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3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椎体血管瘤外科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10例患者,12个椎体(胸椎4个,腰椎8个)CT导引下行侧椎弓根穿刺。穿刺针到位后,先造影了解椎旁静脉丛位置、引流静脉以及针尖是否位于粗大血管内,后注射骨水泥至椎体填弃满意。结果 穿刺技术操作全部成功,椎体填充达1/2椎体以上或病灶大部填充。临床症状:疼痛完全缓解7例,明显缓解3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引导下外科介入治疗不仅可以解除或缓解椎体血管瘤引起的剧痛,增加椎体稳定性;而且避免因椎体开窗术造成创伤的缺点。  相似文献   
2.
腔内三重双J管引流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腔内三重双J管引流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可行性. 方法 2000年3月~2003年6月,对27例输尿管狭窄采用输尿管腔内置入3根相同大小的双J管引流,术后留置10~12周. 结果 27例随访2~24个月,平均18个月.26例拔管后无腰胀、发热等症状.IVP示引流通畅,患肾积水排空好,无输尿管狭窄.1例术后6个月复查IVP,肾积水仍无改善,改开放手术.本组治疗成功率96%(26/27). 结论腔内三重双J管引流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可行.  相似文献   
3.
妊娠中晚期合并输尿管结石的急诊腔内技术处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妊娠中晚期合并输尿管结石急诊腔内技术处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998年6月至2005年3月,对17例妊娠中晚期合并输尿管结石急症的患者行急诊腔内技术治疗。患者年龄21~35岁,平均27岁,孕周20~36周,平均29周。表现为肾绞痛反复发作11例,发热4例,急性梗阻性无尿2例。结石位于左侧5例、右侧10例、双侧2例;结石位于输尿管上段8例、中段5例、下段2例,双侧下段2例。结石大小6mm×7mm~13mm×21mm。患侧轻度肾积水6例,中度11例。行经尿道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14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推至肾盂1例;因无法进镜而单纯留置双J管2例。结果17例患者的肾绞痛、发热等症状经治疗后完全消失。结石一次取净者14例(82.4%)。残留结石者3例,留置双J管至分娩后,其中1例每3个月更换双J管。未发生先兆流产或早产等情况,无输尿管穿孔及其他并发症。留置双J管后出现排尿后腰部不适1例,3d后缓解;术后肉眼血尿1例,6d后自行消失。17例均顺利生产,婴儿健康。结论经尿道输尿管镜腔内技术治疗妊娠中晚期合并输尿管结石急性发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肺损伤的预防性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至2003年4月间诊治的42例SAP病例。按SAP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改良治疗组;观察两组并发症及治疗效果。结果常规治疗组20例,5例并发ARDS(25%),死亡4例(20%);改良治疗组22例,2例并发ARDS(9.1%),死亡2例(9.1%)。两组在ARDS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用改良方法治疗SAP合并肺损伤可明显降低ARDS的并发率和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Gustilo Ⅲ B型胫骨骨折的外科综合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开明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3):1217-1218
目的:评价GustiloⅢB型胫骨骨折外科综合治疗效果。方法:利用早期软组织覆盖、骨折固定和骨移植治疗GustiloⅢB型胫骨骨折21例。软组织覆盖采用游离肌皮瓣和局部肌皮瓣转移:骨折外固定采用外固定支架和不扩髓交锁髓内钉固定;对伴有明显骨缺损的施行早期骨移植(平均伤后80天)。结果:本组随访期限为10~36个月,平均17.5个月。显示游离肌皮瓣10例,成活率92.3%;局部肌皮瓣转移11例,成活率93.5%。发生感染4例;骨愈合时间为18~70周,平均44周。结论:早期软组织覆盖、骨移植和骨固定有利于创面和骨折的愈合,并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是治疗GustiloⅢB型胫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0.5%碘伏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IC)的疗效、安全性及副作用。方法33例IC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0.5%碘伏50ml膀胱灌注,变换体位,保留2h后排空,1次/d,疗程14d;B组用1∶5000呋喃西林溶液替代碘伏,方法同A组。观察治疗前后A、B两组患者症状改善、膀胱镜检变化情况及副作用。结果33例患者随访8~22个月,平均18个月。A、B两组用药后,按O′Leary-Sant IC症状评分(ICSI)、问题评分(ICPI)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A组症状缓解15例,有效率83.3%;膀胱镜检所见黏膜下点状出血及Hunner溃疡消失显著12例,好转4例,有效率为88.9%。B组症状缓解7例,有效率为46.7%;膀胱镜检所见黏膜下点状出血及Hunner溃疡消失显著2例,好转3例,有效率33.3%。A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P<0.01);其尿道灼痛、血尿、发热等副作用低于B组(P<0.05)。结论0.5%碘伏膀胱灌注可安全有效地治疗IC。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芬太尼复合应用及单独用于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0例ASAⅠ或Ⅱ级行上肢骨科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四组:A组,芬太尼0.02mg/kg;B组,芬太尼0.015mg/kg;C组,芬太尼0.015mg/kg加氯氨酮2.0mg/kg;D组,芬太尼0.015mg/kg加氟比洛芬酯100mg。各组均加生理盐水至100ml,持续输注量2ml/h。记录术后6、12、24、48h VAS评分、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术后6、12、24,48h时A、C、D组的VAS显著低于B、组(p<0.05);术后6、12h时A组SS高于其他三组(p<0.05),12h后四组间的SS差异无统计学差异。A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小剂量芬太尼加入少量氯氨酮或者加入少量氟比洛芬酯静脉镇痛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8.
微创PCN技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石街3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1年1月至2 0 0 3年6月,我们应用微创经皮肾穿刺(mini PCN)技术处理输尿管上段石街38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本组38例。男2 1例,女1 7例。年龄2 0~6 6岁,平均4 2岁。均为ESWL术后出现输尿管绞痛、发热及患侧腰部胀痛等症状,症状持续>2周。经腹部X线片,B超等检查确诊为石街。石街长度5 .0~1 8.6cm ,平均1 5 .8cm ,两处以上多节段石街4例。38例中合并患侧肾结石1 2例;38例均有不同程度患侧肾积水。使用Wolf 8.0 / 9.8F输尿管镜和APL气压弹道碎石机。患者取俯卧位,垫高腰部。B超引导下,以第1 1肋间隙作者单位:5 2 83…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腔静脉后输尿管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8例腔静脉后输尿管中6例行腔静脉前端端吻合,1例切断下腔静脉再吻合,1例行右肾切除术。结果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恢复良好,腔静脉前端吻合6例,平均出血约20ml,腔静脉切断再吻合出血约120ml。结论腔静脉后输尿管引起的肾积水通过手术治疗,预后恢复良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与研究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对恢复脊柱高度及功能的效果。方法该文选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80例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将这些患者先后应用5种不同的椎弓内固钉系统,单纯进行脊柱固定融合以及后路减压等手术,对患者受伤脊椎椎体远期的椎体高度丢失率、复位率以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受伤脊椎椎体复位率为(83.20±14.13)%,全部患者进行平均18个月的术后随访,椎体高度丢失率为(20.0±13.68)%,患者受损的神经功能得到了很好的恢复。结论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对恢复脊柱高度及功能疗效显著,且操作简单、复位佳、所造成的创伤小、神经功能恢复效果好,应作为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首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