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横切口乳癌根治术116例报告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横切口乳癌根治术116例报告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乳腺科(上海,200030)胡修全李国斌我院于1993~1997年共施行横切口乳癌根治术116例。所有病例均获得良好的腋窝暴露和满意的腋下淋巴结清扫,皮瓣愈合较满意,96例获得定期随访,尚未发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假阳性的可能因素。方法 对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期间九江地区进行的金标法(GICT)和化学发光法(CLIA)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和Ig G抗体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并分析假阳性结果的可能原因。结果 (1)胶体金法检测总抗体假阳性比例为0.03%(41/147 062),化学发光法检测IgG抗体、IgM抗体假阳性比例分别为0.08%(21/25 239)、0.06%(15/25 236);(2) CLIA法IgG抗体和IgM抗体假阳性标本复检阴性率(19.05%,13.33%)明显低于GICT法检复检阴性率48.78%(χ2=5.1746,P <0.05;χ2=5.7853,P <0.05);(3)临床诊断确定假阳性的标本检出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补体(CH50)、嗜异性抗体(forssman antibody,F. antibody)、溶菌酶(lysozyme)、甲胎蛋白(AFP)阳性标本分别为27例(58.70%)、7例(15.22%)、7例(15.22%)、3例(6.52%)、1例(2.17%)...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经常听到“癌前病变”可能的诊断结果,很多人对此忧心忡忡,以为自己已经得了恶性肿瘤。事实上,提出“癌前病变”的概念,是希望大家对可能致癌的病变提高预防意识,及时阻止病情的发展恶化。要知道.恶性肿瘤的发生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人体上某些器官的一些良性病变容易出现细胞异常增生,具有恶性变化倾向。这种发生于癌症之前的局部组织形态异常.但尚未发展为癌.这个阶段属于癌的前驱阶段.我们就称之为“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4.
胡修全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3):2266-2268
目的:对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按照NCCLSEP9-A2文件要求做精密度、线性关系、回收试验、干扰试验以及与颗粒增强的免疫散射比浊法比较等系列试验。结果:该法在0.64~8.05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方程为Y=1.0248x-0.0943;批内、批间平均变异系数均<5%;平均回收率为94.7%;5.0g/L和10.0g/L血红蛋白、3.5mmol/L和8.0mmol/LTG、79.3μmol/L胆红素干扰物对测定干扰均小于3%;与颗粒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比较,回归方程为y=1.007x-0.0164,r=0.9937,P<0.01,两法具有高度相关性。结论:该法干扰因素少、重复性好、线性范围较宽并与颗粒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有很好的相关性,操作简单,完全符合实验室常规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EP9-A2文件要求进行精密度、线性关系、回收试验、干扰试验以及与颗粒增强的免疫散射比浊法比较等系列试验。结果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在0.64~8.05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方程为Y=1.024 8 X-0.094 3;批内、批间平均变异系数均小于5%;平均回收率为94.7%;5.0g/L和10.0g/L血红蛋白、3.5mmol/L和8.0mmol/L三酰甘油、79.3μmol/L胆红素干扰物对测定干扰均小于3%;与颗粒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比较,回归方程为Y=1.00 7 X-0.016 4,r=0.993 7,两种方法具有高度相关性(P<0.01)。结论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法干扰因素少、重复性好、线形范围较宽并与颗粒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有很好的相关性,操作简单,完全符合实验室常规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胡修全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182-183
目的对采用脂蛋白(a)、尿酸、胆红素联合检验的方法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56例患有冠心病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A组);再抽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身体检查的健康人病例56例(B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脂蛋白(a)、尿酸、胆红素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A组研究对象的脂蛋白(a)和尿酸水平明显高于B组研究对象;该组研究对象的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B组研究对象。结论采用脂蛋白(a)、尿酸、胆红素联合检验的方法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诊断是一种非常简便、可靠、快速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胡修全 《中外医疗》2012,31(24):164+166-164,166
目的探讨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方法该院自2011年2月—2012年2月接受尿常规检验标本11299例,统计其中住院患者、门诊患者的尿常规检验标本数量级不合格率,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患者中不合格标本57例,不合格率为1.04%,门诊患者中不合格标本7例,不合格率为0.12%。结论住院患者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率高于门诊患者,其质量控制方法是加强管理、提高认识。  相似文献   
8.
下腹部腹直肌肌皮瓣血供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与下腹部腹直肌肌皮瓣相关的血管分布情况,促进乳腺癌根治术后下腹部肌皮瓣移位乳房再造手术的推广。方法采用福尔马林浸泡未超过6个月的成人尸体15具30侧。上起锁骨下、下至腹股沟韧带,两侧至腋中线的胸腹壁完整切下。腹壁下动静脉自髂外动静脉起始处离断。分别用红、蓝乳胶墨水经腹壁下和胸廓内动静脉灌注,使其分支、属支显影。结果腹壁上、下动脉起始处外径分别为1.87±0.28mm及2.25±0.32mm。腹壁下动脉的皮下穿支分布有向脐水平逐渐密集的趋势,弓状线以下穿支明显减少,Rand各个区均可见穿支出腹直肌前鞘,排列上外侧穿支距腹直肌前鞘外侧缘、、区分别平均为1.22、1.46、1.57cm;内侧穿支在距正中线、、区平均1.54、1.62、1.66cm。近脐的穿支管径较其他部位粗和密集。腹壁上动脉在与肋弓下缘交界附近发出一肋缘动脉,距肋弓1.25±0.37cm。发出肋缘动脉后67%的肋缘动脉比腹壁下动脉本干粗。肋缘动脉分支分布于腹直肌中、外侧2/3,且与肋间前动脉及营养膈肌的血管间有广泛吻合。胸廓内动脉在发出腹壁上动脉前后还分出一分支营养剑突水平的腹直肌。结论以腹壁上动脉为蒂的横形下腹部肌皮瓣切取过程中,脐以下、弓状线以上保留腹直肌前鞘内、外侧各1cm在腹壁上和区的全部前鞘在皮瓣上,能较好保护腹壁下动脉肌皮动脉不受损伤。将肋弓下2cm以上的腹直肌前鞘和腹直肌完全保留在皮瓣上可有效保护肋缘动脉。肋缘动脉不受损是肌皮瓣成活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扩张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6月~2004年6月间85例乳腺导管扩张症的病例资料.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体征和病理切片。根据病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无明显急性炎症者可行病灶加周围部分腺体切除;有明显急性炎症者先抗炎后再行以上手术;形成导管瘘者的,将与瘘管相连的扩张导管及周围腺体组织切除。结果:96%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彻底治愈,其中有5例复发,经导管切开彻底搔刮,去除炎症组织,充分引流换药后痊愈。结论:本病结合病史、体征以及术中病理切片可明确诊断。疑难病例术前可做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患者经抗炎、病灶加周围腺体切除、引流等综合治疗措施可痊愈。炎症组织经充分引流换药后痊愈。  相似文献   
10.
女性乳房肿块临床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女性乳房肿块经切除活检的1152例中,吕与非吕肿块临床诊断与切除活检诊断的符合率,并对乳房肿块行切除活检手术指征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