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回顾分析21例严重肝外伤病例行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认为清创性肝切除术是治疗严重肝外伤的有效方法,及时准确处理并发症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肝原发性鳞状细胞癌,与其类似的病变有肝腺鳞癌。多数学者认为肝鳞状细胞癌大多始发于肝内胆管上皮因慢性炎症、胆管壁囊变等因素作用后,胆管壁上皮细胞发生鳞状上皮化生、化生后癌变相关。有关肝鳞状细胞癌的文献荟萃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肝鳞状细胞癌往往与肝内胆管结石、单纯性良性非寄生虫性肝囊肿、畸胎瘤等疾病伴随发生,但相关的病例报道不多。  相似文献   
3.
海南地区胆结石患者胆汁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98例胆结石患者胆汁细菌培养与药敏的结果及意义.方法:对1998年10月-2000年5月98例胆结石患者胆汁进行需氧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分析其结果.结果:有47例细菌培养阳性,总阳性率48.0%.其中G-杆菌33例,大肠埃希氏菌占19例;G+球菌14例,肠球菌占8例.对G-杆菌敏感性最高有丁胺卡那霉素、泰能、菌必治,分别为88.9%、87.4%、75.4%,对G+球菌敏感性最高的有氨苄青霉素/舒巴坦、万古霉素、氨苄青霉素,分别为85.3%、83.6%、81.8%.结论胆结石胆道感染以G-杆菌为主,抗生素首选丁胺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舒巴坦等廉价的药物为宜.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移植胚胎肝细胞减轻小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孕14 d的BALB/C小鼠胚胎肝细胞移植到雌性BALB/C小鼠肝脏,二乙基亚硝胺诱导肝纤维化.60只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3个月后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透明质酸酶(HA)、层粘连蛋白(LN)浓度及肝脏羟基脯氨酸(Hyp)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脏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及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域蛋白(SRY)表达来确定移植的胚胎肝细胞在肝内的增殖分化.结果 移植胚胎肝细胞能显著降低血清ALT、AST、HA和LN的水平(P<0.01).胚胎肝细胞移植组肝脏Hyp含量也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移植组肝脏α-SMA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胚胎肝细胞移植及诱导肝纤维化3个月后,胚胎肝细胞能增殖分化为肝细胞和胆管细胞,占肝脏的30%~50%.结论 在诱导肝纤维化过程中,移植胚胎肝细胞有向肝细胞和胆管细胞高增殖分化的能力,并有效地减轻肝损害和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术前及术中超声在小肝癌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采用Aloka-650与Aloka-500超声仪,腹部超声采用3.5 MHz探头,术中超声采用5 MHz或7.5 MHz探头,对术后病理证实的136例肝癌患者的术前CT、术前、术中超声和病理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对照组68例共切除肿块71个,术前超声发现70个病灶(70/71,98%),术后1年复发率为13.2%(9/68)。试验组68例共切除肿块81个,术前CT共发现发现69个病灶(69/81,85%),术前超声与术中超声分别发现71个病灶(71/81,88%)与79个病灶(79/81,97%)(P<0.05),术后1年复发率为4.4%(3/68)。结论:术中超声能提高对细小结构的显示率,实施精准肝切除,力争多保留正常肝组织,防止术后肝衰竭,最大限度切除肝内病灶,减少肝癌术中病灶遗漏,对指导手术方案的制定与术中肿块的定位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Ҹΰ��г�������ǻ��Һ�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右肝癌切除术后胸腔积液的防治。方法 对27例右肝癌切除术中膈及后腹膜创面腹膜化和纤维蛋白胶封闭膈及后腹膜创面来预防术后胸腔积液,观察其效果,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术后胸腔积液发生率为14.8%,而对照组术后胸腔积液发生率为28.6%(P<0.01)。结论 右肝癌切除术中膈及后腹膜创面腹膜化和纤维蛋白胶封闭膈及后腹膜创面是预防术后胸腔积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是Lichtenstein于1953年首先命名的一组以组织细胞克隆眭增生为病理特征的少见疾病。本病发病率为0.0001%-00002%,也有文献报道发病率为O.0008%。  相似文献   
8.
阻塞性黄疸大白鼠肾脏前列环素与血栓素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用放免方法测定雄性Sprague-Dewley大白鼠分别在结扎胆管1、2、3和4周后肾皮质与髓质组织中6-keto-PGF_(1α)及TXB_2含量来了解肾皮质与髓质中前列环素和血栓素A_2的变化。结合表明,肾皮质与髓质中6-Keto-PGF_(1α)在胆管结扎早期(1~2周)显著升高,而后期(3—4周)无继续升高。肾皮质与髓质中的TXB_2在结扎胆管后期显著升高,引起6-keto-PGF_(1α)/TXB_2比值在胆管结扎后期显著降低。提示胆管梗阻时间越长,肾组织中TXA_2合成增加越明显,导致肾脏易于出现血管痉挛,血小板聚集,肾循环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
病人,女,30岁,平时无任何症状体征,体检时发现左肝实质巨大占位性病变。彩超示:肝体积增大,形态失常,实质回声不均匀,肝内—强回声光团22 cm×17 cm×11 cm,边界尚清,内部回声不均匀,CDFI:其周边及内部可见丰富血流信号,以周边为主,PW:示以门静脉血流为主,肝静脉走行欠清。诊断为肝血管瘤。CT示:肝脏增大,左叶明显,平扫肝左叶呈巨大不均匀低密度肿块,范围约23·4 cm×17 cm×11cm,CT值36~50 HU,边界尚清,有包膜、肝右叶受压,三期增强扫描:AP:肿块强化呈不均匀略高密度,可见有供血动脉,PP:肿块呈等密度,DP:肿块呈低密度,门静脉及腔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Ras蛋白特异性的鸟苷酸释放因子1(Ras protein specific guanylate releasing factor 1,Ras-GRF1)在肝癌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生物学特性及自我更新中的作用,并初步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人正常肝细胞系(HL-7702)和不同肝癌细胞系(Huh7、HepG2、Hep3B、CLC4、CLCl3、SMMC-7721)中Ras-GRF1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分选出肝癌干细胞,利用Ras-GRF1-pCMV6-GFP重组慢病毒感染肝癌干细胞,MTT法、EdU染色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过表达Ras-GRF1对肝癌干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过表达Ras-GRF1后肝癌干细胞迁移与侵袭变化;成球实验检测过表达Ras-GRF1后肝癌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肿瘤干细胞中Hippo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大肿瘤抑制因子(large tumor suppressor,LATS)、Yes协同蛋白(Yes cooperative protein,YAP)和哺乳动物STE20样蛋白激酶(mammalian STE20-like protein kinase,MST)的蛋白及磷酸化表达水平。结果:不同肝癌细胞中Ras-GRF1 mRNA表达量较人正常肝细胞中显著降低(P<0.05);分离到的肝癌干细胞在感染Ras-GRF1-pCMV6-GFP重组慢病毒后,细胞中Ras-GRF1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种肝癌干细胞 HepG2-CSC和SMMC-7721-CSC中,相较于空白对照组,Ras-GRF1-pCMV6组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降低,EdU阳性染色数目和细胞克隆形成数目均显著减少,细胞迁移与侵袭数目也均显著减少,细胞成球能力明显降低,p-LATS/LATS、p-YAP/YAP及p-MST/MST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慢病毒介导Ras-GRF1在肝癌干细胞中过表达后,能够抑制肝癌干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降低自我更新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调控Hippo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