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肌炎与慢性乙型肝炎患均有乏力的症状,可以缺乏阳性体征,两病因不同,治疗方案相异,预后亦不同。现就2例皮肌炎患最初误诊为慢性乙型肝炎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通过留置临时性胰管支架选择性胆管插管对提高胆管插管困难者的造影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以胆管插管为目的时,因为十二指肠乳头偏位、柔软易移动、胆总管下端过度弯曲、乳头狭窄、憩室旁乳头等存在一些胆管插管困难病例,导丝反复进入胰管,且双导丝技术2~3次后导丝仍不能进入胆管者,我们采用在胰管内临时留置胰管支架,再试行胆管插管造影或预切开.结果 43例留置胰管支架者,42例胆管插管造影成功,1例失败,1例轻症胰腺炎发生结论.结论 ERCP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时采用临时胰管支架能提高成功率,可能降低胰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HBeAg阴性与阳性原发性肝癌临床和病毒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HBeAg阴性与HBeAg阳性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特点和病毒相关因素的差异,并探讨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3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门诊及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以HBeAg阴性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为对照组,HBeAg阳性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为试验组.分析两组上消化道出血率、AFP水平、乙型肝炎病毒ONA定量和肝组织病理学指标的差异.结果:HBeAg阴性原发性肝癌996例,占73.4%;HBeAg阳性原发性肝癌360例,占26.6%.HBeAg阴性组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比例为22.2%,显著高于HBeAg阳性组的11.9%(X2=17.70,P<0.01).HBeAg阳性组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在各级对数值上均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X2=298,P<0.005).HBeAg阴性组肝纤维化分期≥3的比例为46.9%,高于HBeAg阳性组的33.1%(X2=7.27,P=0.007).AFP水平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HBeAg阴性原发性肝癌肝组织学损害程度重于HBeAg阳性原发性肝癌,更易合并肝性门静脉高压症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预后较差.HBeAg阴性患者更要警惕原发性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薄芝糖肽联合腹水浓缩回输对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56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试验组28例,试验组进行薄芝糖肽4 m L,每天1次,联合腹水浓缩回输治疗;对照组进行腹水浓缩回输治疗,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脂多糖结合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和降钙素原水平,肝功能,并观察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脂多糖结合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和降钙素原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谷丙转氨酶降低,白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试验组谷丙转氨酶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14%,高于对照组的53.57%(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14%(P<0.05)。结论薄芝糖肽联合腹水浓缩回输可有效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奥沙拉嗪引起肝损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例44岁男性因患溃疡性结肠炎口服奥沙拉嗪治疗。奥沙拉嗪初始剂量为0.5g,2次/d;之后逐渐增加至1.0g,3:L/d。1个月后,患者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症状。肝功能检测:ALT320U/L,AST248U/L,γ-GT290U/L,ALP108.7U/L,甲、乙、丙、戊型肝炎病毒学检测均阴性。立即停药,给予葡醛内酯口服、甘草酸二铵静脉滴注等治疗。半月后复查肝功能,除AST(68U/L)外,余项均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96年至2003年收治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20例,均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内镜下胆管塑料支架内引流治疗难取性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塑料支架内引流(ERBD)术治疗难取性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造影,对48例胆总管难取性结石患者在导丝引导下置入8.5 F塑料胆管内支架1、2根,并随访6~18个月.结果 6个月后B超复查时发现38例患者结石直径变小或成碎片状,第2次ERCP经网篮或气囊顺利取出;10例结石无明显变化,B超随访,一旦发现结石明显变小,即再次ERCP+取石;经平均2.5次内镜下治疗,95.8%(46/48)患者结石取净.期间未发生与ERCP或留置支架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留置塑料内支架是治疗难取性胆总管结石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处理食管、胃壁病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9年1月~8月胃镜发现的食管、胃壁大小0.5~4.0 cm的黏膜病变25例及大小0.5~3.0 cm的黏膜下病变21例作为入选对象,通过超声内镜和(或)活检病理检查明确病灶大小、位置、性质进行ESD:胃镜及黏膜染色确定病灶,针刀或氩气刀标记病灶;黏膜下注射含亚甲蓝及肾上腺素的生理盐水抬高病变;预切开病变周围黏膜;自病变黏膜下层完整剥离病灶;创面处理。结果黏膜病变25例:均切除病灶;1例穿孔约0.3 cm×0.3 cm,钛夹夹闭后保守治疗愈合;1例术后12 h出血行内镜下紧急止血;随访1~6个月,平均2.5月,术后2个月20例溃疡创面愈合,4例创面大部分愈合,1例术后3个月复发,后转外科手术切除。黏膜下病灶21例:均完整剥离黏膜下肿瘤;1例穿孔0.5 cm×0.5 cm,钛夹夹闭后保守治疗愈合;21例随访1~4个月,平均2个月,1例术后2个月复发再行ESD,其余20例无复发。结论 ESD对于食管、胃壁黏膜病变及黏膜下病变具有整块切除率高、复发率较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反向导丝引导治疗胆管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反向导丝与ERCP对接治疗胆道疾病的方法 ,并评价该方法 对胆道疾病治疗的疗效.方法 45例经ERCP失败或不能耐受长时间常规ERCP而采用会师技术治疗的胆道疾病患者,经T管窦道、胆囊造瘘口或者PTCD,将导丝经胆总管导入十二指肠,再经十二指肠镜的活检孔道导出,导管在体外与ERCP导管对接后行胆道痰病的治疗.结果 45例有44例获得成功,经T管窦道30例,胆囊造瘘口2例,PTCD 13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ERCP失败时,会师技术是治疗胆道疾病的较好方法 ,简便易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瘦素对实验性大鼠肝脏纤维化进程是否有促进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26只,随机分成8组。正常对照组不做处理;瘦素加四氯化碳Ⅰ-Ⅴ组采用40%四氯化碳蓖麻油溶液皮下注射,同时分别给予1.25、2.5、5、10、20ng/(kg.d)瘦素腹腔注射;四氯化碳造模组采用40%四氯化碳蓖麻油溶液皮下注射;瘦素组采用瘦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分别于第3、5周末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的变化。结果瘦素加四氯化碳Ⅰ-Ⅴ组血清肝功能、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均异常变化(P〈0.05);瘦素加四氯化碳Ⅲ组、Ⅳ组、Ⅴ组与四氯化碳造模组比较,各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部分瘦素加四氯化碳组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瘦素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瘦素对大鼠肝纤维化的进程有促进作用,但不是一个独立的致肝纤维化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