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 浅析不同内固定方法对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 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行内固定手术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6例,采用Gamma钉固定10例为A组,动力髋螺钉(DHS)固定11例为B组,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固定15例为C组。对不同的内固定方式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各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年半,住院及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C组手术时间较A、B两组短,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出血量最多,愈合时间长,C组出血最少,但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A组发生股骨颈干角变小1例,髋内翻1例;B组发生髋内翻2例,头钉穿出1例,内固定松动1例;C组无相关并发症发生。骨折愈合时间A、B、C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均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是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一个很好的选择,手术操作简便,损伤较小,出血少,固定牢靠,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4例AO分型B2、C2型的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双钢板组(21例,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和单钢板组(23例,采用单一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记录两组骨折复位情况、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末次随访肩关节活动范围。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9个月。骨痂开始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双钢板组均优于单钢板组(P<0.001)。Constant-Murley评分术后1、3、6个月双钢板组均优于单钢板组(P<0.001),末次随访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外展活动度双钢板组优于单钢板组(P<0.001),前屈、内收、后伸活动度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钢板组术后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等情况发生,单钢板组2例螺钉松动、1例钢板断裂、1例骨折延迟愈合。结论 双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有利于骨折的复位及愈合,患者可早期恢复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职教集团各成员单位之间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培养高素质实用型卫生人才,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建设,对职教集团的课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背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髋臼假体的选择上,多数研究认为螺旋型髋臼较压配型髋臼能的稳定性好。 目的:对比螺旋型髋臼与压配型髋臼两种不同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选择螺旋型髋臼与压配型髋臼两种不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39例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与结论:①随访时间:随访4~51个月,平均32.6个月。②Harris评分:末次随访时两组Harris评分均较置换前明显提高(P < 0.05),且螺旋型髋臼假体组稍高于压配型髋臼假体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不良反应:压配型髋臼假体组置换1年后松动1例,术后行走疼痛3例,髋臼假体周围成骨6例,髋臼假体周围出现透亮带3例,髋臼假体周围骨硬化1例,髋臼假体周围骨吸收1例;螺旋型髋臼假体组髋臼假体周围成骨3例,髋臼假体周围出现透亮带1例,髋臼假体周围骨吸收1例。表明螺旋型髋臼假体的初始稳定性优于压配型髋臼假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外固定支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GustiloⅢ型踝关节周围开放性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VSD治疗的11例GustiloⅢ型踝关节周围开放性损伤,对其进行分析评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伤口均Ⅰ期愈合,骨折无畸形愈合、不愈合现象。结论外固定支架结合VSD治疗GustiloⅢ型踝关节周围开放性损伤,在为骨折提供有效固定的同时又能封闭创腔、控制感染并刺激肉芽组织增生覆盖创面,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背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髋臼假体的选择上,多数研究认为螺旋型髋臼较压配型髋臼能的稳定性好。目的:对比螺旋型髋臼与压配型髋臼两种不同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选择螺旋型髋臼与压配型髋臼两种不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39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与结论:①随访时间:随访4~51个月,平均32.6个月。②Harris评分:末次随访时两组Harris评分均较置换前明显提高(P<0.05),且螺旋型髋臼假体组稍高于压配型髋臼假体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不良反应:压配型髋臼假体组置换1年后松动1例,术后行走疼痛3例,髋臼假体周围成骨6例,髋臼假体周围出现透亮带3例,髋臼假体周围骨硬化1例,髋臼假体周围骨吸收1例;螺旋型髋臼假体组髋臼假体周围成骨3例,髋臼假体周围出现透亮带1例,髋臼假体周围骨吸收1例。表明螺旋型髋臼假体的初始稳定性优于压配型髋臼假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4种微创手术方法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7年1月~2010年1月应用微创手术方法治疗的高龄转子间骨折69例,分别采用闭合复位DHS内固定;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闭合复位经皮LCP内固定及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骨折均1期骨性愈合,髋关节功能参照创伤性髋关节评分标准(Sanders标准),优45例,良20例,可4例,优良率为94.2%。结论:4种微创手术方法均可以获得满意疗效,术中应根据骨折及病人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改良屈肌腱鞘浸润麻醉在手足指(趾)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屈肌腱鞘浸润麻醉进行手足指(趾)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2例手足指(趾),全部采用改良屈肌腱鞘浸润麻醉进行手术。结果所有病例均经1次注入鞘管成功。麻醉用药剂量单指(趾)平均1.5~3ml。起效时间平均2~3min,持续时间平均2~3h。术中对刷洗、双氧水冲洗、切皮、清创、咬除骨质、缝合等刺激耐受良好,无疼痛感。麻醉范围:拇指(趾)掌指(跖趾)关节以远部分,第2~5指(趾)掌指(跖趾)关节以远部及相邻指(趾)半指(趾),各指(趾)近节背侧效果稍差,拇指(趾)近节背侧几无麻醉作用。结论改良屈肌腱鞘浸润麻醉操作简单、起效迅速、用药经济安全、无任何副作用,特别适用于手足指(趾)手术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江建平  张骥  张媺  朱长俊  冯孝志  童绪军 《江西医药》2011,46(12):1069-1071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外侧髁部穿针固定治疗GartⅠandⅡ、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23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Ⅱ型9例,Ⅲ型14例),闭合复位经皮外侧髁部穿克氏针加屈肘长臂石膏托外固定3周。3周后去石膏锻炼,4-6周拔去固定的克氏针。结果随访6-24个月,按Flynm评定标准,优17例(73.9%),良5例(21.7%),一般2例(4.4%),优良率95.6%。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外侧髁部穿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复位良好、创伤小、并发症少、固定可靠等优点,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