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5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 评价罗哌卡因用于下腹部手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方法  6 0例择期下腹部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第Ⅰ组为罗哌卡因复合PCA吗啡治疗组 ,第Ⅱ组为安慰剂复合PCA吗啡组。观察罗哌卡因镇痛效果及对运动神经阻滞的影响 ,对比两组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吗啡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 罗哌卡因复合PCA吗啡治疗组的术后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安慰剂复合PCA吗啡组 ,且第Ⅰ组的吗啡用量明显低于安慰剂组。结论  0 2 %罗哌卡因复合PCA吗啡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下腹部术后的镇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等比重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人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ASA Ⅰ~Ⅲ级,择期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硬膜外麻醉组(A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B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保持中心静脉压在6~12 cmH2O.A组使用药物为2%利多卡因,B组为等比重布比卡因,两组均控制麻醉平面不超过T8.观察患者麻醉后下肢感觉平面起效时间、麻醉平面达T8时间及运动阻滞程度,分别于麻醉前即刻、椎管内给药后即刻和给药后5、10、15、30、60 min测定患者脉搏氧饱和度、心率和血压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后下肢感觉平面起效时间、麻醉平面达T8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者对肌肉松弛的满意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等比重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人手术可行并且安全.  相似文献   
3.
对于手术病加强医疗护理固然重要,但是,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也绝不可忽视。现将作者1970年至1994年累积的完整的手术500例心理护理体会综述如下: 一、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年龄15至80岁,男300例,女200例。以普外科和妇科最多,占60%,其余依次为骨外、胸外、颅外、肿瘤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体外循环(CPB)手术中,分别应用三种国产抗纤溶药物,观察其对血小板的保护作用及对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CPB病人,随机分为三组,即止血环酸组、抑肽酶组和止血芳酸组。测定血浆纤溶酶活性、D-二聚体浓度;测定和记录术后12h及24h的血小板计数和胸腔纵隔引流量。结果:术后血小板计数在止血环酸组和抑肽酶组接近,在止血芳酸组则明显下降;血浆纤溶酶(PLm)活性在止血环酸组和抑肽酶组明显高于基础值,但已有所降低;止血芳酸组PLm活性明显高于前二组。三组同D-二聚体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止血环酸和抑肽酶可部分抑制CPB手术中的纤溶亢进,两组的药物作用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罗库溴铵和维库溴铵对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的临床药效及气管插管的效果,以及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二组(n=20),分别给予罗库溴铵0.6mg/kg和维库溴铵0.1mg/kg。分别记录气管插管时间、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及ST段的变化,从上下颌、声带、膈肌、肢动来判断气管插管效果。结论:罗库溴铵0.6mg/kg可安全地应用于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无心肌缺血改变。罗库溴铵和维库溴铵对心血管无显著影响的非去极化肌松药。  相似文献   
6.
氯胺酮具有镇痛效果好.诱导迅速,使用简便等特点,在小儿手术中是目前应用广泛的方法之一。氯胺酮可静脉注射.也可肌肉注射,可单独应用于短小手术,也可与其它的麻醉剂复合应用。我院1992年10月—1994年10月间.使用氯胺酮387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本组病例男254例,女133例。年龄最小12天,最大13岁。手术最长时间4小时25分钟,最短时间20分钟。手术种类分口腔颌面部、腹部、骨科、五官科、泌尿科手术。2.麻醉方法:术前晨禁食水。急诊手术要求术前4小时禁食水,麻醉前30分肌注异丙峻0.5-0.75mg/kg,阿托品0.O15mg/kg。…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modified-fescia iliac compartment block,M-FICB)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体位变动的镇痛效果。方法限期行手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患者60例,男17例,女43例,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改良M-FICB组(M组)和FICB组(F组),每组30例。M组采用超声引导注射0.4%罗哌卡因5ml于闭孔神经,15ml于髂筋膜间隙;F组采用超声引导注射0.4%罗哌卡因20ml于髂筋膜间隙。两组患者20 min后进行椎管内麻醉体位摆放。记录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操作时间和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记录神经阻滞前(T_0)、神经阻滞后10min(T_1)、20min(T_2)、摆放椎管内麻醉体位时(T_3)、术后24h(T_4)VAS评分。结果 M组闭孔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F组[(4.1±1.4)min vs(10.1±3.9)min,P0.05]。两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0.5)min vs(2.1±0.5)min]。T_1~T_3时M组VAS评分明显低于F组(P0.05);与T_0时比较,T_1~T_4时两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有效阻滞闭孔神经,可以减轻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体位摆放过程中的疼痛,并降低患者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off-Pump)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麻醉可能性及麻醉处理。方法:我院自1996年-2000年完成非体外循环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60例,从避免增加心肌氧耗和减少心肌氧供二方面来调控此组患者的麻醉。结果:旁路移植支数平均2.36支,有1例手术死亡。文本诱导期发生窦性心动过速3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术中搬动心脏,循环代偿失调,改体外循环1例。手术临结束心室颤动并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1例,结论:只要选择恰当、麻醉管理细致周密,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麻醉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气管导管套囊注气,一直延用注射器注气,虽然,注气量可以掌握,但是,对病人是否合适,没有客观指标,只有靠临床经验和估计。从95年9月至11月,我们对30例全麻病人,采用控制注气监测仪注气,废止过去延用的注射器注气法,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对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为了与患者及其家属取得真情沟通和良性互动.达成相互理解与密切合作.就必须讲究和掌握沟通的艺术和互动的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