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蛋白-胆红素(ALBI)和血小板-白蛋白-胆红素(PALBI)分级在Child-Pugh A级肝细胞癌(HCC)病人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行根治性手术的Child-Pugh A级乙肝相关性HCC病人134例,根据术前血清学检查结果计算ALBI和PALBI分级,采用Kaplan-Meier曲线和Cox回归分析评估病人总生存期(OS)和无复发生存期(RFS)。结果:经随访,病死37例,复发35例。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ALBI、PALBI分级与OS和RFS均具有相关关系(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ALBI和PALBI分级均为病人独立的预后模型。不同评分系统间,PLABI+肿瘤直径、ALBI+肿瘤直径、ALBI+意大利肝癌小组评分(CLIP)较单独的CLIP、PLABI、ALBI、终末期肝癌模型评分、巴塞罗那分期在预后预测能力方面更具有意义。结论:ALBI和PALBI分级是评估Child-Pugh A级HCC病人预后有价值的模型,如结合肿瘤直径,PALBI较ALBI分级有更好的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PD-L1)在肝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中的作用。 方法 转染有效的PD-L1基因siRNA干扰片段进入人肝细胞癌HepG2细胞中,下调细胞中PD-L1表达。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epG2细胞中PD-L1基因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epG2细胞中PD-L1蛋白表达情况。通过MTT实验观察其对HepG2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融合率,采用Transwell小室进行侵袭实验,观察其对HepG2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影响。 结果 下调PD-L1后,HepG2细胞PD-L1基因表达量、PD-L1蛋白表达量和细胞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及侵袭能力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阴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下调PD-L1后,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有一定程度下降,PD-L1可能成为肝细胞肝癌免疫治疗中的一个新基因靶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自膨式金属支架联合导管载入式125I粒子(SEMS-CL-125I)与姑息性手术(PS)治疗晚期肝外胆管癌(EHCC)的疗效。方法选择SEMS-CL-125I(SEMS-CL-125I组,n=67)或PS(PS组,n=34)治疗的晚期EHCC病人,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总体生存率(OS)的差异。结果与术前相比,2组病人术后1、3、6个月血清TBIL、ALT、AST水平均降低,而ALB均升高(P < 0.05)。SEMS-CL-125I组术后1个月ALB水平显著高于PS组(P < 0.05)。2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S组相比,SEMS-CL-125I组病人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减少(P < 0.01),OS显著改善(P < 0.05)。术前TBIL、CA19-9、ALB和治疗方法是与术后OS相关的主要因素。结论对于晚期EHCC病人,与PS相比,SEMS-CL-125I显著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延长了生存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分离并鉴定胆囊癌和胆囊良性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质,以发现可能用于早期诊断或治疗的胆囊癌肿瘤标志物.方法 提取人胆囊癌和胆囊良性组织(各6例)的总蛋白质,用双向电泳分离蛋白并进行比较.选择在胆囊癌组织中明显差异表达的蛋白点,行质谱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对50例原发性胆囊癌38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膜联蛋白A3表达进行检测,分析胆囊癌中膜联蛋白A3的表达状况及其与胆囊癌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获得了分辨率和重复性均很好的凝胶蛋白图谱.对筛选出的在胆囊癌组织中明显差异表达的46个蛋白点,共有17种蛋白质被成功鉴定,其中在胆囊癌组织中高表达9个,低表达8个.膜联蛋白A3在胆囊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胆囊炎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4.0%:21.1%,P<0.01),其表达水平与胆囊癌患者年龄、性别及组织学类型等因素均无明显关系(P>0.05),但高表达与胆囊癌的低分级(40.0%:82.5%,P<0.05)、淋巴结或远处转移(40.9%:100.0%,P<0.05)以及术后生存时间减少(50.0%:93.8%,P<0.05)有明显关系.结论 胆囊癌组织蛋白与胆囊良性组织存在明显的差异.膜联蛋白A3可能对胆囊癌的发生、发展有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硬化大鼠肝移植前后脾脏功能变化。方法制备四氯化碳中毒性肝硬化大鼠模型.采用。二袖套法”进行肝移植。观察肝移植前后大鼠外周血细胞数的变化。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肝移植前后大鼠血清中促吞噬肽(Tuftsin)含量的变化。结果肝硬化大鼠外周血细胞数显著降低.血清Tuftsin含量明显减少。肝硬化大鼠肝移植后.随着时间延长。大鼠外周血细胞数明显回升;血清Tuftsin含量也开始增加.并随时间推移呈逐渐上升趋势。结论肝移植可使因肝功能严重损害而导致的脾脏功能障碍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对人肝内胆管癌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0 ng/mL、5 ng/mL、10 ng/mL、20 ng/mL、50 ng/mL和100 ng/mL)的IL-17作用于人肝内胆管癌细胞系RBE和HCCC9810,Western blot检测PD-L1的表达情况,并筛选出IL-17的最佳作用浓度。使用最佳作用浓度处理RBE和HCCC9810细胞,收集mRNA、蛋白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PD-L1在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活化情况,并使用AG490阻断信号通路,Western blot检测通路被阻断后,IL-17对RBE及HCCC9810细胞PD-L1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IL-17诱导了PD-L1在RBE和HCCC9810细胞中的表达,并且PD-L1的上调幅度与IL-17的浓度相关,当浓度为50 ng/mL和100 ng/mL时,对PD-L1的诱导作用最为显著。与对照组相比,50 ng/mL的IL-17可显著刺激PD-L1在mRNA水平的表达(P<0.01)。同对照组相比,50 ng/mL的IL-17促进了STAT3和JAK2蛋白的磷酸化水平(P<0.01),但并不影响STAT3和JAK2总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在使用AG490阻断JAK2/STAT3信号通路后,IL-17诱导PD-L1蛋白表达的能力明显减弱(P<0.05)。结论:IL-17可诱导PD-L1在人肝内胆管癌细胞系RBE和HCCC9810中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促进JAK2/STAT3信号通路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移植对肝硬化大鼠脾功能及脾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制备四氯化碳中毒性肝硬化大鼠模型,采用“二袖套法”进行肝移植。观测肝移植前后大鼠门静脉压力(portal vein pressure,PVP)以及脾脏组织形态学的变化;检测肝移植前后大鼠血清中促吞噬肽(tuftsin)含量的变化。结果肝移植前,肝硬化大鼠PVP从6.28mmHg(1mmHg=0.133kPa)升至14.03mmHg(P<0.01);脾脏病理切片示白髓面积从23.47%缩小至7.70%(P<0.01);脾小梁面积从1.75%扩大至4.46%(P<0.01)。血清tuftsin含量自466.7ng/mL减少至321.8ng/mL(P<0.01)。肝移植后,随着时间的延长,PVP从14.03mmHg明显降至6.33mmHg(P<0.01)。脾脏病理切片示白髓面积从7.70%扩大至15.07%(P<0.01);脾小梁面积从4.46%缩小至3.11%(P<0.05)。血清tuftsin含量从321.8ng/mL升至432.5ng/mL(P<0.01)。结论肝硬化大鼠肝移植后门静脉高压症可明显缓解,异常的脾功能逐渐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Orem自护理论的护理方法对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transh 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患者自护能力、护理满意率、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3月在某市三甲医院因恶性梗阻性黄疸行PTCD治疗的93例患者,按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MP-1和CXCR4在乳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阐明MMP-1和CXCR4在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乳腺癌细胞系的MMP-1和CXCR4 mRNA和蛋白表达量.结果:MMP-1的mRNA的表达量和蛋白表达量均随着乳腺癌细胞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CXCR4的mRNA表达量和蛋白表达量在乳腺癌高转移细胞系MDA-MB-231中表达明显增加,而在低转移细胞系SK-BR-3和不转移细胞系MCF-7表达也有增加趋势,但两者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P-1的mRNA和蛋白表达随着细胞的恶性程度增加而增加.而CXCR4 mRNA和蛋白表达在高转移细胞株中高表达,在低转移和不转移细胞株中表达也增高.但两者无统计学意义.MMP-1和CXCR4可能是乳腺癌早期浸润和转移的一个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蛋白赖氨酸乙酰化在胆囊癌组织中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Western 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30例胆囊癌组织和20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蛋白赖氨酸乙酰化的变化。结果:与慢性胆囊炎组织相比,胆囊癌组织中的蛋白赖氨酸乙酰化显著增加(P < 0.01),乙酰化的显著增加主要发生在相对分子质量为10 000~36 000的蛋白。结论:利用赖氨酸乙酰化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能够检测到胆囊组织蛋白的赖氨酸乙酰化,且相对分子质量为10 000~36 000蛋白的赖氨酸乙酰化增加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