,HSP 70)的表达。方法65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5只、手术对照组和脊髓损伤组各30只,采用改良Allen法建立脊髓损伤动物模型。手术对照组和脊髓损伤组分别于处置后的2h、6h、12h、24h、48h、72h这6个时间点各采集5只大鼠的脊髓。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不同时点各组脊髓中热休克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在大鼠正常胸段脊髓中没有基础性HSP70的表达。打击造成急性脊髓损伤后2h,脊髓组织内出现HSP70的表达,损伤后24~48h脊髓组织中HSP70染色达到高峰,并维持至损伤后72h。结论在遭遇损伤性刺激后,脊髓组织在随后的2~72h内HSP70的表达明显增加;HSP70可能在阻止脊髓的继发性损伤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