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构建ELL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质粒,探讨其感染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将含有全长ELL的质粒和慢病毒表达载体经双酶切后连接,构建成重组慢病毒载体质粒pCDH1-MCS1-EF1-copGFP-ELL。对慢病毒载体质粒进行双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制备包装病毒并转染人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结果慢病毒载体质粒pCDH1-MCS1-EF1-copGFP-ELL的酶切和测序结果与预计的序列一致。慢病毒感染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后能稳定高表达ELL。结论成功构建了ELL的慢病毒表达载体,ELL可被成功转染入人前列腺癌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 ELL基因在人类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45例前列腺癌组织、1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和15例正常前列腺组织,提取总 RNA,应用 qRT-PCR检测 ELL 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前列腺癌分级的关系.结果前列腺癌组织中 ELL mRNA 的表达量明显低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和正常前列腺组织(P<0.05),而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与正常前列腺组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的升高,ELL mRNA的表达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 ELL 基因在前列腺癌组织中呈低表达,其表达与前列腺癌的分级密切相关,提示其可能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激活转录因子5在肾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基因激活转录因子 5 (ATF5 )在不同肾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采用RT PCR及Northernblot方法检测ATF5基因在肾癌细胞系A498、786 O、GRC I和胚肾细胞系2 93及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 2中的表达 ,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结果。 结果 RT PCR检测ATF5在肾癌细胞系A498、786 O、GRC I和胚肾细胞系 2 93中呈强表达 ,其灰度面积吸光度A值分别为35 195 .2± 2 8.2、35 70 9.3± 18.3、370 38.5± 2 4.2、33 318.8± 34.2 ,而在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 2中表达较弱 ,灰度面积吸光度A值为 2 42 3.6± 3 .3,肾颗粒细胞癌细胞系GRC I中的表达是HK 2的 15倍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Northernblot检测ATF5在不同肾癌细胞系的表达结果与RT PCR方法检测结果一致。 结论 ATF5在肾癌发生和发展中具有一定作用 ,其致病机理可能与协同Wnt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ELL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质粒,探讨其感染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将含有全长ELL的质粒和慢病毒表达载体经双酶切后连接,构建成重组慢病毒载体质粒pCDH1-MCS1-EF1-copGFP—ELL。对慢病毒载体质粒进行双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制备包装病毒并转染人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结果慢病毒载体质粒pCDH1-MCS--EF1-copGFP—ELL的酶切和测序结果与预计的序列一致。慢病毒感染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后能稳定高表达ELL。结论成功构建了ELL的慢病毒表达载体,ELL可被成功转染人人前列腺癌细胞。  相似文献   
5.
前列腺癌细胞中NSBP1基因表达上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明确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mRNA-DD)筛选出的前列腺癌相关基因(Nucleosomal Binding Protein 1)在前列腺癌细胞系的表达情况。在GenBank NR数据库中对筛选出的5条差异表达序列标签(EST)进行同源性分析,其中1条与已知基因NSBP1高度同源(97%)。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在LNCaP、DU145及PC-3前列腺癌细胞系中NSBP1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高于正常前列腺组织2.5倍,3.4倍和3.6倍,与Northern杂效分析结果趋势一致。7例前列腺癌组织的PT-PCR结果也体现了相同的表达趋势,NSBP1表达较配对正常前列腺癌组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上结果表明NSBP1基因在前列腺癌组织系和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列腺癌组织,NSBP1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癌相关新基因GYLZ-RCC18在肾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逆转录PCR方法检测GYLZ-RCC18在肾癌和正常肾细胞系中的表达,将第一编码区起始处的20个碱基的反义和正义寡核苷酸导入肾癌细胞系GRC-1,连续观察对肾癌细胞生长、增殖凋亡、死亡率、形态学的影响。结果:GYLZ-RCC18在肾癌细胞系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肾细胞系;导入GYLZ-RCC18反义寡核苷酸后,GRC-1细胞的核分裂可明显减少,导致GRC-1细胞死亡,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活性,并可特异诱导GRC-1连续凋亡。结论:GYLZ-RCC18是肾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癌基因,其表达可促进肾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并通过抗癌细胞死亡和凋亡机制对癌细胞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睾酮5-α还原酶Ⅱ(SRD5A2)基因多态性与影响前列腺癌预后因素的关系。方法对112例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癌组)与89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增生组)的SRD5A2基因89密码子亮氨酸替代缬氨酸(V89L)及49密码子苏氨酸替代丙氨酸(A49T)多态性位点进行酶切鉴定,了解V89L及A49T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的差异,及基因多态性与前列腺癌患者的年龄、血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总PSA、游离PSA/总PSA值、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前列腺癌组与前列腺增生组V89L和A49T基因频度风险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0.040与0.045,0.308与0.399,x2值为0.047、3.606,P均>0.05)。前列腺癌组AT TT基因型患者的发病年龄[(65±9)岁]明显低于AA基因型者[(71±7)岁](P=0.03),Gleason评分平均水平明显高于AA基因型(P=0.015)。VV和VL LL基因型各评价预后指标差异无显著性。分段评价PSA水平、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年龄,均与两种基因型无相关性。结论AT TT基因型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可能较差,VL LL基因型与预后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8.
环氧化酶-2在正常成年大鼠睾丸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环氧化酶-2(C0X-2)在大鼠睾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COX-2在机体正常生殖机能中的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5只正常成年大鼠睾丸组织中COX-2的表达。结果 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证实COX-2在基因和蛋白质水平均有表达;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5只大鼠睾丸组织生精细胞中均有COX-2表达,其中初级精母细胞为强阳性,COX-2定位于曲细精管内的生精细胞。结论 正常成年大鼠睾丸的生精细胞中存在COX-2表达,COX-2可能与睾丸的精子生成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9.
雄激素应答基因与前列腺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雄激素是保持前列腺结构与功能完整的重要因素,也是前列腺癌发生的起始要素。因此,以雄激素应答基因为线索,研究前列腺中雄激素的作用不但有助于前列腺癌的发生与转归机制的阐明,也能为前列腺癌的预防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1病历摘要患者男 ,4 9岁 ,中医师 ,已婚。主诉“外伤后脊椎骨折 ,脊髓损伤性截瘫 2 1年 ,勃起功能障碍 2 1年” ,门诊以“神经性勃起功能障碍”收入院。患者于 2 1年前在一次事故中受伤 ,当地检查L1 3 骨折 ,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丧失 ,大小便失禁 ,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损伤治愈后偶有晨间勃起或在性刺激时阴茎部分勃起 ,但无法完成性交。此后双下肢明显萎缩 ,阴茎亦无明显晨间勃起 ,但会阴部感觉基本正常 ,性欲存在 ,大小便基本能控制 ,天气变化时偶有尿失禁现象。患者 2 1年来从未有过性交。曾口服西地那非、海绵体注射罂素碱等 ,治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