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盐酸昂丹司琼口腔崩解片与注射液两种剂型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拟行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38例,按随机原则分为A组和B组,各19例。A组在TACE围手术期使用盐酸昂丹司琼口腔崩解片,B组在TACE围手术期使用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观察两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输液量的差异。结果 A组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输液量均显著低于B组。结论盐酸昂丹司琼的两种剂型均可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肝癌TACE后的恶心、呕吐,口腔崩解片较注射液更有效、更安全、更便捷。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世界因癌症死亡的第三常见原因,也是我国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对原发性肝癌治疗手段的增强,肝癌的预后有了明显的改善,但经门静脉系统肝内播散形成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的肝癌患者预后仍较差.在晚期肝癌中,门静脉癌栓发生率高达90%,即使在小肝癌中,门静脉癌栓发生率也高达30%[1].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中央胆管旁肝癌被认为是热消融疗法的禁忌证,现报道一种全新的胆管冷却保护技术.方法 14例中央胆管旁肝癌患者接受了肝胆管冷却保护技术辅助下的经皮肝穿刺肝肿瘤微波消融术(PMWA).结合文献报道及临床实践,探讨合理的标准手术流程并分析临床结果.结果 初始的14例患者顺利获得完全的微波消融,肝脏增强MRI显示均获得欧洲肝病研究学会(EASL)标准的完全缓解,未出现胆道并发症.结论 胆管冷却保护技术能够保护肝内胆管免受微波热能量损害,扩大了肝癌患者接受微波消融疗法的适应证范围,且可在肝癌微波消融术中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72岁,因“反复右上腹痛9年,加重1个月”入院。9年前出现反复右上腹隐痛,多于进食油腻食物后发作,当时B超诊断“胆囊结石”,1个月后症状再发,伴恶心、呕吐。门诊拟“Mirrizi综合征,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胆总管结石”收入院。体检:皮肤巩膜无黄染,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胆囊未触及,莫氏征阳性,肝脾肋下未及。辅助检查:B超提示胆囊8 cm×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射频消融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引起的黄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18例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射频消融联合金属支架植入术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近期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经联合治疗后2 d,患者除白蛋白下降外,其他主要肝功能指标均显著改善,术后1月肝功能进一步改善,白蛋白升至治疗前水平。18例患者均未发生肝功能不全,无患者在30 d 内死亡。严重并发症中,胆管穿孔0例(0.0%),胆漏1例(5.5%),出血1例(5.5%),术后胰腺炎0例(0.0%);轻微并发症中,胆道感染3例(16.7%),疼痛7例(38.9%),呕吐3例(16.7%)。结论经皮肝穿刺胆管内射频消融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糖皮质激素在肿瘤内科临床应用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住院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GC)的情况,探讨GC在肿瘤内科临床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6-2007年本院肿瘤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505例,调查GC应用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统计分析GC日剂量和连续用药时间(天)相关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G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对肿瘤相关的急性颅内压增高及放射损害,GC日剂量对疗效影响明显,日剂量对水肿缓解也有一定影响;但对化疗相关的胃肠道反应、过敏,肿瘤直接引起的食欲不振、恶病质无明显影响.GC的连续用药时间对患者食欲改善影响显著.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临床分期、Karnofsky(KPS)评分及化放疗对GC疗效影响有统计学显著意义,其中临床分期、KPS评分、化疗与GC疗效呈正相关;放疗与之呈负相关:年龄、性别、体表面积、基础疾病、诊断分类及是否手术与之相关性不大.不良反应评价显示,GC日剂量与低血钾的发生呈正相关,与血糖、血钙变化、肺部感染、失眠、肝功能损害、消化道溃疡无显著相关性;GC的用药时间与低血钾、高血糖、低血钙、肺部感染及消化道溃疡发生率呈正相关,与失眠、肝功能损害无相关性.低血钾、低血钙、肺部感染、消化道溃疡的共同危险因素为年龄;高血糖惟一危险因素为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失眠、肝功能损害未见明显相关影响因素.结论:适当增加GC的用药剂量及连续用药时间有益于控制肿瘤局部症状和放疗相关不良反应;中等剂量GC短期应用即能减轻化疗相关不良反应;低剂量GC较长时期维持治疗可改善肿瘤患者的全身症状;预防化疗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GC可用或不用.另外,低剂量GC短期应用引起较严重不良反应可能性较低,但需关注老年肿瘤患者长期应用的相关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内射频消融联合金属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56例无法手术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资料.这些患者首先接受经皮肝穿刺胆管内射频消融术,随后联合胆道内金属支架植入进行内引流.结果 经联合治疗后,患者除血清白蛋白下降外,其他主要肝功能指标均显著改善,TBil由治疗前的(325.6±182.3) μmol/L下降到(211.0±153.2)μmol/L,均未发生肝功能不全,30 d内无一例患者死亡.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8例,其中胆漏2例(1.3%),出血6例(3.9%);发生轻微并发症88例,其中胆道感染22例(14.3%),疼痛36例(23.4%),呕吐30例(19.5%).结论 经皮肝穿刺胆管内射频消融联合金属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新型胆道双极射频消融导管HabibTM EndoHPB设置不同功率及持续时间的消融效果。方法 在恒温下(37.0℃)使用新型胆道射频消融导管对新鲜离体猪肝进行实验,分别设置功率5、10和15W,时间60、90、120和150s。观察在不同功率/时间参数时,消融区域的温度、宏观(短轴/长轴)及微观的变化。结果 设置功率5W、时间60~150s,消融区域的最高温度为42.0~54.0℃;10W、60~150s,最高温度为52.0~70.0℃;15W、60~120s,最高温度为62.0~77.0℃。10W和60、90、120及150s时,短轴长度(mm)分别为8.5±0.8、9.0±0.8、9.5±0.8及10.0±0.8;长轴长度(mm)分别为21.0±1.0、23.5±1.0、25.5±1.0及30.0±1.0。5、10、15W时,短轴和长轴长度均有小幅增大,其中功率为10W及15W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镜下消融区域均出现肝组织解离、细胞间距变大、细胞广泛变性,程度随着功率和时间增加而加重,且在10W、150s及15W、120s时,出现片状液化性坏死。结论 HabibTM EndoHPB导管设置功率10W、时间90至120s进行消融比较合适,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可参考本实验结果进行适当的调整。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PLC)术后行辅助性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的临床特点,及TACE术前进行抗病毒治疗对HBV再激活的影响。方法将140例PLC外科切除术后接受辅助性TACE术治疗的患者分为抗病毒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接受TACE治疗前后的HBVDNA变化,了解TACE术后的HBV再激活情况及抗病毒治疗对HBV再激活的影响。结果抗病毒治疗组TACE术后的HBV再激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7%vs.18.6%,P=0.036)。TACE术前HBVDNA〉104copies/ml是导致HBV再激活的惟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0)。结论 HBV表面抗原携带者辅助性TACE术后具有较高的HBV再激活率,抗病毒治疗能够显著降低HBV再激活率。尤其对HBVDNA〉104copies/ml的患者应在TACE术前即开始进行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晚期消化管肿瘤患者体内血清皮质醇水平,以及外源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患者恶性症状和血清皮质醇水平的影响.方法:31例晚期消化管肿瘤患者(其中食管贲门癌8例、胃癌12例、结直肠癌11例)接受每日40 mg甲强龙治疗,连续5 d;另选择3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采用皮质醇放射免疫测定试剂盒测定晚期消化管肿瘤患者和健康成人的血清皮质醇水平,并观察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结果:31例消化管恶性肿瘤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高于健康对照者,分别为(312.39± 57.64)和(144.64±52.20)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食管贲门癌、胃癌和结直肠癌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尤以胃癌患者的血清皮质醇升高更为显著(P<0.01).经外源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晚期消化管肿瘤患者的食欲、精神、睡眠、疲乏和疼痛这5项指标均有所改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血清皮质醇水平在外源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晚期消化管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内源性皮质醇水平较正常健康成人升高,中等剂量短期糖皮质激素治疗对内源性血清皮质醇水平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