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 研究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肝癌肝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2013年6月-2015年6月肝癌行肝切除术患者172例,其中ERAS组92例,对照组8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营养免疫指标(ALB、PA、淋巴细胞计数)、术后并发症、术后康复及卫生经济学等相关指标.结果 肝功能指标:ERAS组患者术后1、7天ALT、AST及TBIL水平分别为(216.3 ±141.7) U/L、(70.1 ±29.4) U/L;(184.0± 155.8) U/L、(39.1±17.5) U/L;(22.4±8.7) μmol/L、(20.0±7.5) μmol/L,对照组分别为(304.5±226.2) U/L、(83.9±48.5) U/L;(294.1±273.0) U/L、(49.2±33.8) U/L;(26.9±15.6) μmol/L、(24.6±10.8) 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3,9.84,9.26,P<0.05).营养免疫指标:ERAS组患者术后第7天ALB、PA水平分别为(35.3 ±4.4)g/L、(136.3±34.1)mg/L,对照组为(33.6±4.2) g/L、(108.0±32.5) 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7,4.54,P<0.05);ERAS组患者术后1、7天淋巴细胞计数为(0.9±0.3)×109/L、(1.5±0.5)×109/L,对照组为(0.7±0.3)×109/L、(1.3±0.5)×109/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7,P <0.05).手术并发症:ERAS组患者术后出血0例,胆漏2例,肝功能障碍2例,感染3例;对照组术后出血3例,胆漏1例,肝功能障碍2例,感染3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水ERAS组11例,对照组2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09,P<0.05).术后康复及卫生经济学指标:ERAS组离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分别为(1.7±0.5)d、(2.3±0.6)d、(9.8±2.3)d、(4.6±0.9)万元,对照组分别为(3.0±0.7)d、(3.4±0.8)d、(17.6±5.8)d、(6.3±2.1)万元,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032,10.937,11.371,7.118,P<O.05).结论 ERAS应用于肝癌肝切除术围手术期管理是安全有效的,它不仅有效地减少了患者应激反应,促进术后肝功能的恢复,改善术后营养免疫状态,而且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总费用,具有显著的卫生经济学效应和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3.
赵战强 《中外医疗》2014,(16):80-8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6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把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各34例,其中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住院时长、术后疼痛、并发症等治疗情况,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率为8.8%,对照组并发症率为47.1%,两组患者在并发症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能够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与标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胃排空延迟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胰胆外科2012年1月-2016年7月行标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40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35例(8.7%),行标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366例(91.3%),采用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Mann-Whitney Test秩和检验等统计学方法比较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组与标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组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胃排空延迟的转归情况.结果 与标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组相比,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组胃排空延迟的发病率(22.9%)显著高于标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组(10.9%),P=0.038,其余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组与标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组发生胃排空延迟的严重程度(分级比较)相同(P≥0.05),但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组胃排空延迟的平均恢复时间(12.13±3.09)d明显短于标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组的(17.28 ±9.63) d(P=O.009).结论 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增加术后发生胃排空延迟的风险,但不增加胃排空延迟的严重程度,相对于标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胃排空延迟较易恢复,为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研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肠内外营养治疗与单独肠外营养治疗对患者营养状态改善、手术并发症发病率、卫生经济学指标等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胰胆外科2010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胰头癌及壶腹周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病例资料.依据术后营养治疗方式分为肠内外营养组(治疗组)与单独肠外营养组(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相关性指标、肝肾功能指标、手术并发症发病率、住院时间及费用等.结果 (1)符合纳入标准治疗组207例,对照组92例;两组患者在术前NRS评分、手术方式、术后病理类型及术前各项临床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总胆红素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快(△TB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第1天比较,术后第7天和第10天前白蛋白水平治疗组较对照组恢复快(△PA7.1,△PA10.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手术并发症(胰瘘、出血、腹腔感染及胃排空障碍)发病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28±11)d和(32±18)d,中位住院时间分别为26 d、29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总费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独肠外营养治疗方法比较,肠内外营养治疗有利于肝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并且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但在改善术后营养状态方面两者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患者临床特点和淋巴转移规律,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建议和意见。方法对本院2011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110例TMC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特点、术前诊断、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0例患者中92例乳头状腺癌,18例滤泡型腺癌;85例单侧腺叶发病,25例双侧腺叶发病,其中43例甲状腺良性并发症。术后出现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病症患者7例。经金标准分析,高频超声的误诊率为61.9%,漏诊率为10.1%,灵敏度为89.9%,特异度为38.1%。结论术前超声检查、术中冷冻切片病理检查是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主要手段,手术是治疗甲状腺微小癌的主要方法,可分为原发灶处理与颈部淋巴结的处理两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服用爱普列特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尿流指标的改变。方法:门诊收集单独服用爱普列特并超过3个月以上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60例,回顾性分析该组患者服用爱普列特前后前列腺体积、症状评分、残余尿量、尿流率的变化。结果:服用爱普列特3个月后,前列腺体积缩小。最大尿流率增加,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下降,残余尿量下降,本组患者无尿潴留发生。结论:爱普列特客观上能够改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排尿梗阻症状,是保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不同分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左侧或右侧结肠癌患者3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腹腔镜组18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18例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镇痛情况、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30个月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0个月的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Ⅰ/Ⅱ、Ⅲ期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镇痛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不同分期结肠癌患者效果良好,术后镇痛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降低,术后远处转移率和局部复发率与传统开腹手术相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发生胃排空障碍(DGE)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实施PD的31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对26项可能影响PD术后发生DGE的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12例病人中有31例(9.9%)术后发生DGE。单因素分析显示,上腹部手术史、术前血红蛋白<90 g/L、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无空肠间布朗吻合、术后未入重症监护室(ICU)、胰瘘、术后高血糖是发生DGE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腹部手术史、术前血红蛋白<90 g/L、PPPD、无空肠间布朗吻合、术后未入ICU、胰瘘、术后高血糖是DGE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值分别为13.991、12.145、3.831、3.128、3.463、5.361、3.048。PPPD及术后高血糖是B+C级DG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OR值分别为7.318、3.975。结论 术前严格把握PPPD适应证、附加空肠间布朗吻合、注重围手术期血糖控制、重视术后胰瘘的早期处理以及建立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均有助于减少DG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