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护理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大系统中的一个分支,主要由护士进行,针对病人或健康人群开展的具有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是实现整体护理的重要措施,是现代护理为满足患者健康需求而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责[1]。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健康教育已是卫生保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医院内还是社区,对患者的康复、生存质量乃至全民健康素质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患者能否在医疗、护理、保健活动中获得接受教育的权利,满足健康教育的需求,取决于护士的教育意识和履行教育自责的能力。但由于健康教育尚无成熟的规范,在实施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相应心肌缺血缺氧,继而导致心肌细胞死亡。是冠心病、心绞痛中最严重,危害最大的病症之一,特点是起病急,变化快,病情重,死亡率高。及时早期的溶栓治疗、恢复冠状动脉血流灌注是降低急性心肌梗塞病死率,改善预后的最有效措施。在疾病发作4小时内溶栓可缩小梗塞面积,而且溶栓时间越早,梗塞面积缩小越显著,特别是2h内溶栓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球囊扩张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4月在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行动静脉内瘘狭窄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的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行PTA治疗的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行PTA治疗的32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对照组男21例、女11例,年龄(59.72±13.22)岁;试验组男23例、女9例,年龄(58.41±14.16)岁。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更全面的围术期护理干预,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PTA治疗前后的血管内径、血管自然血流量、穿刺针血流量及临床检验结果,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内瘘狭窄复发率。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χ2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PTA治疗后的血管内径、血管内自然血流量、穿刺针血流量、血红蛋白、血白蛋白、尿素清除率、血磷均较手术前有改善,而且试验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透析并发症发生率为12.5%(4/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5%(1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3,P=0.021);术后随访6个月,试验组患者无内瘘狭窄复发,对照组患者有6例(18.75%)内瘘狭窄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 对接受PTA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围术期的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采用精细化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控制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4月在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取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研究组男27例,女19例,年龄(59.72±12.24)岁;对照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58.02±12.48)岁。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6个月的精细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体质量控制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体质量控制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干预后,对照组体质量控制<3%的患者为5例、>5%的患者为10例,研究组体质量控制<3%的患者为19例、>5%的患者为1例,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透析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7.82%(45/46)比76.09%(34/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07,P=0.009)。结论 精细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控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的增长,提高患者的透析质量,降低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47例急性心梗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相应心肌缺血缺氧,继而导致心肌细胞死亡。是冠心病、心绞痛中最严重,危害最大的病症之一,特点是起病急,变化快,病情重,死亡率高。及时早期的溶栓治疗、恢复冠状动脉血流灌注是降低急性心肌梗塞病死率,改善预后的最有效措施。在疾病发作4小时内溶栓可缩小梗塞面积,而且溶栓时间越早,梗塞面积缩小越显著,特别是2h内溶栓更佳。  相似文献   
6.
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广泛开展,造影剂的用量越来越多,造影剂相关性损害(又称对比剂肾病,contrast media induced nephropathy,CIN)已经成为院内发生肾衰竭的第三位常见原因[1],成为心脏领域继“再狭窄”、“血栓”之后的第三大难题。本文将从对比剂肾病的概念、发病机制、治疗要点、观察要点、护理进展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并发症及其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具有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患者易接受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设备条件的改善,PTCA的手术安全性已大为提高,但术后的并发症却显得愈加突出.因此,术前预防与术后护理对减少PTCA术后并发症显得愈加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护理质量改进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病人198例,其中2009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2例;2010年106例为护理质量改进后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通过观察其留置导管感染率、透析并发症发生率、内瘘穿刺成功率、内瘘闭塞率、...  相似文献   
9.
钟莉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1):599-600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的原因及应采取的护理对策。方法对38例常规血液透析患者于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并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对应的护理对策,观察其有效率。结果低血压多发生在开始透析0.5h~1.0h及3h~4h时段。采用个体化超滤曲线配合钠程序、低温透析液、透析中不进食、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等,可以减少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结论血液透析中超滤总量过多、超滤速度过快、透析液钠离子浓度过低、透析液温度过高、透析中进食、患者心功能不全及全身营养状况差等原因是导致透析过程低血压发生的关键。控制好干体重,改变透析模式,加强卫生宣教,改善营养状况等措施可以大大降低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