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临床最常见的骨关节退行性疾病,在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高达80%,严重威胁其健康~[1-2]。KOA的典型特征是软骨代谢异常引起的关节软骨退变,具体表现为软骨基质降解、关节局部炎症、关节滑膜纤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下肢创面术后感觉恢复的促进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收治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手术治疗的患者共56例,按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28例。两组患者给予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常规抗感染、抗凝及抗血管痉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24 h起口服补阳还五汤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变化,统计两组随访12个月时两组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89. 3%,高于对照组为60. 7%(P 0. 05)。术后6、12个月,观察组患者腓肠神经、腓浅神经或胫后神经的SCV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 01)。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补阳还五汤可促进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下肢创面术后感觉恢复,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报道显微内镜结合激光消融(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aser-assisted discetomy,PLED)对侧隐窝狭窄型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显微内镜结合激光对侧隐窝狭窄型椎间盘突出症37例进行治疗,其中男26例,女11例.结果 显微内镜结合激光消融治疗侧隐窝狭窄型椎间盘突出症平均手术时间为70 min,平均术中失血量为65.5 ml.所有病例得到平均12.5个月的随访,根据Nakai评定标准,优良率为94.4%.手术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显微内镜结合激光消融可以对突出的椎间盘进行有效的减压处理并同时对侧隐窝狭窄进行减压,扩大了单纯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适应证,是脊柱微创手术的一种理想操作工具.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经皮由前向后与由后向前置入拉力螺钉治疗三踝骨折中后踝骨折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2017年6月本院骨科收治的HaraguchiI型后踝骨折病人49例,按治疗方法,24例采用经皮由前向后螺钉内固定后踝骨折,25例采取后外侧入路有限暴露并复位螺钉内固定后踝骨折。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随访结果与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在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方螺钉组透视次数显著多于后方螺钉组(P<0.05);前方螺钉组腓骨侧切口长度显著短于后方螺钉组(P<0.05);前方螺钉组失血量显著小于后方螺钉组(P<0.05)。平均随访时间(17.61±3.85)个月。两组在完全负重行走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患者的AOFAS评分均显著增加,不同时间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AOF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间踝关节RO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影像显示前方螺钉组5例关节面复位不良,而后方螺钉组2例关节面复位不良。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前方螺钉内固定及后外侧入路螺钉内固定后踝骨折均可治疗三踝骨折,后者复位及固定质量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的不同分型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共25例,其中闭合骨折16例20处,开放骨折9例13处。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所有骨折在3个月后均骨性愈合;掌指及指间关节功能按TAM标准评定,优良率达94%。结论不同方法治疗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各有所长,骨折分型和治疗方法选择是影响疗效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股骨粗隆下骨折的诊断分型和手术治疗策略,评价采用加长型伽马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12—2012-12采用加长型伽马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33例,骨折按AO分型.针对不同骨折类型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辅助复位,复位满意后按伽马钉操作常规置入髓内钉。术后1年采用创伤髋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价。结果3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骨折均一期愈合。术后1年按创伤髋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价:优28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93.9%。结论股骨粗隆下骨折的AO分型简单实用,可有效指导临床治疗。采用多功能骨科牵引床牵引结合股骨粗隆下小切口辅助复位、加长伽马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浮肩损伤的外科治疗策略及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0年3月至2013年12月,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12例浮肩患者,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22~45岁,平均31.7岁。术前X线及二三维CT提示11例为同侧锁骨骨折并肩胛颈骨折,1例为肩胛颈骨折合并同侧肩锁关节脱位。观察其术后并发症,并采用Herscvici功能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26个月,平均15个月。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无感染、钢板及螺钉松动和断裂发生。根据Herscvici等功能评价标准,肩关节功能恢复优9例,良2例,可1例。结论:外科治疗重建浮肩患者肩关节及周边的解剖结构和稳定性,可以缩短肩关节制动及固定时间,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关节镜下微创治疗移位的IdebergⅢ型关节盂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肩胛骨骨折主要由直接高能量损伤所致,相对少见,占全身骨折的1%,而Ideberg等Ⅲ型关节盂骨折是其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喙突和部分骨折的关节盂仍是一整体。由于此类骨折常合并肩峰骨折、锁骨骨折或肩锁关节脱位等,治疗不当可导致肩关节功能不全或其他严重并发症,因此要求尽可能解剖复位内固定,恢复关节功能。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处理方法是采用前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但存在创伤大,对肩关节滑膜囊、肩袖影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纯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方法。方法对单纯下胫腓联合分离11例,采用带线锚钉(Depuy Mitek)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本组术后随访10~16个月。结果根据患者主观感觉、功能检查、随访的X线片进行评定:优10例,良1例,该例患者考虑系编织线牵拉过紧所致,术后4个月于门诊行编织线切断松解,术后不适症状消失。结论对于单纯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的治疗,带线锚钉内固定是一个比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骨隧道褥式缝合加钢丝张力带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经骨隧道褥式缝合加钢丝张力带治疗髌骨下极骨折,从髌骨前上表面向骨折断端钻3~4个平行的骨隧道,用爱惜邦编织缝线对撕脱的骨折块进行褥式缝合,再用钢丝张力带加强固定。结果21例获得随访8~24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均一期愈合,未发现内固定失败病例。根据Bostman髌骨骨折疗效临床评价标准:优14例(66.7%),良6例(28.6%),差1例(4.8%),优良率95.2%。结论经骨隧道褥式缝合加钢丝张力带治疗髌骨下极骨折,内固定简单可靠,费用低廉,是一种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