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扩张器引起皮肤迟发型变态反应一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病例介绍 患者,男,18岁,因烧伤后面部瘢痕收治入院。既往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排除手术禁忌证后,于2006年1月10日,行右颈部、额部、左面部扩张器置入术(扩张器型号:CREF:EN-C100,批号:2005-036)。术后第二日拔除引流,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4日,术后10日拆线,2周始注水扩张,均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一种模拟临床扩张术的细胞牵拉培养装置,比较不同牵拉方式对成纤维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寻找能充分模拟临床扩张术的体外细胞牵拉培养方式.方法 自行设计一种可置入普通培养皿的细胞牵拉培养装置,将正常皮肤的成纤维细胞种植在弹性硅胶膜上,设计单次最大牵拉组(共牵拉延长率达30%)、渐进式牵拉组(牵拉10%→停留→牵拉10%→停留→牵拉10%→停留,共牵拉延长率达30%)、非牵拉组,MTT法和Western Blot显示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细胞在牵拉模型上生长良好,细胞被拉长,并与牵拉方向平行排列,30%延长度的牵拉能刺激细胞增殖,渐进式牵拉组对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强于单次最大牵拉组.结论 细胞在牵拉模型上生长良好,牵拉能刺激细胞增殖,模型可以用于模拟体外应力刺激细胞效应的实验研究.渐进式牵拉作用方式是模拟临床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较好的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3.
黑色素瘤是一种具有高侵袭性、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随着基础研究的深入, 发现BRAFV600E基因突变、MAPK通路负反馈失调、DNA损伤修复、p53突变、免疫失调等在黑素细胞痣和黑色素瘤二者的关系演化中发挥部分作用。就此, 该文针对黑素细胞痣与黑色素瘤发展关系的基础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全上唇皮肤缺损修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和总结全上唇皮肤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自2002年9月起,我科共收治各种原因造成的全上唇皮肤缺损患者73例,分别应用皮片游离移植、鼻唇沟局部皮瓣转移、额部扩张皮瓣带蒂转移、头皮扩张皮瓣带蒂转移、上臂管形皮瓣和向上臂延伸的肩胛皮瓣转移修复。结果:73例中有6例出现术后并发症;1例为扩张器注水过程中出现扩张器渗露,余5例为皮瓣转移术后出现皮瓣血运障碍,其中,鼻唇沟局部皮瓣出现血运障碍1例,额部单蒂皮下蒂扩张皮瓣出现血运障碍4例,仅1例出现皮瓣远端1/3皮肤坏死。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患者45人,除植皮术后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皮片挛缩和色泽深暗外,皮瓣成活良好,效果稳定。结论:全上唇皮肤缺损修复方法很多,各种方法各有相应的适应证和优缺点,需综合各种因素,择优而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耳后真皮下血管网皮片游离移植在临床治疗婴幼儿面部先天性黑痣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3月~2009年5月采用耳后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游离移植治疗3岁以内面部黑痣患者7例,大小自3.5cm×1.5cm~5cm×3.5cm。结果:所有移植皮片全部成活,术后经6个月以上随访,外观质地色泽接近周边皮肤,未见明显皮肤收缩,功能满意。结论:耳后真皮下血管网皮片游离移植治疗面部较大面积先天性黑痣操作简便易行,效果良好,尤其对于难以配合不易实施复杂治疗的幼儿患者尤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随着"无创或微创美容医学技术"在整形外科的位置逐渐提高[1],中胚层疗法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如肉毒素用于面部轻微皱纹和咬肌肥大等;透明质酸类皮肤填充剂"瑞蓝"用于面部凹陷填充和面部皱纹等,让患者感受到"一针变年轻"的快速效果[2].也有曾经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奥美定)用于注射隆乳后出现诸多并发症,出现最后不得不取出的不良后果,这种教训值得深刻反省[3].但是以磷酯酰胆碱为主要药物的注射溶脂是否能达到"一针瘦" 的神奇效果,是否发生较严重的并发症呢?近期,我们发现一例双下肢皮下脂肪注射据称"溶脂药物"后皮肤破溃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根据毛囊形成原理,以人毛乳头细胞和表皮细胞为种子细胞,构建带附属器的组织工程皮肤替代物。方法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皮肤替代物真皮层接种人毛乳头细胞和表皮细胞;对照组真皮层不接种任何细胞。在裸鼠背部作一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将两组皮肤替代物气-液界面培养5 d后移植到裸鼠背部。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在移植后第4、6、8周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皮肤替代物移植后2周,实验组创面已完全愈合,移植后4周对照组创面才完全愈合,并且对照组创面收缩比实验组明显。移植后6周,实验组真皮层内见到毛囊样结构和皮脂腺结构,对照组未见毛囊样结构和皮脂腺样结构。结论将人的毛乳头细胞和表皮细胞共同种植在皮肤替代物的真皮层,可以构建出带附属器的组织工程皮肤替代物,这种替代物对创面的修复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寻求一种洁净且无须显微镜下操作的毛乳头分离方法 ,培养高纯度的毛乳头细胞.方法 中性蛋白酶消化头皮组织,将含有毛囊的皮下脂肪层剪下切碎,并用Ⅰ型胶原酶消化,之后通过多次离心的方法 获得毛乳头;对培养出的毛乳头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并检测毛乳头细胞的标志物alfa-SMA和碱性磷酸酶的表达情况.结果 通过新型的两步酶消化法可获得洁净的毛乳头,培养出的毛乳头细胞标志物检测阳性.结论 新型的两步酶消化法是一种高效低劳动强度的毛乳头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rhaFGF透皮给药微创有效的给药方式。方法:离体实验:亚甲蓝染色经微针处理后的离体兔皮,观察微孔的分布和排列。冰冻切片HE染色观察微孔的深度。在体实验:新西兰大白兔分别分为微针+空白脂质体组、微针+rhaFGF组、微针+rhaFGF乙醇脂质体组、皮内注射组;时间和浓度一定时,皮肤组织切片免疫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rhaFGF的分布,ELISA法检测皮肤组织匀浆液中rhaFGF的含量,经统计后分析不同给药方式中药物经皮渗透效果最好的一组。结果:微针处理后离体兔皮微孔排列均匀,深度可达真皮层。动物给药30min后,微针+rhaFGF组、微针+rhaFGF乙醇脂质体组及皮内注射组皮肤组织匀浆液中rhaFGF含量均高于微针+空白脂质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针+rhaFGF乙醇脂质体组高于微针+rhaFGF组皮肤组织匀浆液中rhaFGF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针+rhaFGF乙醇脂质体组及皮内注射组组织匀浆液中rhaFGF含量无明显差别(P>0.05)。rhaFGF免疫荧光、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微针+rhaFGF乙醇脂质体组真皮组织中有大量rhaFGF存在,且分布均匀;结论: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微针技术结合乙醇脂质体能取得较高的rhaFGF透皮效果,使rhaFGF外用给药促进皮肤增殖,加速皮瓣扩张成为可能。此方法简单易行,同时也为其它蛋白、多肽类大分子药物的经皮给药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