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闭合性腹部损伤是腹部外科的常见急症 ,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较高 ,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至关重要。我院自1991年 1月至 2 0 0 1年 1月共收治闭合性腹部损伤 42 8例 ,就其早期诊断和治疗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42 8例 ,男 346例 ,女 82例 ,年龄 6~ 72岁 ,其中 2 0~ 45岁 2 6 5例 ,占 6 2 %。致伤原因 :车祸伤 184例 ,坠落伤 81例 ,挤压伤 6 4例 ,打击伤 6 8例 ,跌伤 31例。损伤类型 :单纯腹部损伤占 72 % (30 8/ 42 8) ,其中单一脏器损伤占 85 % (2 6 1/ 30 8) ,两个以上脏器损伤占 15 % (47/ 30 8) ;两个或以上部位…  相似文献   
2.
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12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术式选择对预后有重大影响,任何保留囊肿的手术均被视为姑息治疗方法。我院自1989~2001年手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1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本组12例中男4例,女8例;年龄3个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残端包埋技巧及临床应用。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1年2月,行LA86例,采取四针正向浆肌层缝合包埋阑尾残端。结果 86例LA均顺利完成阑尾残端包埋,手术时间22~70min,平均36min,术后住院时间2~5d,平均2.8d,无并发症发生。随访71例,随访时间3~12个月,无腹痛症状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四针正向缝合包埋阑尾残端,符合缝合习惯,操作简单,安全可行,容易在临床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胆道T管引流术早期拔管的可行性和腹腔粘连的预防.方法 自2003年2月至2010年6月,对67例胆道手术患者采取经肝圆韧带内走行T管引流,避免了T管周围组织粘连形成窦道的过程,消除人为的腹腔粘连,并改变常规拔管时间,施行早期拔管.结果 67例患者中术后8 d拔管22例,11 d拔管16例,无胆瘘发生,早期拔管...  相似文献   
5.
外伤后脑梗死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和探讨外伤后脑梗死发病机理、临床特点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2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4岁以下15例,15岁以上8例,治疗方法视病情而定,手术治疗14例,非手术治疗9例。结果:伤后24h以内发病18例,24h~3d5例。出院时按GOS标准评价预后结果:良好12例,中残2例,重残3例,植物人生存1例,死亡5例。其中死亡5例中14岁以下占2/15例,15岁以上占3/8例。结论:外伤后脑梗死发病原因是综合性因素。发生部位多见穿通支供血的脑基底节区,伤后多见24h以内发生,少数为24h~3d以内。儿童预后较成人明显好。本病易与脑血管意外及脑外伤早期症状相混淆,诊断此病以CT或MRI检查为可靠依据。治疗以改善呼吸、维持循环,对颅内血肿或脑疝者要及时清除颅内血肿或去骨瓣减压等为主要手段。总之,提高对外伤后脑梗死的认识,及时作出正确诊断并积极进行相应治疗,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和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腰部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外引流治疗外伤性脑膨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腰部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外引流治疗外伤性脑膨出的作用. 方法采用腰部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外引流治疗脑损伤术后脑膨出32例,其中单侧开颅30例,双侧开颅2例,20例术后第3天置管,12例术后第5天置管. 结果引流72 h脑膨出26例复位,4例缓解,无效2例.6个月后应用GOS评定,死亡6例(18.7%);植物生存及重残4例(12.5%);中残,生活自理14例(43.8%);良好8例(25%). 结论该治疗方法可有效降低颅内压,缓解脑膨出,降低病死率及伤残率,是治疗颅脑损伤术后早期脑膨出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8.
我科自1998年1月-2002年6月治疗32例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术后3-5d减压窗脑膨出者行腰大池置管引流脑脊液,降低颅内压,治疗脑水肿,缓解脑膨出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25例,女7例。年龄18-68岁,平均48.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0例,高处坠落5例,打击伤3例,苇物砸伤及挤压伤3例,枪击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4-36h,平均12h。血肿位于脑内和硬膜下。单纯位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在胆管探查术后行窦道造影,观察窦道形成情况,预防拔管后胆漏。方法:所研制双腔T型管包括T型管腔、造影腔和注药管。术后定时经注药管注入造影剂摄X线片观察窦道无渗漏,以确定准确的拔管时间。结果:利用双腔T型管行窦道造影,在确定窦道完整形成后拔管,临床应用200余例,无拔管后胆漏发生。结论:双腔T型管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操作方便,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望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并取代现有的普通T型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