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肺癌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7年9月192例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肺癌的临床资料。侧卧位,腋中线第5肋间3.5~5 cm切口,完成肺叶切除和纵隔淋巴结清扫。结果均痊愈出院,无围术期死亡,无二次手术,其中2例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中转开胸9例(4.7%),并发症11例(5.7%)。手术时间(112.4±37.2)min,术中出血量(103.4±53.8)ml,清扫淋巴结(13.8±6.3)枚,无肺漏气的186例胸管引流时间(1.9±1.3)d,住院时间(6.4±2.4)d。p TNM分期ⅠA期34例,ⅠB期51例,ⅡA期49例,ⅡB期34例,ⅢA期24例。192例随访1~35个月,平均10.3月,其中72例24个月。17例术后15~34个月复发或转移。结论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肺癌安全、有效,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经病理证实为右肺中叶支气管鳞癌伴左肺下叶支气管鳞癌的同时性双原发支气管肺癌,经分期(一月内)手术切除成功,未后六个月随访情况良好的病例。作者就有关文献作了详细的分析与讨论,主张对多原发性支气管肺癌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对肺门Castleman病的认识。方法报道山西省肿瘤医院2019年10月收治的1例肺门Castleman病患者的诊疗情况,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气管镜下穿刺病理活组织检查提示淋巴组织中见少量深染挤压的小细胞,倾向小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Vim、CD3、CD20均阳性,符合淋巴结组织表现。行全身麻醉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右肺门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为Castleman病,预后良好。结论肺门Castleman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误诊,必要时可行穿刺或手术切除病理活组织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4.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是一种跨膜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具有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抗凋亡作用,被认为是非小细胞肺癌新的重要基因治疗靶点。本文重点就IGF-1R在信号转导通路、与肺癌形成和发展的关系及靶向药物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1 病例介绍1.1 牛某某 ,男 ,6 8岁 ,农民 ,主因吞咽不畅半年入院 ,既往高血压病史 3a。上消化道造影片示食管中段粘膜中断、破坏、管壁僵硬、管腔轻度狭窄 ,可见不规则充盈缺损。胃镜检查 :距门齿 2 8cm~33cm食管内结节状肿物突出 ,质脆、触之易出血 ,局部僵硬不活动。胃体上部小弯侧可见一指状息肉样隆起 ,表面光滑、粘膜完整。食管病变活检病理报告为 :食管中段鳞癌。入院诊断 :1食管中段鳞癌 ;2胃息肉 ;3原发性高血压病 期。经术前准备后行食管中段癌切除术 :经左侧第 6肋床后外侧切口进胸 ,探查见肿瘤位于食管中段、主动脉弓下 ,约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与传统术式在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淋巴结清扫数量、淋巴结转移率和远期生存率等方面的差异,评价三野淋巴结清扫的优劣。方法同期入组的96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46例行食管癌淋巴结三野清扫(三野清扫组),另外50例接受传统术式(传统手术组)。结果三野清扫组扫除淋巴结39.28枚/例,显著高于传统手术组13.30枚/例(P〈0.01);三野清扫组患者淋巴结阳性率73.91%(34/46),也明显高于传统手术组的38.00%(19/5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喉返神经损伤和呼吸并发症三野清扫组显著高于传统手术组(P〈0.05);三野清扫组术后胸腔积液引流量增多;三野清扫组3年生存率高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三野清扫术有效地扩大了淋巴结的清扫范围,使食管癌的分期更加准确,同时在提高患者生存率方面也有大量的证据。但缺点是手术创伤大,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贲门癌切除后模拟贲门的重建。方法:采用肿瘤切除后食管粘膜与胃粘膜吻合和胃浆肌层对吻合口的斜形包套缝合重建贲门。结果:术后吻合口残端瘘的发生率为1.8%(3/168),无明显吻合口狭窄和胃食管返流发生;死亡率为0.6%(1/168)。结论:模拟贲门的重建可有效地预防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胃食管返流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对胃胰腺异位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22年9月收治的1例胃胰腺异位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 男性, 47岁, 主因上腹部疼痛半个月余入院, 经CT、B型超声等相关检查考虑胃窦壁结节, 间质瘤待排除。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双镜联合)胃肿物切除术, 术后病理确诊为胰腺异位, 术后恢复好。结论胃胰腺异位无特异性, 常误诊为胃间质瘤, 必要时应行手术切除及病理学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9.
食管癌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对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水平及对Th/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46例食管癌患者、28例本院健康职工外周血γδT细胞在淋巴细胞中的百分率和血浆中Th1/Th2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 两组比较γδT细胞有显著性意义,Th类因子有显著性意义,Th2类细胞因子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食管癌患者γδT细胞水平显著低于常人群,γδT细胞可以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调节和维护机体Th1/Th2的免疫平衡。  相似文献   
10.
胃肠吻合引导器与GF-I型消化道吻合器在食管胃吻合中的联合应用(附53例报告)刘富才1张荣生1郭石平1李钢2赵加训1陆德胜1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采用GF-I型消化道吻合器吻合时要用中弯血管钳伸入胃内用小刀切开胃壁,将中心杆导入胃内。1997年1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