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椎管髓外跨硬脊膜(硬膜内椎间孔内外)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椎管髓外跨硬脊膜肿瘤的手术方式和治疗效果,全部病例均采用一期手术治疗,对不同部位和不同生长特性的肿瘤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和方式,应尽量将肿瘤完全切除.[结果] 9例手术肿瘤均已全切,术后9例随访6~72个月,平均30.1个月,神经功能症状均明显改善,只有1例出现感觉减退,未见硬膜外与皮下脑脊液漏及囊肿形成.肿瘤均无复发及术后脊柱畸形.[结论] 椎管髓外跨硬脊膜(硬膜内椎间孔内外)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其特殊性,须根据肿瘤部位、生长方式、大小决定手术方式,能否一期完全切除肿瘤,减少并发症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对肿瘤侵犯椎体和受累超过2个节段及以上造成脊柱不稳的病例应行椎体固定融合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三维培养体系中构建骨软骨复合体的可行性.方法 取10周以内流产胚胎组织原代培养人胚胎干细胞,按1×1O7个/ml细胞数植入自制的微流控支架三维培养系统,分别用相应细胞因子诱导分化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体外培养3 d后植入裸鼠体内,8周后取出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支架骨端孔隙率为45%,孔径为125~150 μm;软骨端孔隙率为85%,孔径150~250 μm.组织学检查显示再造组织形成了骨和软骨复合组织,但是两者之间仍有界限,完全融合失败.结论 三维培养骨软骨复合体,可成功再造出骨软骨复合组织,但是完全融合尚需增加支架软骨端的孔隙率和孔径,以及延长体内培养的时间.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construction of bone cartilage complex in the three-dimensional culture. Methods The abortive embryos within 10 weeks were obtained for primary culture of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hESCs). The hESCs about 1 × 107/ml were implanted into microfluidic three-dimensional culture system. hESCs were induced to differentiate into osteoblasts and chondrocytes by cytokine respectively. After culture in vitrofor 3 days, the system was transplanted in nude mouse.Eight weeks after implantation, the specimens were harvested and examined histologically. Results In the microfluidic three-dimensional culture system, the porosity of bony part was 45%, and the aperture was 125-150 μm; the porosity of chondral part was 85%, and the aperture was 150-250 μm. In the newly formed tissue, it demonstrated the formation of bone cartilage complex tissue under the microscopy. However, there was still a boundary between the two tissues. The perfect fusion of bone and cartilage became failure. Conclusion In the experiment, bone cartilage complex tissue can be reconstructed in three-dimensional culture system, but the perfect fusion needs to increase the porosity and the aperture of chondral part, together with culture time elongation in vivo.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凹侧撑开预矫形技术治疗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早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并进行手术治疗的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手术均采用凹侧撑开预矫形后双侧依次上棒二次矫形的手术方法。分别测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影像学参数包括主弯Cobb角、次弯Cobb角、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主弯顶椎偏距(AVT)、躯干偏移(TS)。结果 病人随访(9.0±6.3)个月(1~16个月)。术前主弯Cobb角:97.4°±10.0°,次弯Cobb角:55.6°±8.4°,TK:50.4°±20.3°,LL:62.7°±6.3°,AVT:(7.64±1.55) cm,TS:(2.00±1.93) cm;术后即刻主弯Cobb角:25.8°±8.1°,次弯Cobb角:21.0°±12.0°,TK:24.9°±9.6°,LL:31.6°±11.9°,AVT:(2.34±1.45) cm,TS:(1.26±0.63) cm;末次随访主弯Cobb角:21.2°±9.1°,次弯Cobb角:22.4°±16.1°,TK:32.8°±12.0°,LL:37.6°±14.0°,AVT:(2.41±0.81) cm,TS:(1.6±1.4) cm。除TS外,上述其他指标术后即刻、末次随访时的数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即刻与末次随访时的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例术后7个月出现迟发性感染,遂进行手术清创以及内固定取出术后再愈合。结论 采用凹侧撑开预矫形治疗重度脊柱侧凸能够获得满意的矫形效果,且出血少,术中及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实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DDS)手术的临床效果,分析与手术相关的围术期及远期并发症。方法对2000年8月至2011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320例DDS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D评分及改良Prolo评分评估手术效果,记录患者手术满意度,观察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时间1~8年,平均随访时间4.2年。末次随访患者平均ODI评分为38.2分(25~48分),手术优良率80.9%,手术满意度80.9%。17例(5.3%)患者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围术期并发症包括内固定位置不佳6例(其中3例伴下肢神经症状)、脑卒中l例、脑脊液漏1例、伤口愈合不良3例;远期并发症包括内固定松动2例、邻近节段退行性变4例。结论由于成人DDS患者多为高龄,椎体存在节段性旋转畸形,因此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术前认真查体、仔细分析影像学资料、充分结合患者临床症状,有助于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同时预防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3D打印技术辅助脊柱侧凸矫形手术和传统矫形手术治疗脊柱侧凸的手术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由两名研究者分别根据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评价并提取所纳入的数据,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8篇文献,共记423例,共置钉数5356枚,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手术比较,3D打印技术辅助脊柱侧凸矫形手术在螺钉置入准确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平均透视次数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3D打印技术辅助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与传统手术比较具有更好的手术效果,大大提高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率,减少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及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6.
腰椎关节突关节骨关节炎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可导致顽固的下腰痛和活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文就目前腰椎关节突关节骨关节炎在形态学与生物力学、影像学、分子生物学及阶梯化临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退变性脊柱侧凸是指骨骼发育成熟后因脊柱的退行性变而新出现的脊柱侧凸,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主要位于胸腰段或腰段,部分患者常因持续疼痛(腰背痛或根性疼痛)、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或畸形的加重影响心肺功能需要选择手术治疗。手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除疼痛、防止侧凸进展、重建脊柱平衡、恢复正常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在手术治疗中如何选择融合椎一直存在很多争论。笔者就退变性脊柱侧凸手术治疗时远端融合椎选择的相关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兔髓核细胞Ⅱ型胶原(ColⅡ)及聚集蛋白聚糖(Agg)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兔髓核细胞进行原代培养,传至第3代行ColⅡ免疫组织化学鉴定后随机分为5组,以不同浓度辛伐他汀处理:A组:空白对照组;B、C、D、E组分别为0.1、0.2、0.4、0.8 μmol/L辛伐他汀组.运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olⅡ、Agg含量的变化,并行细胞活力检测.结果 辛伐他汀浓度超过0.2 μmol/L时ColⅡ及Agg的表达增加,0.4 μmoL/L时达到高峰(P<0.05),0.8 μmol/L时ColⅡ及Agg表达下降.0.8 μmol/L处理组影响细胞活力,0.1~0.4 μmol/L范围时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辛伐他汀可促进兔髓核细胞ColⅡ及Agg的表达,改善椎间盘退变进程;在<0.4 μmol/L的较低浓度内对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成年及幼年羊关节软骨对急性机械性损伤在分子水平的反应.方法 建立羊的不同发育阶段关节软骨组织机械性损伤体外模型,运用羊的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检测分析基因表达谱,并将所筛选的差异基因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验证.统计学分析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创伤后成年羊及幼年羊组均有基因表达差异调节:幼年羊组有86个基因而成年羊组有83个基因(P<0.05);其中有25个基因为功能注释基因;显著差异功能基因包括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生长相关致癌基因(GRO)、腱糖蛋白C(TNC)及乳酸脱氢酶A(LDHA).结论 机械损伤后成幼年羊关节软骨均有明显的基因表达差异,显著差异功能基因包括与伤口愈合、发育、细胞外基质稳定和能量代谢等相关.  相似文献   
10.
人胚胎干细胞(HESC)是一种存在于着床前胚胎,能在体外进行培养传代,保持未分化二倍体状态,具有分化发育成3个胚层组织细胞潜能的全能性细胞[1]。目前已有多个实验室对HESC进行广泛的研究,由于HESC的原代培养尤其重要,本实验旨在探讨其原代培养相关影响因素。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DMEM培养基、HESC专用胎牛血清、L-谷氨酰胺及胰蛋白酶、丝裂霉素、白血病抑制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等均购自武汉大风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