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纱条填塞骨盆对重度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的止血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39例重度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科收治了其中合并泌尿系统损伤患者13例(A组),这些患者均采用子宫纱条填塞骨盆止血治疗,比较子宫纱条填塞骨盆手术前后患者收缩压、脉率、输血量、血红蛋白等参数变化。同时选取了采取保守治疗的重度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12例(B组),该组患者均未使用子宫纱条填塞骨盆,比较A组和B组间输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死亡率的情况。结果 A组术后与术前比较,收缩压[(109.7±12.1)mmHg与(82.8±7.2)mmHg]、脉率[(92.7±7.6)次/分钟与(107.2±9.8)次/分钟]、输血量[(434.7±31.8)ml与(832.5±46.3)ml]、血红蛋白[(8.8±1.2)g/dL与(6.3±0.9)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比较,输血量[(1250±50.5)ml与(2300±42.1)ml]、住院时间[(25±0.3)天与(32±0.2)天]以及死亡率(7.7%与41.7%)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子宫纱条骨盆填塞术对重度骨盆骨折大出血有良好的止血效果,能明显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阴茎折断临床少见,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对预防损伤后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本院自1996年至今共收治阴茎折断患者1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睾丸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规律。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诊治的7例原发性睾丸恶性淋巴瘤患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7例均施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后5例行化疗和放疗,2例单纯化疗。6例获随访,4例死于肿瘤复发和转移,3例仍存活,生存3年以上2例。结论原发性睾丸恶性淋巴瘤应采用积极综合治疗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膀胱小细胞癌二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膀胱小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膀胱恶性肿瘤。我们收治 2例 ,报告如下。例 1,男 ,5 1岁 ,因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 2年 ,于 1999年 3月 1日入院。B超提示膀胱多发占位。胸片未见异常。膀胱镜见膀胱右侧壁 3.0cm× 2 .0cm ,2 .0cm× 1.0cm两枚菜花状肿块 ,后壁 1.0cm× 0 .5cm肿块。IVU未见异常。于硬麻外麻醉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病理检查 :肉眼肿块呈灰白色 ,镜下癌组织由小细胞构成 ,大小较为一致 ,圆形和卵圆形 ,核染色深 ,胞浆少 ,核仁不明显 ,可见较多核分裂相。癌细胞已侵及膀胱肌层 ,淋巴管及血管内见有癌栓。免疫组化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成人肾上腺自发性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结合文献分析2例成人肾上腺自发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成人肾上腺自发性出血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及MRI无增强改变,病理显示血肿多为陈旧性和已机化。结论:成人肾上腺出血无特异性诊断方法,易误诊,B超、CT和MRI对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膀胱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 总结3例膀胱小细胞癌患者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 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4月复发转移7月死亡。1例行髂内动脉插管化疗,至今带瘤生存14月。另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6月无复发转移,至今健在。病理学检查肿瘤细胞较小,核浓染,胞浆稀少,核仁不显著,核分裂相多见。免疫组化NSE3例均阳性。结论 膀胱小细胞癌临床罕见,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此病预后差,应提倡手术切除辅以放疗及全身联合化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8种L—支链氨基酸合剂对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夹闭大鼠双侧肾蒂45min,再灌注24h制成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对照组(B组)、氨基酸治疗组(C组),通过检测尿量、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肾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及用免疫组织化学进行bcl—2和HSP70表达检测。结果:3组肾组织中bcl—2和HSP70均有表达,但免疫反应强度不同。与A组相比,B组尿量增加,血BUN、Cr升高,肾小管上皮细胞呈现缺血性改变,HSP70表达明显增强,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bcl—2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与B组相比,C组尿量明显增加,血BUN、Cr明显下降,且缺血损伤程度有减轻,bcl—2表达明显增强,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HSP70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该氨基酸合剂对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它影响bcl—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俞王海  祝凌飞  宋立德  詹建飞  吕艳婷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2):3519-3520,I0003
患者男性,79岁,进行性排尿困难近3年,夜尿5次左右,无肉眼血尿,无尿痛及腰痛等表现,2个月前B超检查:前列腺58 mm×60 mm×50 mm,伴多发钙化,体积约90 ml;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41.3 μg/L;MRI检查:前列腺外周带信号异常;前列腺占位表现,肿块偏向左侧;因患者拒绝进一步检查,门诊予坦洛新片0.2 mg,保列治片5 mg,每天口服1次,于2周后排尿症状改善不明显收住入院.入院后肛门指检:前列腺Ⅱ度大,中央沟消失,质地偏硬,无触痛,未及结节;复查PSA 45.7 μg/L,B超测残余尿约300 ml,常规留置尿管.并予超声定位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10条组织活检,其中穿及前列腺左侧叶外缘处血供略丰富的0.8 cm结节.病理活检报告:前列腺黏液腺癌,Gleason评分:4+4.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既能及时有效地控制肾绞痛,又便于服用且副作用少的药物.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327例肾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布洛芬混悬液组(A组)144例,吲哚美辛栓组(B组)80例及哌替啶加阿托品组(C组)103例,比较三组的镇痛总有效率、起效时间及副作用.结果 A组镇痛有效率为94.5%,B组为82.5%,C组为97.1%,三组镇痛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P<0.01).30 min内起效:A组127例(为88.2%),B组48例(为60.0%),C组93例(为90.3%),三组镇痛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7,P<0.01).A组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轻,亦无眩晕、心悸、乏力以及成瘾性等副作用,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布洛芬混悬液可替代哌替啶加解痉药以及其他非甾体类镇痛药治疗肾绞痛,可作为治疗肾绞痛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一种更合理,更有效的治疗膀胱癌的途径.方法 手术切除病灶后,直视下用直线加速器给予一次性剂量照射,术后分次小剂量外照射治疗,并作长期随访报告.结果 术中放疗后,膀胱肿瘤局部复发率低,本组仅有2例膀胱内小肿瘤复发,均予TURBT治疗后未再复发,余28例中,26例得到随访,均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手术-术中放疗-术后分次小剂量照射治疗膀胱癌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