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8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自上世纪70年代CT机面世后,经过不断的发展,螺旋CT为代表的容积扫描技术的出现使CT开始被广泛应用于胃部疾病的检查,其价值已日益受到临床和影像学方面的重视。螺旋CT容积扫描和数据采集能进行胃的三维成像,拓宽了CT在胃部检查方面的应用,尤其是仿真内镜技术的出现,使CT不仅能观察胃壁及邻近脏器的病变,而且可以观察胃粘膜的改变,让胃部CT检查得到进一步完善。本科利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对胃进行充气状态下扫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采用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4螺旋CT机。扫描前准备:嘱患者检查前一天避免服用一些高密度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二维扰相梯度回波小角度激励序列(FLASH-2D)在半月扳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俐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磁共振与关节镜资料..磁共振均行SE序列T1WI、PD+T2WI矢状位和冠状位扫描及FLASH-2D序列矢状位扫描。以关节镜为标准,对比半月板损伤在磁共振各种成像序列中的显示情况。结果本组关节镜检查诊断半月板损伤51例,SE序列T1WI、PD+T2WI正中矢状位和冠状位诊断半月板损伤45例.敏感性为78%.特异性为90%;FLASH-2D序列矢状位诊断半月板损伤49例,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97%。结论FLASH-2D序列矢状位与SE序列T1WI、PD+T2WI正中矢状位和冠状位相比,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半月板损伤中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齿状突骨折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齿状突骨折的MRI表现,探讨MRI扫描在诊断齿状突骨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CT确诊的52例齿状突骨折患者的MRI资料,MRI扫描包括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的T1WI及T2WI像。结果根据骨折部位将齿状突骨折分为三型,Ⅰ型:尖端骨折,本组3例;Ⅱ型:基底骨折,本组35例;Ⅲ型:枢椎椎体部骨折,本组14例。所有患者中,并发脊髓损伤16例,韧带损伤8例,3例合并颈椎脱位。结论MRI能清晰显示齿状突骨折线,确定骨折类型,显示椎旁软组织损伤,脊髓损伤。对于齿状突骨折患者,MRI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5.
患者男37岁。因吸毒4年,戒毒5天,阵发性四肢抽搐5小时入院。 病史:患者缘于4年前开始吸毒,主要毒品为海洛因粉,先为静脉注射,后改为吸入,多次自行戒毒及1次戒毒所戒毒均未成功。5天前开始再次自行戒毒,逐渐出现厌食,进食量少,并间断出现哈欠、流涕、焦虑不安、四肢颤抖、周身蚁爬感等症状。  相似文献   
6.
神经纤维瘤病是由神经嵴细胞发育不良引起的广泛遗传性疾病。至少有两型各具特征的临床和遗传表现的神经纤维瘤病。Ⅰ型为常见的Von Reclinghausen′s神经纤维瘤病,它可能为严重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Ⅱ型为少见的中枢型,有多发颅内和椎管肿瘤,包括颅、脊神经瘤、脑膜瘤  相似文献   
7.
患者 女15岁.发现左颌下包块伴反复痰中带血嗅觉减退,偶伴头痛,发现右颌下及右侧耳前数个肿大淋巴结并逐渐增多、增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间接磁共振关节造影在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PVNS)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PVNS患者的常规MRI、间接磁共振关节造影(indirect MR arthrography,I-MRa)资料。结果12例PVNS患者中关节滑膜呈弥漫性增生肥厚者10例,局限性2例。常规MR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2例;T1WI、T2WI均为低信号9例。I-MRa表现为在关节积液的极高信号背景下增生肥厚滑膜呈中等强化的高信号,并对周围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侵蚀。结论I-MRa与常规扫描序列相结合,不仅能更清晰地显示出病变累及的范围和程度,而且还可以显示滑膜对关节骨质的侵蚀、反映病变的血供等病理改变,从而可进一步提高PVNS定性及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脑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弥漫性生长的肿瘤,无包膜,肿瘤易囊变,坏死,也可钙化和出血。CT表现为脑内异常密度肿块,边界多不清,形态不一,周围多有脑水肿,几乎均有占位表现。注射造影剂后作增强扫描多有环状或不规则的强化,强化的明显与否与胶质瘤的病理类型有关:Ⅰ级星型细胞瘤强化不明显,呈边缘稍强化或小结节状强化,Ⅱ、Ⅲ级星形细胞瘤逐渐强化  相似文献   
10.
病例 女性14岁。间歇性抽搐12年.近一年来抽搐发作频繁。查体:神清,头颅增大,左侧上下肢肌力减退。患儿2岁外院CT拟诊:枕部蛛网膜囊肿,脑积水。2002年12月23日MRI示:小脑体积小,后颅凹巨大囊肿,并与枕大池、四脑室相通,桥脑小脑脚部分残存,胼胝体变薄,压部发育不全,天幕上抬竖起,双侧枕叶、部分顶叶缺如为囊肿占位;脑干稍受压前移,中脑导水管不窄小,与囊肿相通;第三脑室、右侧脑室扩大;鞍上池无特殊,中线结构无移似;枕预部颅板变薄,信号改变。诊断:Dandy Walker综合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