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7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AMI)为少见病,仅占因急腹症入院病人的千分之一,但其死亡率高达60%~80%~([1-2])。而由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ASMAE)所致的急性肠缺血最为常见,其会导致缺血肠管迅速进展至缺血性坏死,进而导致严重的腹腔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最终危及病人生命。与其他常见消化道疾病不同,ASMAE病人肠道以缺血为主要表现,常存在肠道结构及功能的损害,导致肠道消化吸收功能、蠕动功能及肠粘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途径门静脉置管对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疗效的作用。方法 2011年3月至2015年5月,对60例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行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术前采用随机方法分为研究组(门静脉直接抗凝)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采用直接门静脉造影和测压、门静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观察断流术的彻底性、门静脉血栓发生率和门静脉压力的变化。结果门奇静脉断流术后1周,门静脉CTA显示研究组和对照组门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6.7%(2/30)和2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门静脉测压示门静脉压力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7 d稍有回升。直接门静脉造影示研究组病人冠状静脉和食管静脉曲张显影4例,采用弹簧栓栓塞。两组病人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研究组和对照组出血复发率分别为3.3%(1/30)和16.7%(5/30)。门静脉CTA复查示研究组病人冠状静脉无显影,对照组病人显示冠状静咏和食管静脉曲张,TIPS治疗成功4例,失败1例。结论经TIPS途径门静脉置管,直接门静脉造影、冠状静脉栓塞以及抗凝可以提高断流术的彻底性、降低门静脉血栓发生率,同时还能动态观察门静脉压力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研究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覆膜支架与裸支架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TIPS)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对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收入南京军区总医院普通外科的60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TIPS术,术中分别应用8mm直径裸支架和8 mm直径ePTFE覆膜支架.术后观察临床疗效,并应用门静脉造影直接测压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手术前后及随访过程中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TIPS术,术中未出现操作并发症.术后随访裸支架组平均(8±4)个月,覆膜支架组为(6±4)个月.TIPS术后两组门体压力梯度分别下降约60%及58%(t=0.79,P>0.05),术后裸支架组门体压力梯度逐渐上升[(13.2±1.2)mm Hg],而覆膜支架组保持在术后水平[(9.5±2.9)mm Hg],二者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多普勒显示TIPS术后覆膜支架组门静脉系统血流速度和流量参数均显著高于裸支架组,肝内分流道流速及流量参数高于裸支架组[(125±20)cm/s比(88±13)cm/s、(1816±380)ml/min比(1074±239)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PTFE覆膜支架维持了TIPS术后门静脉系统及分流道内的高速、高流量血流,维持了较低的门体压力梯度,提高了TIPS术后分流道的通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一种临床少见的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肝动脉-门静脉瘘进行诊治分析。方法:报告本院1999-2008年收治的3例非肿瘤性肝动脉.门静脉瘘的临床病例资料,并回顾文献进行总结。结果:肝动脉-门静脉瘘可表现为门静脉高压症.但与常见的肝病性门静脉高压症有截然不同的病因和病理生理过程,需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其治疗以肝动脉栓塞和手术治疗为主要方式。结论:非肿瘤性的弥漫性肝动脉-门静脉瘘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栓塞治疗为首选,手术治疗可在栓塞无效时作为补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导向因子(Netrin-1)在急性肠系膜缺血(AMI)病人肠道组织及低氧条件下人结直肠腺癌(Caco-2)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肠道功能恢复和微血管新生的作用. 方法:采用免疫印迹、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46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病人缺血肠道Netrin-1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量与病人主要临床结果之间的关系;培养Caco-2细胞,应用免疫印迹、Real-time PCR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不同低氧时间下Caco-2细胞Netrin-1 mRNA和蛋白的表达. 结果:预后较好的病人肠道局部Netrin-1表达量明显高于有严重并发症(30 d内死亡、二次手术探查、全肠外营养(TPN)时间<14 d、脓毒症、需机械通气的ARDS、MODS、SBS)的病人,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Caco-2细胞低氧时间与细胞Nertin-1存在一定相关性,且随着低氧时间逐渐延长,Netrin-1 mRNA及其蛋白表达量逐渐增加. 结论:AMI病人肠道局部的Netrin-1可能参与微血管新生及血管网络的构建而保护已缺血肠道,进而减少肠坏死等并发症,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弥漫性腹膜炎动物模型,并观察不同程度弥漫性腹膜炎对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升结肠支撑管腹膜炎模型(CASP)诱发弥漫性腹膜炎。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支撑管1.3mm组和1.7mm组。观察术后72h各组的生存率。并于术后18h比较肠黏膜通透性的变化。结果:升结肠支撑管内径越大,造成弥漫性腹膜炎小鼠死亡率越高。1.3mm组和1.7mm组术后72h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5%和44%。1.7mm组肠道通透性高于1.3mm组。结论:CASP模型较好地模拟了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当支撑管内径为1.7mm时,可模拟重度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而当支撑管内径为1.3mm时则可模拟轻度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研究裸支架与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覆膜支架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TIPS)术后血流动力学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60例门脉高压症患者行TIPS术,术中分别应用8 mm直径裸支架及ePTFE覆膜支架.术后观察临床疗效,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und,CDU)技术监测手术前后及随访过程中门脉系及肝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TIPS术,术中未出现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12.5个月(3~15个月).覆膜支架组初次开通率100%,裸支架组初次开通率73%.超声多普勒显示TIPS术后及随访中覆膜支架组门静脉系统血流速度、流量参数均显著高于裸支架组,覆膜支架组随访1年分流道流速及流量参数高于裸支架组[(125±20)vs(65±13)cm/s,(1 816±380)vs(744±239)ml/min,P<0.01],覆膜支架组随访1年肝动脉血流速度高于裸支架组[(60±14)vs(52±13)cm/s].结论 ePTFE覆膜支架在TIPS中的应用,显著提高了肝内分流道的远期通畅率和临床疗效,超声多普勒显示门静脉系统及肝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显著升高.肝动脉缓冲效应在TIPS术后维持肝血流量稳定中发挥了重要的代偿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