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手术方法、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科室施行的腹腔镜下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患者中,有2例中转开腹,21例顺利完成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手术时间230~380 min,平均290 min;术中失血量300~1 500 mL,平均620 mL;术后禁食1~3 d,平均2 d;术后住院时间8~14 d,平均10 d。结论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安全可行,对机体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进行现场解剖教学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5名规培医师,随机分成腹腔镜组、传统开腹组、混合组各15名,分别采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局部解剖教学与传统开腹教学,对各规培医师所掌握的直肠癌手术相关局部解剖进行实践和理论考核评分,调查学员满意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混合组规培医师的实践得分比传统开腹组高(P0.05);腹腔镜组和混合组规培医师实践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混合组规培医师的理论得分均比传统开腹组高(P0.05);腹腔镜组的理论得分高于混合组(P0.05)。腹腔镜组、混合组规培医师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传统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和混合组规培医师的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局部解剖教学在对外科规培医师的教学中更具优势,为规培医师带来了更加直观的学习体验,使其更加准确快速地掌握直肠癌手术相关的局部解剖学,更受学员欢迎。  相似文献   
3.
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生物学特征,是肿瘤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肿瘤的发生、发展除了其本身的因素外,肿瘤生长的微环境也对其产生重要影响.其中血管生成是决定肿瘤生长、浸润、转移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脾脏是腹部最易受损伤的实质性脏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脾破裂占20%-40%。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行开腹脾切除术或开腹保脾手术。但传统手术有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及美容效果差等缺点。外伤性脾破裂是否用腹腔镜切除尚有争议。主要因脾破裂后腹腔内积血造成视野不清,  相似文献   
5.
脾脏是腹部最易受损伤的实质性脏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脾破裂占20%~40%.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行开腹脾切除术或开腹保脾手术.但传统手术有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及美容效果差等缺点.外伤性脾破裂是否用腹腔镜切除尚有争议,主要因脾破裂后腹腔内积血造成视野不清,不易控制出血,且手术需在尽可能短的时问内结束,以尽量减少出血.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贺新新  陆文奇 《医学综述》2009,15(5):745-747
目前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仍处于探索阶段,为探讨腹腔镜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中的进展,可行性及优越性,本文根据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报道,主要阐述了目前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手术方法、术中注意事项、术后并发症、术后处理及恶性溃疡穿孔的处理。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腹腔镜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效果是肯定的,是更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经皮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复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4年3月期间79例行经皮RFA治疗的肝癌复发患者临床资料,79例患者复发病灶共106个,病灶大小0.8~5.0cm,平均(2.8±1.0)cm。
  结果:消融治疗成功率为98.1%,肿瘤完全消融率94.2%。术后常见不良反应为发热(72.7%)、肝区疼痛(90.9%)、胃肠道症状(20.8%)、黄疸(6.5%),无肝功能衰竭、胆瘘、感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住院时间1~5d,平均(2.2±1.0)d。术后随访7~64个月,平均(38±14)个月,54例出现复发,复发率70.1%。术后1、3年生存率分别为89.6%、66.2%。
  结论:经皮RFA治疗复发性小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可优先考虑作为该病治疗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精准肝切除技术在原发性肝癌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5例原发性肝癌行肝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精准肝切除42例(精准组),非规则性肝切除33例(常规组),比较两组术后和围手术期情况,包括术中失血量和输血量,术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术后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肿瘤标本切缘阳性率,术后1年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精准组和常规组术中失血量分别为(612±435)ml和(1325±557)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8,P0.05);术中输血量分别为(325±157)ml和(856±375)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P0.05);术后第3天:ALT分别为(385±296)U/L和(442±403)U/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2,P0.05),AST分别为(132±115)U/L和(306±352)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P0.05),TBil分别为(28±12)mmol/L和(32±18)mmol/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3,P0.05);术后恢复时间分别为(9.3±3.5)d和(14.2±5.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P0.05)。肿瘤标本切缘阳性率分别为7.1%(3/42)和21.2%(7/3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5%(4/42)和27.3%(9/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分别为28.6%(12/42)和42.4%(14/33),术后1年生存率分别为88.1%(37/42)和78.8%(26/33),两组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患者在准确的术前评估后采用精准肝切除,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非边缘部位肝癌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laparoscopic hepatectomy,LH)治疗非边缘部位肝癌的微创性、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3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59例非边缘部位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施行LH(LH组)和开腹肝切除术(open hepatectomy,OH组).结果:LH组术中出血少,...  相似文献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