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Ki-67表达与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行预防性TACE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4年12月—2016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150例行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并在术后2个月内行预防性TACE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后肝癌组织病理Ki-67评分分为为低表达组(Ki-67评分≤20%,44例)和高表达组(Ki-67评分20%,106例);分析Ki-67表达量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复发与生存的关系。结果:高表达组肿瘤多发、肿瘤包膜不完整及合并微血管癌栓患者比例明显高于低表达组(均P0.05)。Ki-67高表达与肿瘤多发、肿瘤直径大为影响无瘤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Ki-67高表达与肿瘤多发、肿瘤直径大、肿瘤包膜不完整、合并微血管癌栓为影响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高表达组患者复发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57.9%vs. 37.7%,χ~2=6.777,P0.05),总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45.6%vs. 75.9%,χ~2=8.447,P0.05)。结论:Ki-67的表达量对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行预防性TACE患者的预后有显著影响,高表达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3.
耐受性树突状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树突状细胞(DCs)是体内最重要的抗原递呈细胞(APC),其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能够刺激初始型T细胞增殖,是机体免疫系统反应的启动者,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DCs在诱导免疫耐受中起重要作用,是诱导外周免疫耐受的调控点[1].而近年来在免疫学领域的另一研究热点则是对调节性T细胞(Tr)的研究.Tr细胞是外周免疫耐受新的重要作用机制,它可通过细胞接触或者抑制性细胞因子作用于APCs或效应性T细胞,从而发挥调节效应.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证实DCs与Tr细胞在人类免疫调节过程中存在着紧密联系.现介绍DCs与Tr在免疫调节中的相互作用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正>1991年,Reich等~([1])报道首例腹腔镜肝切除术(laparoscopic hepatectomy,LH),该技术因具有视野放大清晰、创伤小、恢复快、手术时间、手术切缘及远期疗效与开腹手术相当等优点,逐步得到推广应用~([2-4])。2008年,Louisville宣言指出,位于肝Ⅱ、Ⅲ、IVb、V、VI段肿瘤是LH的最佳适应证~([5])。而位于肝I、Ⅶ、Ⅷ、Ⅳa段特殊部位的肝脏肿瘤切除因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联合输注受鼠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和供鼠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延长同种肝移植大鼠存活时间的作用.方法 以DA大鼠为供鼠,Lewis大鼠为受鼠,采用改良二袖套法进行原位肝移植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鼠平均分为5组,急性排斥反应(AR)组、成熟树突状细胞(mDC)组、imDC组、Treg组及imDC+Treg组受鼠分别于术前5d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供鼠的mDC、供鼠的imDC、受鼠的Treg细胞及供鼠的imDC+受鼠的Treg细胞.术后每组预留8只受鼠观察和记录存活时间.术后3、7、10d,检测各组肝功能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IL-10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浓度 ;取各组受鼠移植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各组肝组织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与其他4组相比,imDC+Treg组受鼠术后肝功能恢复明显较快 ;imDC+Treg组术后7d时外周血IL-10和TGF-β浓度均升高,IL-2浓度降低.imDC+Treg组移植肝组织仅有较少量的单核细胞浸润,属非确定型AR至轻度AR,术后10d开始出现肝细胞再生,有少量的中性粒细胞浸润 ;imDC+Treg组肝组织汇管区淋巴细胞凋亡数量高于mDC组,肝脏汇管区淋巴细胞凋亡数量最多.imDC+Treg组受鼠中位存活时间为37 d,明显长于imDC组的23 d和Treg组的15 d(P<0.05),AR组和mDC组受鼠存活时间均未超过12 d.结论 单独输注供鼠的imDC或受鼠的Treg细胞均未能诱导同种肝移植大鼠的长期存活 ;而联合输注受鼠的Treg和供鼠的imDC能显著延长同种肝移植大鼠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肝癌)组织中双肾上腺素样激酶1(Doublecortin-like kinase 1,DCLK1)的表达情况、病人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在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收治的施行根治性肝癌切除术52例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使用相应癌和癌旁组织构建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和癌旁组织标本中DCLK1和OV6的表达情况,回顾性分析差异化表达DCLK1病人的性别、年龄、肝硬化状况、甲胎蛋白(AFP)、肿瘤直径、肿瘤数目、包膜状况、微血管侵犯等临床病理指标,Kam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DCLK1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18例(34.6%),在癌旁组织中高表达8例(15.4%),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V6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20例(38.5%),在癌旁组织中高表达9例(17.3%);DCLK1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AFP、微血管侵犯相关(P值分别为0.007、0.038),且与OV6的表达呈正相关(r=0.505,P0.001);DCLK1表达水平与肝癌术后3年的无瘤生存率相关(P=0.022)。结论 DCLK1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其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DCLK1可能是肝癌诊断及判断预后的一个潜在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