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8篇
医药卫生   16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DAVF)是指发生在硬脊膜或邻近区域的异常动静脉分流。虽然该病多数被认为与外伤、炎性反应、感染或压迫有关,属后天性疾病,但目前临床上遇到的绝大多数病例中很难确定其真正原因,文献中能确定原因的病例报告也极少。笔者在2006年6月诊治了1例在椎板减压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于术后8个月在原手术区域出现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颅脑颌面伤为一种较严重而复杂的创伤。从1982年12月至1986年4月,我院成功抢救了4例此类伤伤员,现报告如下。 例1,男,33岁,工人,患者于1982年12月19日骑两用车急驰中,头面部撞在水泥柱上,当时昏迷约15min,呕吐4次为血性胃内容物,伤后30min来院。检查:神清,烦躁,血压12.0/9.33kPa(120/70mmHg),脉搏80/min,呼吸20/min,右前额部裂伤8cm,出血,舌裂伤,面部裂伤变形。头颅X线平片提示右前额凹陷粉碎性骨折,上、下颌骨粉碎骨折。即送手术室,术前行气管切开并插管,两鼻腔用碘仿纱条填塞,但口咽部仍有  相似文献   
3.
我院1978年以来共收治骑跨横窦上下的外伤性颅内血肿12例,由于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全部治愈,报告如下,对其诊断及治疗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4.
纳米反义寡核苷酸运载体与重型颅脑损伤的基因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其发生率无论在平时或战时都仅次于四肢骨折居创伤中的第二位,而其死亡率则居第一位。重型颅脑损伤可诱发多种内源性脑保护基因和脑损伤基因的表达,这些基因的相继表达及相互调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未显影的岩下窦途径栓塞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CSDAF)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CSDAF病人的临床资料,均经未显影的岩下窦插管,以微弹簧圈栓塞海绵窦和瘘口。结果5例插管成功并达到完全致密栓塞;2例导管虽插入海绵窦,但海绵窦分隔致导管位置与瘘口不相通,而改行面静脉-眼静脉途径插管行栓塞治疗。7例病人均治愈,随访5~20个月,均无复发。结论经岩下窦途径栓塞是CSDAF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即使岩下窦未显影,也有相当部分病人可插管和治疗成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海绵窦区肿瘤切除的手术入路,以提高手术全切率,降低残障率.方法对14例海绵窦内肿瘤行硬膜下入路切除5例,行硬膜外入路切除9例,比较两种入路的方法及疗效.结果行硬膜下入路者中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3例;术后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4例.行硬膜外入路者中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1例;术后出现新的脑神经功能障碍3例,其中1例完全恢复.结论针对不同类型的肿瘤及生长特性,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和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可有效提高全切率,降低残障率.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 1 990年 5月至 2 0 0 0年 1 2月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脊髓髓内动静脉畸形 ( AVM)共 1 3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 7例 ,女性 6例 ,年龄 1 6~ 58岁 ,平均 2 9岁。其中颈部或腰背部疼痛 5例 ,表现为不同程度肢体瘫痪 7例 ,有括约肌障碍者 7例。症状突然出现者 9例 ,缓慢出现者 4例。MRI检查有 8例发现髓内异常血管影 ,5例因血肿掩盖无法看清异常血管。 1 3例均经脊髓选择性动脉造影证实为脊髓髓内 AVM,供应动脉多来自脊髓前动脉、脊髓后动脉或根软膜动脉 ( radiculo-pial artery) ,其中单根供血5例 ,2…  相似文献   
8.
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经动脉途径可脱性球囊性栓塞治疗20便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经验。方法 采用Magic-BD球囊导管和带标记乳胶球囊,在X线电视屏幕监视下,经股动脉插管。在球囊内注入渗量等渗非离子造影剂闭塞瘘口。结果 20例全部治愈,1次栓塞成功16例。2次栓塞成功4例,颈内动脉通畅率70%,无并发症。结论本方法可作为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首选治疗方法,尽可能保留颈内动脉通畅,如侧枝循环好,亦可闭塞患侧颈内动脉。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中央沟附近胶质瘤早期即可引起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提高中央沟附近胶质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总结1995—2001年我科收治的中央沟附近84例胶质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手术方式的选择、治疗结果与预后。结果:84例胶质瘤中,肿瘤主体位于中央沟前36例,位于中央沟后30例,主体位于中央沟下方18例。临床上首发症状为癫痫的59例,以进行性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15例,以头痛等颅内压增高症状为主要表现起病的10例。术后病理按WHO分级分类,提示星形细胞肿瘤58例,少突胶质细胞肿瘤20例,少突胶质细胞与星形细胞混合瘤6例。星形细胞肿瘤中星形细胞瘤6例,间变型星形细胞瘤29例,胶质母细胞瘤23例;少突胶质细胞肿瘤中少突胶质细胞瘤6例,间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14例。在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67例,次全切除17例。术后肢体功能障碍较术前减轻20例,不变22例,短期加重而后肢体功能恢复的有12例,加重30例,无手术死亡。结论:术前要充分了解肿瘤的解剖位置和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在软脑膜下切除肿瘤,保护中央沟静脉解剖和功能的完整,是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的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动静脉畸形(AVM)是常见的颅内占位性病变,出血是其主要临床表现,病死率和致残率高。脑AVM出血与血管构筑、血液动力学等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