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原因及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2018-12间920例行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吻合口漏发生率为6.1%(56/920)。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男),BMI指数≥28 kg/m~2,肿瘤下缘距肛缘7 cm,合并糖尿病,肿瘤≥5 cm,营养不良风险评分≥3分,均是影响吻合口漏发生的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下缘距肛缘7cm,营养不良风险评分≥3分,是影响吻合口漏的独立因素。结论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对低位直肠癌及营养不良患者,应警惕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Ki-6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26例胃腺癌组织及相应326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半定量RT-PCR实验检测,随机选取10例胃腺癌组织和相对应的正常胃黏膜组织中Ki-67mRNA的表达情况,应用χ2检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COX回归分析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Ki-67蛋白和mRNA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Ki-67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χ2=8.086,P=0.005),COX回归分析显示Ki-67为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02)。结论 Ki-67的表达与胃癌预后密切相关,为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使用双吻合器进行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双吻合器技术进行直肠前切除310例,发生吻合口瘘15例。分析吻合口瘘与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吻合平面、肿瘤恶性程度、术后TNM分期、糖尿病、术前贫血、腹腔镜操作及术前放疗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吻合口瘘与肥胖、低位吻合、细胞分化程度差、合并糖尿病、贫血及新辅助放疗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肥胖、低位吻合、合并糖尿病及新辅助放疗是Dixon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有肥胖、吻合平面低于5 cm,合并糖尿病以及术前新辅助放疗。对于合并两种以上危险因素的手术患者应考虑是否进行保护性小肠造口。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贲门癌外科治疗中上切端适宜的切除范围,制定合理的手术途径.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贲门癌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计算标本回缩距离、口侧浸润距离和上切段肿瘤浸润的解剖长度,并分析口侧浸润距离与肿瘤病理因素的关系,判定手术安全切断线.结果 贲门癌口侧浸润距离0.50~3.14 cm.折合上切段肿瘤浸润解剖长度为1.14~7.18 cm.贲门癌的口侧浸润距离在不同肿瘤分化程度、Borrmann分型、生长方式和Siewert分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施行贲门癌根治术时对于安全切断线的判定,应以Borrmann分型、分化程度和Siewert分型为主要指标,一般上切缘距肿瘤上缘的距离至少在6~8 cm以上.  相似文献   
5.
直肠癌周围神经浸润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直肠癌周围神经浸润(PNI)对临床预后和复发的影响及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28例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石蜡切片行S-100蛋白染色判定肿瘤PNI情况,分析PNI与临床和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所有病例中有46例直肠癌发生神经组织浸润,发生率为20.2%.神经组织浸润与肿瘤浸润深度、组织学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NI阳性组和PNI阴性组之间局部复发率和生存率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 PNI阳性的直肠癌具有较强的侵袭能力,PNI阳性可影响患者预后,是预后的一个独立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改良袢式吻合在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0月安阳肿瘤医院行全胃切除术116例,其中76例行改良袢式吻合,40例行传统Roux-en-Y吻合.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比较两种重建方式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种消化道重建方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基本相同,改良袢式组手术重建时间较Roux-en-Y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9)minvs(39±11)min,P<0.05],术后1年随访两组生活质量、体质量变化及血清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良袢式组术后Roux-en-Y潴留综合征(RSS)发生率较低(2.6% vs 7.5%,P<0.05).结论 改良袢式吻合消化道重建操作简单,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可安全地用于全胃切除术后的消化道重建,尤其适合病变较晚的高龄患者.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27岁.因突发性上腹部及双侧腰区剧烈胀痛10天余于2005年3月18日急诊入院.患者于10天前无诱因突然出现持续性上腹部及双侧腰区胀痛,不能平卧休息,强迫坐位,伴恶心,无呕吐及发热,无高血压,无暴饮暴食史,近期无外伤史.体检:心肺(一),腹部稍膨隆,右上腹胆囊区压痛及反跳痛可疑,双肾区叩痛及压痛,余无明显阳性体征.血、尿常规,淀粉酶,生化、肾功能及出凝血时间检查均正常,KUB加IVU结果除肾影增大外,余未见异常;B超检查示双肾周液性暗区,回声均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吻合器技术下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出血的危险因素和处理策略。 方法收集2010年01月至2014年12月,455例使用双吻合器行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发生吻合口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开腹手术303例,腹腔镜142例,共发生吻合口出血10例(2.2%),均为超低位吻合,其中开放手术7例(2.3%),腹腔镜3例(2.1%),静滴止血药物后治疗3例,内镜下钛夹止血4例,肛窥下缝合止血、介入治疗止血、二次手术止血各1例。 结论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出血可能与吻合平面低有关,该并发症以预防为主,明确吻合口出血后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介入及内镜治疗是有效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直肠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至2011年收治的19例结直肠原发性NHL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切除或探查病理活检证实。结果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类似于同部位的结直肠癌。术前确诊率为57.9%(11/19),19例患者均行手术探查,手术切除率为89.5%(17/19),其中根治性手术为68.4%(13/19)。术后病理均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分期 ⅠE期4例,Ⅱ E期9例,Ⅲ E期6例。15例患者术后辅以化疗,采用CHOP方案为基础的化疗方案,CD20阳性患者加用利妥昔单抗,化疗加放射治疗4例。结论结直肠原发性NHL术前诊断困难,早期诊断对改善预后十分重要,应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内窥镜检查结果,确诊依靠病理检查。治疗采用根治性手术切除联合CHOP为基础的方案化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肾癌组织中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内皮素受体(endothclin receptor,ETR)的表达及其对肾癌影响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46例肾癌组织及10例正常肾组织的石蜡标小切片进行染色,检测ET-1及内皮素受体A(endothelin receptor A,ETAR)的表达,原位DNA片段末端标记检测肾癌细胞凋亡状态,分析ET-1及其受体与肾癌细胞凋亡的关系。[结果] ET-1及ETAR在肾癌组织中表达主要位于胞质,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65%、80.43%,显著高于正常肾组织(30%),ETAR的表达与肿瘤的分级及预后密切相关(P<0.05),与分期无关,与肿瘤细胞的凋亡呈负相关。[结论] ET-1及ETAR可能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途径抑制肾癌细胞的凋亡而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后者对肾癌患者预后有一定的判断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