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4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联合小切口下全螺纹无头加压螺钉行胫-距-跟融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6年12月,对36例(36足)踝关节疾病患者采用联合前踝正中纵切口及外踝跗骨窦小切口下2枚全螺纹无头加压螺钉加压固定行胫-距-跟融合术治疗。男14例,女22例;年龄18~76岁,平均53.8岁。左足19例,右足17例。距骨塌陷性坏死21例,创伤性关节炎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结核感染(非活动性)2例,距骨缺如1例, Charcot关节病1例,踝及距下关节绒毛结节性滑膜炎1例。术前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为(53.7±2.5)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5.9±0.2)分。记录手术时间、术后患者切口愈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X线片及CT检查关节面是否达骨性融合,AOFAS评分和VAS评分评价关节功能及疼痛情况。结果手术时间33~82 min,平均49.8 min。术后3周1例(2.8%)发生切口皮肤感染,经清创、换药后痊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35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2~29个月,平均18.5个月。影像学检查示均达骨性融合,融合时间8~15周,平均10.9周。术后1年,AOFAS评分为(84.7±0.6)分,VAS评分为(0.3±0.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596,P=0.000;t=30.393,P=0.000)。结论采用联合小切口下全螺纹无头加压螺钉固定行胫-距-跟融合术具有并发症少、术后融合率高等特点,是治疗踝关节终末期疾病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2.
经皮空心螺钉加压固定踝关节融合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空心螺钉加压固定踝关节融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4月至 2010年10月,12例单侧严重踝关节炎患者(Kellgren-Lawrence III级)接受经皮空心螺钉加压固定踝关节融合术。男7例, 女5例; 年龄25~71岁, 平均 42.0岁。病程 1~21年,平均 7.3年。类风湿关节炎 2例,创伤性关节炎 8例,骨关节炎2例。取踝关节前正中入路,暴露踝关节腔, 完整去除胫距关节软骨面, 暴露软骨下骨。从后上向前下经皮穿针,以空心螺钉加压固定胫距关节。手术前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进行功能评定,摄踝关节正侧位及踝穴位 X线片观察踝关节骨性融合情况。 结果 12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 6耀55个月,平均 21.5个月。 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由术前(42.8±8.6)分增加至术后 6个月(66.6±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5,P=0.012); 末次随访(72.3±4.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95,P= 0.006)。 X线片证实全部病例均骨性融合,融合时间 9耀21周,平均 13.5周。无感染,无局部皮肤坏死,无螺钉松动、退钉及断钉。结论 经皮空心螺钉加压固定踝关节融合术创伤小,融合率高,融合时间短,近期疗效满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徒手经皮骶髂螺钉置入术前借助计算机虚拟技术规划手术方案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分析本院自2018年12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61例骨盆后环不稳定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43例,女18例;年龄14~65岁,平均(38.72±4.78)岁.骶骨骨折按Denis分类法计数,Ⅰ区13例,Ⅱ区37例,Ⅲ区2例,骶髂关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本组30例,34足跟骨骨折。男21例,女9例;年龄18~57岁(平均37.6岁)。双侧骨折4例。所有患者术前行跟骨正、侧位及轴位X线摄,并行跟骨CT扫描三维重建。骨折按Paley分型,Ⅰ型(剪力骨折)3足,Ⅱ型(舌型骨折)16足,Ⅲ型(中央塌陷型骨折)7足,Ⅳ型(粉碎型骨折)4足,Ⅴ型(严重粉碎型骨折)4足。所有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术后拍X线片,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术后平均随访9个月(6~36个月)。结果术后早期X线片显示34足跟骨骨折都获得了良好复位,根据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优17足,良13足,可3足,差1足。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以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对前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进行缝线栓结固定的手术方法及疗效分析。方法2006年2月至2012年12月,我科对28例前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在关节镜下行骨折解剖复位缝线固定术,其中男24例,女4例;年龄17-65岁,平均年龄43岁。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按Meyers-McKeever分型为II型7例,III型16例,IV型5例;术前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均呈阳性,Lysholm评分为(55.3±1.6)分。患者受伤后到入院的时间分别为1-48周,平均为37周。采用关节镜下骨折复位后,在前交叉韧带定位器引导下,经胫骨上段前内侧创建骨隧道,沿骨隧道将2号Ethibond缝线引入关节腔,利用肌腱线紧密打结,将撕脱骨块解剖复位固定。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皮肤坏死、骨折块松动脱位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2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5.6个月。X线片检查示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2-4个月,平均3个月。术后12个月复查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轴移试验均为阴性。术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正常者26例,伴有轻度活动受限者2例。术后12个月Lysholm评分为(92.5±2.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t=42.220,P=0.000)。结论 关节镜下前叉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行缝线固定的手术方法创伤小、固定可靠,有利于实现ACL胫骨止点解剖原点重建,恢复ACL正常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经皮穿针空心螺钉内固定融合治疗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方法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4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2例严重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28~68岁,平均45.6岁.均为单纯距下关节病变,经保守治疗、疼痛控制无效,选择关节镜下经皮穿针空心螺钉内固定的距下关节融合术.患者术前、术后均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表进行临床随访,同时,采用X线摄片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21.2个月(6~48个月).12例患者AOFAS术前评分(54.67±5.28)分(43~61分),术后末次随访评分(89.17±3.56)分(78~95分),优良率为93%.术后X线片显示,11例距下关节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为12.4周(9~15周).1例出现骨不连,行走后外踝下方疼痛,给予石膏靴固定制动3个月后复查X线片,距下关节骨性融合.结论 关节镜下经皮穿针空心螺钉内固定融合治疗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不同循环牵伸强度对体外人肌腱细胞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PLA2)和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表达的影响。 方法 取4~6代人肌腱细胞在0.5 Hz、4h条件下施加不同牵伸强度(4%、8%、12%),未牵伸组设为对照组。静置4h后,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胞浆性PLA2(cytosolic PLA.2,cPLA2)、COX1、COX2的表达,ELISA测定分泌性PLA2 (secretory PLA2,sPLA2)的表达。 结果 对照组、4%、8%、12%牵伸组cPLA2、COX1、COX2基因表达随牵伸强度增加呈递增趋势,4%牵伸组cPLA2、COX1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增加均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和12%牵伸组cPLA2及COX1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8%、12%牵伸组COX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牵伸强度增加而逐渐增加。sPLA2在4%牵伸组分泌量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和12%牵伸组增加明显(P<0.01)。 结论 体外人肌腱细胞PLA2、COX1、COX2的表达与牵伸强度呈正相关,PLA2/COX调节系统可能成为防治肌腱病的新分子靶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闭合改良加压石黑法治疗骨性锤状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5—2019-03采用改良加压石黑法治疗的13例骨性锤状指,术中经皮透视下与中节指骨呈40°逆行贴撕脱骨块钻入1枚克氏针,阻挡下压撕脱骨块闭合复位,另1枚克氏针穿透远节指间关节维持5°~10°背伸位固定,将阻挡克氏针远端剪短折弯成钩状,稍下压将2枚克氏针挂靠在一起,利用变形克氏针的弹性维持复位及弹性加压作用。结果 1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6周13例撕脱骨块获得良好复位维持并骨性愈合,关节间隙正常。未出现针道感染、皮缘坏死、克氏针松动脱落、指甲变形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采用Crawford功能评定标准评价疗效:优10例,良2例,可1例。结论闭合改良加压石黑法减少了开放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操作简便,医疗成本较低,可有效治疗各型骨性锤状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采用单枚和双枚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的手术过程及中期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9年7月,本研究共纳入29例,双针组(n=15)采用2枚1.2 mm克氏针顺行髓内固定,单针组(n=14)采用1枚1.5 mm克氏针顺行髓内固定,术后均采用石膏制动2周。统计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后4周、8周、6个月复查,了解骨折复位有无丢失,测量全手掌指关节活动度及第五掌指关节活动度,Quick-DASH问卷评价术后功能。结果术后8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单针组(1.37±0.21)分,双针组(1.42±0.7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DASH评分:单针组(10.32±3.27)分,双针组为(11.46±2.9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1)。手指握力(与健侧比较):单针组(87.23±7.91)%,双针组(84.61±7.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掌指关节活动度(与健侧比较):单针组伸直(95.46±3.24)%屈曲(91.23±4.78)%,双针组伸直(96.11±2.31)%屈曲(89.97±6.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术后6个月,VAS评分:单针组(0.91±0.07)分,双针组为(0.89±0.0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29)。DASH评分:单针组(3.83±1.03)分,双针组(4.47±1.2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手指握力(与健侧比较):单针组(92.91±3.97)%,双针组(91.75±4.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掌指关节活动度(与健侧比较):单针组伸直(99.11±0.94)%,屈曲(97.78±1.02)%,双针组伸直(99.35±0.05)%,屈曲(96.89±0.0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7)。具有较大差异的是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单针组平均10.06 min,双针组平均为18.95 min,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透视次数:单组(9±3)次,双针组(17±5)次。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枚和双枚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均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不同的是采用较粗的单枚克氏针相比于较细的双枚克氏针手术操作时间更短透视次数更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