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Neer法联合McLaughlin法治疗肩袖断裂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肩袖断裂伤应用Neer法联合McLaughlin法治疗的手术方法和并对其临床疗效做初步报告。方法自1999年2月~2004年4月,我院对14例肩袖断裂伤患者,应用Neer法的前肩峰成形术,同时应用McLaughlin法将断裂后退的肩袖充分游离后,前进缝合在肱骨大结节以近的骨槽内。术后肩外展支架固定3~4周,以使肌腱-骨质愈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2~38个月,平均13个月。所选病例术前肩外展均只有30°,9例术后恢复至180°,且疼痛消失,冈上冈下肌萎消失;4例术后恢复至100°~120°,疼痛消失;1例术后恢复至90°,冈上冈下肌萎消失。结论术前及术中根据肩袖断裂的程度,选择合适的病例,该方法既修补了断裂的肩袖,又消除了肩峰下撞击,方法操作简单,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下腕管切开减压术(endoscopic carpal tunnel release,ECTR)中切断屈肌支持带远侧纤维束(distal holdfast fibers of the flexor retinaculum,DHFFR)的必要性。方法观察组16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不使用止血带,皮肤1cm切口,内镜下应用USE系列切断腕管横韧带和DHFFR,与对照组16例单纯切断腕管横韧带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术后6个月功能随访,按照Kelly疗效评定标准,观察组优13例,良3例;对照组优8例,良5例,可3例,2组浜田Ⅱ、Ⅲ级疗效差异有显著性(,=6.278,P=0.043)。2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结论对浜田Ⅱ、Ⅲ级腕管综合征者术中注意腕横韧带切断不是唯一的目标,同时切断DHFFR才能彻底减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选择性臂丛神经根切断治疗上肢痉挛性脑瘫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997年3月-2002年1月间施行选择性臂丛神经根切断术治疗上肢痉挛性脑瘫的患者,进行随访并对远期功能进行评价,采用Lazareg肌张力分级标准评定临床效果。结果16例17侧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0~9.7年,平均8.6年。手术方式为选择性臂丛神经根全根切断10侧,部分切断2侧,高选择性分束切断5侧;其中切断神经根为颈63次,颈816次。术后远期疗效优3例,有效5例,无效8例9侧。结论选择性臂丛神经根切断治疗上肢痉挛性脑瘫远期大多数疗效下降和无效,但术前严格选择痉挛较局限的病例、术中进行高选择性臂丛神经根分束切断、术后坚持长期康复训练仍然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放射治疗(radiation therapy,RT)对于肘关节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科自2003年6月~2009年10月,对20例有异位骨化症状的患者在围手术期使用单剂量7 Gy的照射.其中15例患者接受异位骨化灶的手术切除,之后进行放疗以防止异位骨化复发;有5例患者因为存在高危因素而进行预防性的放疗.13例患者在术前4 h内放疗,7例患者则在术后接受放疗.采用X线片结合Mayo肘关节评分来评价疗效.[结果]本组患者随访6~7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6.3个月.20例患者中有2例复发,随后予病灶再次切除.患者的Mayo评分最低为45分,最高为100分;其中13例患者功能恢复良好,Mayo评分100分.5例患者存在关节活动轻度受限,Mayo评分从75~95分不等;还有2例有持续的关节疼痛、活动明显受限,Mayo分为45、50分.本组未发现皮肤溃疡、尺神经炎等放疗副作用.[结论]围手术期应用单剂量7 Gy的放疗对于肘关节异位骨化防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二期手术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2001年8月~2003年4月8例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年龄18~38岁。平均伤后6个月内,均应用以下术式治疗。手术步骤:一期手术,膈神经移位至臂丛上干前股,副神经移位至肩胛上神经;健侧C7神经移位至患侧尺神经;二期手术,第4、5、6、7肋间神经移位至桡神经和胸背神经,健侧C7神经经尺神经移位至正中神经。结果 术后8例均获随访,时间为二期术后l3~25个月,平均21个月。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相应靶肌肉肌力恢复大于或等于M3为有效恢复,肌皮神经有效恢复6例,恢复率为75.0%;肩胛上神经有效恢复3例,恢复率为37.5%;桡神经有效恢复3例,恢复率为37.5%;胸背神经有效恢复6例,恢复率为75.0%;正中神经有效恢复5例,恢复率为62.5%。感觉恢复情况:正中神经感觉4例为S3,3例为S2,1例为S1。结论 二期多组神经移位安全有效,对部分早期臂丛神经损伤并要求缩短手术次数的患者,是一种可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血液学检测指标结合核素扫描(骨三相显像)作为低毒性感染性骨不连术前诊断的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9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八人民医院骨科的265例进行骨不连治疗的患者资料,男151例,女114例;年龄19~64岁,平均39.7岁;骨不连部位主要为胫骨(113例)和股骨(72例)。收集患者术前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术前核素扫描结果。以术中病理观察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各项血液学检测指标与核素扫描的敏感性、特异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及Youden指数,以及核素扫描结果结合单项及多项血液学检测指标的敏感性、特异性、AUC及Youden指数。结果核素扫描与术中病理比较敏感度80.7%,特异度73.3%,AUC 0.770,Youden指数0.540。核素扫描若结合1项血液学检测指标,最大AUC是核素扫描与CRP结合,为0.683,此时敏感性为98.0%,特异度为70.3%,其Youden指数0.848。核素扫描若结合2项血液学检测指标,最大AUC是与WBC、ESR结合,为0.895,此时敏感性为94.3%,特异度为67.3%,Youden指数0.616;三组数据AUC均超过0.880。核素扫描结合3项血液学检测指标后,敏感性为96.5%,特异性为79.7%,AUC为0.925,Youden指数为0.762。结论血液学检测指标结合核素扫描可作为低毒性感染性骨不连诊断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盆腔内脏器官神经支配较为复杂,受脊神经和交感副交感神经支配,彼此之间形成相互联系、反馈的网络,可发挥大脑皮层易化和抑制效应,并包含横向与纵向功能联络。近年研究已逐步将盆腔内脏神经调控网络系统完整展开。该文阐述盆腔内脏器官神经支配的网络联系以及脊髓损伤后各种神经通路的功能变化,为相关实验建立完整的盆腔内脏神经网络提供理论参考;同时探讨脊髓损伤后尿便功能受损机制,为研究治疗方法提供理论总结。  相似文献   
9.
病历摘要 患者,女,42岁,交通伤致右肘、腕关节肿胀伴畸形3 h就诊.查体:一般情况好,右肘、腕关节轻度肿胀、畸形,无开放性伤口.右手感觉、运动正常,患肢桡动脉搏动正常,末梢皮温、充盈正常.  相似文献   
10.
病历摘要 患者,女,42岁,交通伤致右肘、腕关节肿胀伴畸形3 h就诊.查体:一般情况好,右肘、腕关节轻度肿胀、畸形,无开放性伤口.右手感觉、运动正常,患肢桡动脉搏动正常,末梢皮温、充盈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