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0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和探讨修复骨外露及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各种方法 ,使其更好地用于临床。方法  3 5例不同部位的骨外露分别采用皮片移植、皮瓣及肌皮瓣转移、皮瓣及肌皮瓣游离移植等方法 ,覆盖外露的骨面。结果  3 1例全部存活 ,1例皮瓣部分坏死 ,2例创口延迟愈合 ,1例游离皮瓣失败。结论 对骨外露及皮肤软组织缺损应尽量在早期修复 ,最常用的方法是皮瓣及肌皮瓣的转移或移植。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5年10月,应用脂肪抽吸术(下简称吸脂术)对22例患者的皮瓣进行修薄整形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腹水晚期常合并肝性脑病,这是导致肝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但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常忽略水电解质平衡的问题,尤其血钠降低所引起的低渗血症,对肝硬化腹水的预后有重要意义。我科于2001年3月~2002年3月间收治肝硬化腹水病人50例,其中并低渗血症19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免疫治疗对预防和限制肿瘤生长有一定作用,局部治疗对转移性淋巴结肿大,收到令人鼓舞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病例摘要例1男,75岁。以咳嗽、咯血痰1月余,右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半月余,于1996年12月入院。经肺CT、X线片、癌细胞学、B超及锁骨上肿物穿刺...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一组特殊部位的瘢痕;胸前痕150例,表现为瘢痕疙瘩,认为经的形成与局部张力、性别、年龄以及皮肤的特性有关。我们对不同大小的胸前瘢痕分别采取确炎舒松A瘢痕内注射,手术加术后放疗,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按照卫生部劳动总局关于《工业企业噪声检测规范》及其标准,对我市30个工厂,接触不同噪声的1150名工人进行了健康检查。1对象和方法选择接触不同强度85,95,100dB(A)稳态噪声的519人作为接触组,选择噪声强度低于70dB(A)的维修工人及机关...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98年12月-2001年12月,共收治此类病人186例,就此类病人的护理积累了一定经验,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86例,其中:男126例,女60例;年龄26-70岁,平均年龄50岁。其中:溃疡病80例,胃癌根治98例,多发性息肉5例,急性出血性胃炎3例;术后刀口裂开2例,吻合口漏1例,排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细胞水平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红细胞内、外及24小时尿Na~+、K~+浓度分布与遗传的关系。并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的预防途径。一、对象与方法:受检对象共164例,分四组:1.有遗传家系的高血压(简称有遗传家系组)47例;男29例,女18例。年龄30~62岁,血压波动在160~268/96~148mmHg。2.无遗传家系的高血压病(无遗传家系组)47例;男28例,女19例。年龄平均51.4岁。血压波动在161~228/96~124mmHg。二组年龄,性别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高血压病诊  相似文献   
9.
胰岛素抵抗综合征临床及动态血压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凤芝  张丽辉 《天津医药》1999,27(9):523-525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RS)患者临床及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特点及实用价值,方法:对40例IRS患者与40例原发性高血压(EH)而无糖尿病病史临床对比分析,应用AMR-4型无创动态血压监测仪对其进行24hABPM。对两组临床资料24h最高收缩压(SBPmax)最高舒张压(DBPmax)平均收缩压(xSBP)和平均舒张压(xDBP)白天和夜间xSBP及xDBP,血压负荷,昼夜收缩压和舒张  相似文献   
10.
消极应激诱发心律失常,特别是室颤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行为反应诱发心律失常,以致猝死的研究,受到人们的重视。本就21例退休干部行为应激诱发心律失常,导致猝死,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