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6月12日至7月9日,靖边县某中学发生了一起肠炎流行,经县疾控中心人员浒病学调查,结合临床表现与实验检验结果。确定为因供水系统污染引起的肠炎暴发流行,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及过程1.1资料来源靖边县疾控中心,县人民医院,某校档案室,病菌检验结果由榆林市疾控中心提供。1.2调查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与现况调查方法,调查发病的原因及饮食,病例发病的时间年龄、性别、分布及主要临床症状。1.3调查过程6月中旬县疾控中心接到某校报告,该校多名学生因不明原因发生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接到报告后,疾控中心专业人员赴该校…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后处理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44只,体重220~250 g,随机分为4组(n=36):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处理组(IPO组)和盐酸戊乙奎醚后处理组(IPHC组).IR组、IPO组和IPHC组采用弹力橡皮筋环扎大鼠双后肢近心端3 h,再灌注24 h的方法建立肢体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即刻IPO组于双下肢近心端进行后处理,再灌注30 s、缺血30 s,重复3次;IPHC尾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15 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为1 m1.分别于再灌注即刻、1、3、6、12和24 h时,采集下腔静脉血样后,各放血处死大鼠6只,取后肢股四头肌组织,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的活性、TNF-α和IL-10含量,测定股四头肌组织MDA含量,SOD、氧化物酶(MPO)、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活性及HIF-1α表达,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结果 与C组比较,IR组、IPO和IPHC组血清LDH、CK的活性和TNF-α、IL-10的浓度升高,股四头肌组织SOD、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活性降低,MPO活性和MDA含量升高,HIF-1α表达上调(P<0.05或0.01);与IR组比较,IPO组和IPHC组血清LDH、CK的活性和TNF-α浓度降低,IL-10浓度升高,股四头肌组织SOD、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活性升高,MPO活性和MDA含量降低,HIF-1α表达下调(P<0.01),病理学损伤减轻;与IPO组比较,IPHC组血清LDH活性和TNF-α浓度降低,CK活性和IL-10浓度升高,股四头肌组织SOD、MPO的活性和MDA含量降低,HIF-1α表达下调(P<0.05或0.01),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后处理可减轻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其抑制炎性反应和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细胞内钙超载,改善细胞能量代谢等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大鼠肝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08只,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肢体缺血-再灌注组(LIR组)及盐酸戊乙奎醚组(PHC组)。用弹力橡皮筋完全阻断大鼠双后肢血流3h,PHC组在缺血177min自尾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15mg/kg。三组分别在再灌注即刻(T0)、1h(T1)、3h(T2)、6h(T3)、12h(T4)、24h(T5)取血和肝组织,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活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浓度;检测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光镜观察肝脏病理改变。结果 T3时LIR组及PHC组血清ALT、AST活性、肝脏组织MPO活性达到高峰;肝组织SOD活性最低,T1时血清TNF-α浓度达到高峰。与LIR组比较,T1~T3时PHC组血清ALT、AST活性下降,T1时血清TNF-α浓度下降,T1~T4时血清IL-10浓度升高,T1、T3时肝组织MDA含量降低,T1~T5时SOD活性升高,T1~T3时MPO活性下降(P<0.05)。光镜下,PHC组T3时肝组织病理学改变轻于LIR组。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后处理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大鼠肝脏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活性氧生成及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食管引流型喉罩(PLMA)在全身麻醉经皮肾镜碎石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80例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随机分为PLMA组、加强型气管插管(RTT)组,分别观察2组患者诱导前(T0)、置入PLMA或RTT即刻(T1)、置入后1 min (T2)、置入后5 min (T3)、截石位改俯卧位后1 min (T4)、拔除时(T5)、拔除后15 min (T6)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的变化。结果 RTT组术中平均动脉压、心率变化大,在T1、T2、T52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LMA组俯卧位前后的气道峰值压力均小于相应的喉罩气道密封压力。2组患者术中均无低氧血症的发生。在苏醒期内,PLMA组呛咳、躁动以及术后咽痛、声嘶、低氧血症明显低于RTT组(P<0.05)。结论 在全麻管理中PLMA相对于RTT,在维持呼吸功能的同时,减少了围术期循环的波动,降低了术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缺血后处理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大鼠小肠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108只随机均分为双后肢缺血-再灌注组(LIR组)、缺血后处理组(IPo组)和假手术组(S组).检测再灌注即刻(T1)、1 h(T2)、3 h(T3)、6 h(T4)、12 h(T5)和24 h(T6)小肠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小肠组织的湿/干重比值(W/D),光镜下对小肠黏膜行Chiu's病理分级.结果 与S组比较,LIR组和IPo组各时点小肠黏膜Chiu's病理分级、MDA含量、MPO活性和W/D升高,SOD活性降低(P<0.05),并随再灌注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与LIR组比较,T3~T6时IPo组Chiu's病理分级降低,T2~T6时MDA含量、MPO活性和W/D显著下降,而SOD活性升高(P<0.05).结论 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双后肢缺血-再灌注小肠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氧自由基及中性粒细胞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患者全麻气管拔管反应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手术高血压患者24例,ASAⅡ或Ⅲ级,随机均分为四组:右美托咪定0.4μg/kg组(D1组)、0.6μg/kg组(D2组)、0.8μg/kg组(D3组)、舒芬太尼0.1μg/kg组(S组),分别于手术结束前30 min缓慢静注。记录拔管质量评分、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结果与S组相比,D1、D2、D3组拔管质量评分明显降低(P<0.05),D1、D2、D3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显著减少(P<0.05)。结论 0.4~0.8μg/kg右美托咪定能明显减轻高血压患者围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显著提高拔管质量和缩短术后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我国军人人格障碍的状况,并探讨人格障碍阳性检出率与部分社会学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人格诊断问卷》(PDQ-4),对2094名军人进行调查,统计并分析其人格障碍阳性率。结果①军人人格障碍阳性率为3.3%;10种人格障碍亚型的阳性率在1.4%~47.7%之间,其中强迫型人格障碍最高,而分裂型人格障碍最低;其中A组占27.5%,B组占34.2%,C组占52.9%;②农村兵在PDQ总分及表演型、反社会型、回避型和依赖型人格障碍上的阳性率显著低于城镇兵(t=-2.62,-2.21,-3.25,-2.21,-2.19;P<0.05);随着军龄的增加,军人被试的PDQ总分及分裂样、回避型、强迫型人格障碍的阳性率也显著增高(χ2=18.18,20.57,18.33,28.87;P<0.01);不同军衔者在分裂样、反社会型、回避型、依赖型和强迫型人格障碍上的阳性率有显著差异(χ2=14.71,20.85,38.47,9.39,28.79;P<0.05);③与普通人群样本比较,军人被试在分裂型、自恋型、回避型人格障碍上的阳性率显著低(t=-15.80,-4.03,-15.67;P<0.01);与大学生样本比较,军人被试除了分裂样人格障碍阳性率显著高外(t=2.55,P<0.05),其它9个方面都显著低;与研究生样本比较,军人被试在分裂型、表演型、自恋型、边缘型、回避型和强迫型人格障碍上的阳性率显著低(t=-54.90,-2.01,-14.59,-13.80,-17.80,-18.69;P<0.05)。结论军人群体的人格发展要显著好于大学生、研究生、普通人群等群体。  相似文献   
9.
10.
有关喉癌及其手术疗法之报告,在国內已有数篇。胡懋廉教授远在1939年巳施行喉全体截除术于一喉癌患者,繼之郎健寰教授在1946年报告一例,吳学愚医师在1950年报告二例,以上四例皆系在全身麻醉下施行者,并俱获得成功。李宝实与于靖寰两氏在1940年3月于局部麻醉下施行一例喉全体截除术已見报告外,作者等于1950年又在同一麻醉方法及同一术式下施行一例,随訪至今,巳六年有半,病友尚生活如恒。回顧此例,在术前术中以及术后之痊癒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