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Intermittent Androgen Blockade,IAB)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EORTCQLQ—C30总量表和QLQ—PR25子量表对51例接受IAB治疗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和治疗后12个月进行3次生活质量调查。结果:尽管IAB使家庭经济负担加重(P〈0.05),但在间歇期负担减轻(P〈0.05)。IAB治疗6个月后患者总体健康状况明显好转(P〈0.01),尤其在治疗间歇期更加明显(P〈0.05);全身或局部疼痛缓解(P〈0.01);排尿症状改善(P〈0.01);虽然治疗6个月时患者躯体(P〈0.05)、角色(P〈0.05)、情绪(P〈0.01)、社会(P〈0.01)等功能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疲倦加剧(P〈0.01),但在12个月进入间歇期后这些功能逐渐恢复。治疗相关症状如潮红与乳房胀痛等在6个月时显著出现(P〈0.01),但12个月时减轻(P〈0.01)。治疗期性趣明显下降(P〈0.01)、性生活丧失,但在间歇期有不同程度的恢复(P〈0.01)。结论:虽然IAB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机体与心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其是可恢复的。  相似文献   
2.
脐尿管癌3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提高脐尿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总结3例脐尿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并复习国内外文献报道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3例行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即包括膀胱顶部、腹横筋膜、脐尿管和部分腹膜连同肿瘤整块切除,无1例局部复发。2例分别无瘤生存6年和12个月,1例死于肺、骨、腹腔多发转移。结论 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可作为脐尿管癌的主要手术方式,对复发、转移病例应积极采取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雄激素阻断治疗是晚期前列腺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临床上发现接受雄激素阻断治疗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常常会发生糖耐量的异常.然而间歇性或持续性雄激素阻断对糖耐量的影响是否不同,国内外报道较少。本研究探讨间歇性雄激素阻断(intermittent androgen blockade,IAB)和持续性雄激素阻断即手术去势与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根据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及治疗方式,将139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分为4组。高BMI去势组(A组)30例,BMI≥24kg/m^2,采用手术去势治疗;高BMI间歇阻断组(B组)32例,BMI≥24kg/m^2,采用IAB治疗;低BMI去势组(C组)37例,BMI〈24kg/m^2,采用手术去势治疗;低BMI间歇阻断组(D组)40例,BMI〈24kg/m2,采用IAB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时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空腹血胰岛素水平(fastingser Hmlevel of insulin,F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IRI)。结果:去势治疗6个月时,4组患者均有FINS的上升和IRI的升高.且IAB组较手术去势组更为明显(FINS:tA:B=7.7516、P〈0.01,tC:D=4.8078、P〈0.01;IRI:tA:B=7.3671、P〈0.01,tC:D=5.1005、P〈0.01)。在去势治疗12个月时,由于IAB进入治疗间歇期,D组FINS恢复到治疗前水平(q=2.5255,P〉0.05);B组FINS较6个月时下降(q=9.0942,P〈0.01);而手术去势组FINS及IRI未见下降。结论:去势治疗会促使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但在IAB治疗间歇期,胰岛素抵抗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持续口服小剂量西地那非治疗早泄的疗效。并比较佐洛复、百优解、癃闭舒治疗早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2例早泄患者门诊随机归入4组,分别接受为期2个月的西地那非、佐洛复、百优解、癃闭舒治疗。在治疗前后记录各组患者CIPE(中国早泄指数评估表)评估分数及性伴侣对性生活的满意程度,比较治疗前后各组及各组间CIPE分数及满意度。结果:4组患者治疗前CIPE评分分别为(21.28±3.80)、(21.25±3.68)、(21.34±3.94)、(21.51±3.9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IPE评分分别为(38.83±4.85)、(33.10±5.07)、(33.51±5.03)、(28.23±5.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除百优解和佐洛复组间无明显差异外,其他各组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后,各组夫妻性生活满意度明显改善,从高到低依次为:西地那非组、百优解组、佐洛复组、癃闭舒组。结论:每日口服小剂量西地那非能有效治疗早泄。在效果上,高于其他几种药物(P〈0.05),夫妻双方也有较好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成药宁泌泰胶囊缓解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下尿路症状(LUT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筛选门诊BPH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口服盐酸特拉唑嗪片每日1次,每次2 mg;试验组口服宁泌泰胶囊,每日3次,每次4粒。两组患者均连续服药14 d,分别于治疗前(门诊当日)、治疗7 d和治疗14 d时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 L)和最大尿流率(Qmax),并检测患者的血常规、尿常规和肝肾功能。结果:宁泌泰胶囊和特拉唑嗪都能改善BPH患者IPSS总分、储尿期和排尿期IPSS,提高Qmax、增加排尿量并减少残余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宁泌泰胶囊和特拉唑嗪主要差异在于服用宁泌泰胶囊的患者尿不尽感缓解更明显(IPSS问题1),服用特拉唑嗪的患者尿线变细问题缓解更明显(IPSS问题5)。特拉唑嗪减少残余尿量优于宁泌泰胶囊,而宁泌泰胶囊对Qo L的改善作用略优于特拉唑嗪,且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结论:宁泌泰胶囊缓解BPH症状有一定疗效,安全性较好。宁泌泰胶囊和特拉唑嗪对尿路刺激和尿路梗阻症状的缓解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富于细胞性血管纤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方法报道1例精索富于细胞性血管纤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情况,结合文献复习讨论。患者,男,49岁,因“发现无痛性阴囊肿物1月余就诊,体检发现左侧阴囊内一实质性肿物,约4cm×2cm,表面光滑,质地韧偏硬,边界清晰,无压痛。结果行左侧阴囊内肿块切除术,镜下见肿瘤由密集的梭形细胞和丰富的血管构成,免疫组化示CD34、SMA、VIM阳性,MSA弱阳性,CK、Desmin、EMA、ER、PR均阴性。病理诊断为富于细胞性血管纤维瘤。术后随访2个月,未见肿块复发。结论富于细胞性血管纤维瘤是一种少见而独特的良性间叶性肿瘤,好发于两性生殖区,其镜下特征为密集而温和的梭形细胞及丰富的厚壁血管分布于富含纤细胶原纤维的间质中。手术切除为其最佳治疗方式,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膀胱镜下应用输尿管导管治疗尿道狭窄的方法,评价该方法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9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20例尿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例有下腹部开放手术病史,均因急性尿潴留就诊且留置导尿管及尿道扩张失败。所有患者在19.5 F膀胱镜直视下,应用输尿管导管扩张后利用镜体进一步扩张,术后留置16 F或18 F导尿管1~2周,后常规定期尿道扩张。结果:20例均手术成功留置导尿管,术后1周拔除导尿管后均能顺利进行常规的盲视下尿道扩张术并排尿顺畅,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5例排尿顺畅不再治疗,其余患者均能顺利进行定期常规尿道扩张。结论:在尿道狭窄治疗中,膀胱镜下输尿管导管扩张术具有较满意的疗效,相对常规盲视尿道扩张而言,能够避免尿道假道形成,尤其对于有下腹部开放手术病史的急性尿潴留患者,可避免膀胱穿刺造瘘所致的肠穿孔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手术去势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EORTCQLQ-C30总量表和QLQ-PR25子量表调查69例接受手术去势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患病前、治疗后6个月和治疗后12个月3个时闯点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手术去势虽然能缓解全身或局部疼痛(P<0.01),并改善排尿症状(P<0.01),且患者感觉总体健康状况有好转(P<0.01),但术后患者躯体(P<0.05)、角色(P<0.01)、情绪(P<0.01)、认知(P<0.05)、社会(P<0.05或<0.01)等功能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失眠增多(P<0.05)、疲倦加剧(P<0.01),治疗相关症状如潮红与乳房胀痛等显著出现(P<0.01),性趣明显下降甚至丧失(P<0.01),特别是彻底丧失了正常的性生活.结论 手术去势对前列腺癌患者的机体与心理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性功能方面有不可逆性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沉默 Notch-1 基因对人膀胱癌 RT4 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设计并构建 Notch-1 shRNA,选取 RT4 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转染。实验细胞分为 Notch-1 阴性对照组(shRNA NC), Notch-1 干扰组(Notch-1 shRNA)。细胞转染 48 h 后,MTT 法检测细胞增殖水平变化;Transwell 检测细胞侵袭力的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情况;RT-PCR 和 Western blot 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id、Bcl-2)及上皮间充质转化(EMT) 因子(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在 mRNA 和蛋白水平上的改变。结果:与 shRNA NC 组相比,Notch-1 shRNA 组细胞增殖率明显下降(t =4.629,P =0.010),侵袭力减弱(t = 8.193,P=0.001),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t= –18.441,P<0.001),Bad(t = –12.521,P<0.001 ;t = –6.983,P =0.002)、Bid(t = –9.231,P<0.001 ;t= –8.871,P=0.001)、E-cadherin(t= –13.457,P<0.001 ;t= –5.610,P=0.005)mRNA 和蛋白表达量增多,Bcl2(t=10.651,P<0.001 ;t=6.973,P=0.002)、N-cadherin(t=6.505,P<0.001 ;t=10.132,P=0.001)、Vimentin(t=9.135,P<0.001 ;t =5.630,P =0.005)mRNA 和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结论:沉默 Notch-1 的表达能够抑制人膀胱癌 RT4 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迁移,促进其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诱导 Bad、Bid、E-cadherin,抑制 Bcl2、N-cadherin、Vimentin 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非那雄胺在晚期前列腺癌间歇性雄激素阻断(IAB)治疗间隙期的应用是否能延缓晚期前列腺癌的疾病进展. 方法 87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分2组,A组49例行单纯IAB治疗,B组38例在IAB治疗的基础上间歇期采用非那雄胺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疾病治疗周期和疾病进展时间. 结果 A组患者共完成89个治疗周期,平均治疗周期为(12.8±5.4)个月,其中治疗期为(6.6±3.5)个月,间歇期为(7.1±4.8)个月;B组患者共完成85个治疗周期,平均治疗周期为(15.3±5.9)个月,其中治疗期为(6.9±3.2)个月,间歇期为(9.2±3.9)个月;B组治疗周期和间歇期长度大于A组(P=0.0428,P=0.03).B组3年疾病进展率(28.4±2.7)%,低于A组的(34.8±3.5)%(P=0.0350). 结论 非那雄胺在晚期前列腺癌间歇性IAB间隙期的应用能延缓晚期前列腺癌的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