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胰门板降低技术处理胰腺段胆总管巨大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近期收治的1 例利用胰门板降低技术取出胰腺段胆总管巨大结石的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资料。结果 该例患者胰腺段胆总管内嵌顿一颗直径约2.5 cm质硬结石,纵行切开十二指肠上段胆总管前壁后采用液电碎石仪和取石钳难以碎石和取石,最终笔者首次利用胰门板降低技术显露胰腺段胆总管前壁后,继续纵行切开胰腺段胆总管才取出结石。术后经抗感染、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痊愈出院,随访1 年半无结石复发和胆管狭窄。结论 胰门板降低技术可安全显露胰腺段胆总管,有助于取出胰腺段胆总管内嵌顿结石。  相似文献   
2.
3.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15岁,11年来间断出现左上腹疼痛,伴低热、恶心、呕吐,呕吐出胃内容物后症状缓解。体格检查无阳性体征。尿常规:微量蛋白尿。上消化道钡透示:十二指肠憩室,十二指肠水平段可见笔杆样压迹,近端十二指肠轻度扩张,逆蠕动较频繁(图1)。动静脉血管成像示: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与腹腔干起始部间距约7.4 mm,与腹主动脉夹角22°,左肾静脉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特点,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探讨、评价不同治疗方式对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肝胆外科2003年至2008年收治的84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分析胆囊癌临床特点、肿瘤分级、分期、肿瘤组织的转移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对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胆囊癌患者早期以腹痛、黄疸、发热、腹部包块等症状为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腺癌72例,鳞癌3例,鳞腺癌6例,未分化癌2例,神经内分泌癌1例;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Nevin分期及中晚期胆囊癌患者不同治疗方式对术后生存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的分化程度、转移情况、治疗方法与胆囊癌的预后明显相关。结论胆囊癌是一种恶性度极高的肿瘤,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是提高胆囊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关键,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胆囊癌的首选方法,根据肿瘤的分期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可以延长生存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肝胆系统疾病血液及组织标本库,为肝胆各种疾病在分子水平的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4月我院肝胆外科以原发性肝癌、胆囊癌及胆囊结石为主要诊断而行手术切除的患者标本,留取血浆、血清及组织标本,制作石蜡包块并行常规病理组织学鉴定,并定期使用Trizol试剂提取总RNA及基因组DNA以进行标本质量控制。结果:以原发性肝癌为主要诊断者血液标本388例,组织标本67例,以胆囊癌为主要诊断者血液及组织标本78例,术后均进行病理诊断,其中胆囊癌47例,胆管癌31例。此外,本研究也收集胆结石患者的血液标本1154例。结论:本实验建立的肝胆疾病标本采集流程有效可行,临床资料收集完备,能够为今后肝胆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研究提供较好的标本资源。  相似文献   
6.
肝脏分段与切除术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了解肝内血管解剖对于解剖性肝脏切除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自从Cantlie于1898年第一次描述了肝脏的功能解剖,随后Healey和Schroy,Goldsmith和Woodburne,Couinaud以及Bismuth等人的工作极大地推动了对于肝脏功能解剖的认识[2]。目前人们对于肝脏功能解剖的理解大多数是源于Couinaud  相似文献   
7.
宋燕州  王瑞涛  许鑫森  魏吉超  刘昌 《肿瘤》2012,32(10):800-804
目的:评价不同手术方式对中晚期胆囊癌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9年12月接受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72例中晚期胆囊癌患者,包括胆囊癌扩大根治术20例、姑息性切除术13例、单纯胆管内或胆管外引流术25例以及剖腹探查术14例,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和生存情况.结果:66例患者获得随访,其中胆囊癌扩大根治术19例,姑息性切除术13例,单纯胆管内或胆管外引流术22例,剖腹探查术12例.胆囊癌扩大根治术后的中位生存时间(12个月)明显优于姑息性切除术(4个月)、单纯胆管内或胆管外引流术(2个月)或剖腹探查术(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癌扩大根治术后的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52.6%和26.3%,姑息性切除术后的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7.7%和0.0%,单纯胆管内或胆管外引流术后的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4.5%和0.0%,剖腹探查术后的1年和2年生存率均为0.0%.胆囊癌扩大根治术后的1年和2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其余3种手术方式(P<0.05).20例接受胆囊癌扩大根治术的患者中,有6例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胆囊癌扩大根治术与姑息性切除术、单纯胆管内或胆管外引流术以及剖腹探查术相比,可显著延长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应当考虑在中晚期胆囊癌患者中严格筛选合适病例以实施胆囊癌扩大根治术,并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胆囊癌患者术前血小板计数在术后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整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8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术后随访.根据ROC曲线确定的血小板计数临界值将研究对象分为高术前血小板计数组和低术前血小板计数组.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血小板计数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后生存状况的关系.结果 结合ROC曲线确定的最理想的术前血小板计数的临界值为189.5×109/L,临床特征和术前血小板计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T分级、N分级、M分级以及血小板计数分层和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计数是独立的预后相关的高危因素,术前血小板计数大于189.5×109/L的胆囊癌患者往往术后生存时间更短.结论 术前血小板计数和胆囊癌患者术后生存密切相关,高术前血小板计数较低术前血小板计数预后更差.术前血小板计数可作为胆囊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至2011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施行根治性肝癌切除术23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影响肝癌患者生存时间的临床病理因素,再对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分型、组织学分级、肝硬化、ALT、AST、ALP、GGT、AFP、肝炎、肿瘤肝叶分布、肿瘤直径、肿瘤大体分型、肿瘤数目、卫星病灶、包膜状况、局部肝被膜受侵犯、脉管癌栓、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指标进行分析.术后每3个月于门诊复查血清AFP和肝脏B超,每6个月复查胸部X线片.对复发可疑患者进一步行腹部CT扫描和(或)DSA检查以证实.如有必要,超声引导下穿刺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12月30日或患者死亡.生存时间为手术日期到死亡或末次随访日期,以月为单位.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 23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23例发生淋巴结转移,其中肝细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7.93% (13/164),胆管细胞癌为15.00%(9/60),混合型肝癌为8.33% (1/12);213例未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部位:肝十二指肠韧带10例,肝蒂6例,胰腺后4例,多个部位转移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型、ALP、肝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F =3.386,4.064,2.857,22.988,4.087,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混合型肝癌、ALP> 120 U/L、TNM分期为Ⅲ期和淋巴结转移阳性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533,1.592,2.032,4.086,95%可信区间:1.008 ~2.331,1.019 ~2.489,1.214 ~3.399,1.996~8.363;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无失访,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随访率为89.67%(191/213),中位随访时间为29个月(1~ 117个月).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6.2个月(1.0 ~49.0个月),其中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和混合型肝癌患者分别为7.6个月(3.0 ~49.0个月)、2.8个月(1.0 ~6.0个月)和3.5个月(3.5 ~3.5个月);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52.7个月(1.0 ~117.0个月),其中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和混合型肝癌患者分别为60.6个月(1.0 ~ 117.0个月)、37.9个月(4.0 ~39.0个月)、25.2个月(3.0~36.0个月).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生存情况优于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x2=71.893,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中,3种不同类型肝癌患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334,P <0.05);分别与胆管细胞癌和混合型肝癌患者比较,肝细胞癌患者生存更具优势(x2=16.144,6.000,P<0.05),而胆管细胞癌患者与混合型肝癌患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80,P>0.05).结论 混合型肝癌、ALP> 120 U/L、TNM分期为Ⅲ期和淋巴结转移阳性是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与肿瘤肝叶分布、卫星病灶、局部肝被膜受侵犯相关;淋巴结转移阳性的不同病理类型肝癌患者预后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探讨采用补救性肝移植(SLT)治疗肝切除术后复发性原发性肝癌(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12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连续施行的68例肝癌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患者行首选肝移植(PLT),即PLT组;8例患者行SLT,即SLT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术中出血和输血量;比较两组患者重症监护室(ICU)入住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两组患者的随访结果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累积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结果 SLT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均明显长于或多于PLT组(均为P0.05),两组的ICU入住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后出血、感染、急性排斥反应、肾衰竭及胆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随访时间1~9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33个月。SLT组术后的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7.5%、75.0%、62.5%,PLT组分别为80.0%、73.8%、67.8%,两组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T组术后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5.0%、62.5%、50.0%,PLT组分别为81.2%、68.6%、64.6%,两组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T治疗肝癌切除术后肝内复发疗效较好,在供体短缺的情况下选择实施补救性肝移植不失为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