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2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能诱导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向软骨分化,是目前基因强化软骨组织工程首选的生长因子基因。它有3种亚型:TGF—β1、TGF-β2、TGF-β3。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主要有:间充质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软骨细胞。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是目前新发现的具有很好潜力的种子细胞。TGF-β诱导种子细胞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外源性诱导,另一种是内源性诱导。通过基因转染技术和组织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内源性诱导方法能解决外源性诱导的很多缺点,是目前软骨组织工程研究的热点。多基因联合转染的内源性诱导方法能更好的促进种子细胞向软骨细胞转化。然而要将TGF-β诱导的组织工程软骨广泛应用于临床还需解决安全性、残存的免疫原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带线缝合锚钉内固定治疗腓骨小头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利用Twin-fix带线锚钉治疗腓骨小头新鲜撕脱骨折18例,术后早期行功能锻炼,Lysholm评分法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12~24个月随访后未见骨折移位、关节不稳及伸屈膝关节受限,术后12个月关节功能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缝合锚钉治疗腓骨小头撕脱骨折具有不破坏周围韧带肌腱,可最大程度恢复解剖结构及提供生物力学支持,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软骨终板通透性对兔退变腰椎间盘Ⅱ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 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14只,建立退变腰椎间盘模型后饲养8周。8周后处死并手术切取腰段椎间盘每只6个,随机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为对照组,B组骨蜡封闭上下软骨终板。两组兔退变椎间盘在体外进行整体器官培养。在培养前以及培养7 d和14 d时分别用Mitotracker Green荧光探针、免疫组化SP法和RT-PCR方法对椎间盘中髓核的细胞活力、Ⅱ型胶原及Ⅱ型胶原mRNA的表达情况进行评估。结果经过7 d的体外培养之后,两组的荧光强度、Ⅱ型胶原的灰度值与培养前比较降低不显著(P0.05),而椎间盘髓核Ⅱ型胶原的mRNA表达与与培养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间荧光强度、Ⅱ型胶原的灰度值及椎间盘髓核Ⅱ型胶原的mRNA表达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4 d的培养,两组的荧光强度分别降低了18.6%与31.3%,与培养之前的荧光强度相比以及两组之间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Ⅱ型胶原的灰度值均有提升,与培养之前的Ⅱ型胶原的灰度值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Ⅱ型胶原的灰度值经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Ⅱ型胶原mRNA的表达比培养前以及培养7 d时明显下降(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低软骨终板的通透性可以在短时间内(14 d)降低细胞活力和Ⅱ型胶原及其mRNA的表达,加速兔腰椎间盘的退变。  相似文献   
4.
背景:椎体成形注射骨水泥可在复位骨折的同时,达到矫正后凸畸形、增强椎体强度、消除椎体病变的效果。 目的:分析椎体注射骨水泥强化疗法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84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病变椎体T6-L4,其中男37例,女47例,年龄58-80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均分为2组,研究组进行椎体注射骨水泥强化治疗,对照组进行卧床休息、定期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的保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目测类比评分、功能障碍评分和椎体高度。 结果与结论:两组治疗前的椎体高度、目测类比评分和功能障碍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研究组治疗后3个月的椎体高度为(1.653±0.168) cm,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21±0.200) cm(P < 0.05);研究组随访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目测类比评分和功能障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5)。对照组治疗后,2例发生压疮,3例发生深静脉血栓,1例发生肺炎,2例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研究组4例发生骨水泥渗漏,但未引发明显的临床症状。对照组中有3例发生再骨折,研究组有4例发生再骨折,两组再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表明椎体注射骨水泥强化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能迅速镇痛,短期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能较好恢复脊椎高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患者对珠海市医院在实施人文关怀方面满意程度,为珠海市医院提高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珠海市三所三级甲等医院、两所二级甲等医院及六所社区医院的住院患者或家属进行无记名现场调查.结果 患者对珠海市医护人员医德医风方面满意度最高(87.00%),而服务流程(76.11%)和医院环境设施(79.20%)方面满意度较低.结论 珠海市医院在实施人文关怀方面总体满意度较高,但仍存在很多不足需改进.  相似文献   
6.
背景:利用基因转染技术诱导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细胞已有报道,但腺病毒和腺相关病毒转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各有不同,且腺相关病毒载体能否转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众说不一.目的:观察Ad5-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和Raav2-EGFP转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及转染后细胞增值能力的变化.方法:脂肪组织来源于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颈背部.机械消化和酶消化法分取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分别采用腺病毒载体(Ad5-EGFP)和腺相关病毒载体(Raav2-EGFP)转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并观察EGFP的表达.Raav2-EGFP转染后,需加入2 Μl丁酸钠(1 mol/L).采用MTT法检测基因转染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与结论:体外培养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呈扁平状和长梭形,细胞形态均一,传代稳定.Ad5-EGFP组和Raav2-EGFP组均能观察到较多荧光细胞,转染效率分别达到88%和83%.腺病毒和腺相关病毒载体均能转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且转染效率很高.腺相关病毒需要借助丁酸钠来提高其基因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带线缝合锚钉内固定治疗腓骨小头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利用Twin-fix带线锚钉治疗腓骨小头新鲜撕脱骨折18例,术后早期行功能锻炼,Lysholm评分法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12~24个月随访后未见骨折移位、关节不稳及伸屈膝关节受限,术后12个月关节功能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缝合锚钉治疗腓骨小头撕脱骨折具有不破坏周围韧带肌腱,可最大程度恢复解剖结构及提供生物力学支持,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分析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对比。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54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随机进行分组,分别为选择非手术治疗非手术组27例,手术治疗的手术组27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24周后的Cooney评分,再比较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4周后随访,组间Cooney评分实施比较,结果显示,差异不明显(P0.05),但具体存在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等指标具有差异(P0.05)。此外,两组的并发症情况分别为25.93%、22.22%,差异较小(P0.05)。结论: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相似,并发症发生机率相当,实际治疗中,需结合患者意愿或手术类型,合理对治疗方式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9.
背景:脂质体对细胞具有毒副作用,而外源性基因的胞内导入亦在细胞的代谢方面有所影响,因此脂质体介导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脂肪干细胞对其在生长、增殖方面有无显著影响值得探讨.目的:观察脂质体介导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对兔脂肪干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从兔脂肪组织中提取脂肪干细胞,体外培养传代,取第4代细胞分别转染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倒置显微镜下连续观察转染后的细胞形态变化及生长情况.荧光显微镜下计数转染后48 h可发绿色荧光细胞的个数估算瞬时转染效率,MTT法绘制染后细胞的生长曲线,并计算群体倍增时间.结果与结论:转染后48 h,细胞体积变大,胞浆丰富,部分呈圆形或椭圆形改变.荧光显微镜下计数瞬时转染率为(18.0±0.42)%.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发现:转染后细胞较未转染的细胞生长速率略慢,但转染与未转染组细胞的生长曲线大致一样,均呈"S"形,且两者的总体趋势变化不大.转染后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的细胞群体倍增时间为55.51 h,EGFP组群体倍增时间约为53.58 h,未转染组的群体倍增时间46.10 h,差异无显著意义(P > 0.05).提示脂质体可以介导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兔脂肪干细胞,并对细胞的生长、增殖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背景:利用基因转染技术诱导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细胞已有报道,但腺病毒和腺相关病毒转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各有不同,且腺相关病毒载体能否转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众说不一。 目的:观察Ad5-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和rAAV2-EGFP转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及转染后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 方法:脂肪组织来源于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颈背部。机械消化和酶消化法分离提取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分别采用腺病毒载体(Ad5-EGFP)和腺相关病毒载体(rAAV2-EGFP)转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并观察EGFP的表达。rAAV2-EGFP转染后,需加入2 μL丁酸钠(1 mol/L)。采用MTT法检测基因转染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体外培养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呈扁平状和长梭形,细胞形态均一,传代稳定。Ad5-EGFP组和rAAV2-EGFP组均能观察到较多荧光细胞,转染效率分别达到88%和83%。腺病毒和腺相关病毒载体均能转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且转染效率很高。腺相关病毒需要借助丁酸钠来提高其基因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