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我院产β内酰胺酶(E S B L 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流行特征,为医院感染控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8-2010年间各科室送检标本所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及流行特征分析.结果 在所有990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产E S B Ls大肠埃希菌576株,总检出率58.2%;其中2008年组为62.0%,2009年组54.1%,2010年组59.0%.3年平均耐药率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唑林、氨曲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舒巴坦均超过50%,丁胺卡那、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10%以下,只有亚胺培南为0%.结论 产ESBLs细菌的日益增多,其中以泌尿道感染较多;产ESBLs大肠埃希菌呈高耐药、耐多药特点,实验室应加强监测,临床上需参照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糖尿病对前列腺穿刺活检前列腺癌(PCa)阳性检出率及高级别PCa(Gleason≥8分)阳性检出率的影响,探讨糖尿病与PCa发生及进展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4月1日~2016年3月1日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糖尿病与前列腺穿刺活检PCa及高级别PCa阳性检出率的关系。结果:本项研究共纳入550例前列腺穿刺患者,其中糖尿病组54例(9.8%),非糖尿病组496例(90.2%)。术后病理中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PCa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4.1%vs.51.2%,P0.05);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高级别PCa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0%vs.52.8%,P0.05)。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调整年龄偏倚后,糖尿病与PCa检出率呈正相关(OR=2.722,95%CI:1.445~5.129,P=0.002)、与高级别PCa检出率无相关性(OR=0.724,95%CI:0.369~1.418,P=0.346);而在调整所有偏倚变量后,糖尿病与PCa检出率呈正相关(OR=2.551,95%CI:1.282~5.077,P=0.008)、与高级别PCa检出率无相关性(OR=0.851,95%CI:0.403~1.800,P=0.674)。结论:在本次研究中符合前列腺穿刺指征的前列腺活检人群中,相对于非糖尿病组,糖尿病组的PCa阳性检出率更高,而高级别PCa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及亚型与YMDD变异的关系,以及前C基因区终止密码变异(A1896)、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区T1762/A1764变异在Ba、C1和C2三种基因亚型中的发生情况.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对211例服用拉米夫定后发生YMDD耐药变异的患者HBV进行基因型、基因亚型、A1896及T1762/A1764变异检测.结果 211份标本中B基因型占50.7%(1071211),C基因型占49.3%(104/211),与广东地区对照人群HBV基因型分布情况相比无统计学差异(χ2=0.508,P=0.476).进一步亚型分析发现,107份B基因型全部为Ba亚型;C基因型有C1和C2两种亚型,其中C1亚型占64.4%(67/104),C2亚型占35.6%(37/104),与广东地区对照人群C基因亚型分布情况相比也无统计学差异(χ2=0.043,P=0.836).A1896变异在Ba亚型中的分布最高(41/107,38.3%),C2亚型次之(13/39,33.3%),C1亚型最低(9/65,13.8%),变异在不同基因亚型中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χ2=11.839,P=0.03).T1762/A1764变异在C1亚型中的分布最高(34/65,52.3%),C2亚型次之(17/39,43.6%),Ba亚型最低(23/107,21.5%),T1762/A1764变异在不同基因亚型中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χ2=18.384,P<0.001).结论 HBV基因型及亚型并不影响YMDD变异的发生,但3种基因亚型发生A1896及T1762/A1764变异的模式存在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后患者再入院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的临床研究方法,分析2004年5月至2011年3月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行TURP后再次入院的比率、原因和治疗方法。结果 1604例前列腺电切术后再入院93例,约占接受手术治疗者的5.8%,平均再入院时间17个月。其中膀胱颈疤痕狭窄18例,行膀胱镜下疤痕切除术;腺体复发42例,行再次TURP术;反复肉眼血尿并急性尿潴留17例,均在膀胱镜下行血块清除术;尿道狭窄16例,11例行尿道镜下冷刀内切开,5例行尿道外口切开术,术后联合定期尿道扩张治愈。结论 BPH患者行TURP后再次入院的比率为5.8%,腺体复发是TURP术后再入院的主要原因。术前准确诊断、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及术中、术后正确处理是预防TURP术后再次入院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利用针形电极诱发神经反射、弧形切割并结合肿瘤基底部闭孔神经阻滞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中预防闭孔神经反射的效果.方法 2008年4月至2010年10月,82例膀胱肿瘤患者在椎管麻醉下行TURBT,对针形电极弧形切割诱发的闭孔神经反射采用肿瘤基底部闭孔神经阻滞.结果 术中针形电极诱发闭孔神经反射27例,通过肿瘤基底部深肌层水平方向浸润注射利多卡因后闭孔神经反射消失.2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现膀胱壁破裂、严重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针形电极弧形切割结合肿瘤基底部闭孔神经阻滞可有效预防TURBT术中闭孔神经反射,降低膀胱穿孔及严重出血的发生率.该方法简便易行,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原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比较两组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神经功能缺损得分,再出血率和死亡率,评价丹红注射液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对照组病人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再出血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明显改善,但是同治疗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得分得到改善,且对照组改善更佳(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对于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具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主动脉瘤患者术前、后的多种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为治疗(特别手术)和估计预后提供可靠影像学信息.方法:对102例采用带膜支架血管内置入治疗主动脉瘤及夹层的超声、MRI、CT、DSA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超声、CT、MRI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82.6%、98.0%和97.5%,特异度分别为98.2%、100%和100%.结论:超声、CT、DSA、MRI在诊断主动脉瘤及夹层各有优势,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有助于快速诊断和定位.  相似文献   
8.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严重肾出血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严重肾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1例采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的严重肾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栓塞方式、治疗和随访结果。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一次栓塞成功106例(成功率为95.5%),术后第1~4d肉眼血尿消失。2例栓塞后休克得以控制,顺利实施了外科手术。3例栓塞后再发出血,经第2次栓塞血止。术后随访92例,平均37.4个月,患肾功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护。结论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是严重肾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同时保护健康的肾实质和肾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膀胱水囊扩张联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中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将13例间质性膀胱炎患者分为研究组7例和对照组6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膀胱水囊扩张治疗,研究组采用膀胱水囊扩张联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的盆腔症状评分及最大膀胱容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参数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随访3、6个月后研究组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膀胱水囊扩张联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能有效治疗间质性膀胱炎,控制膀胱区疼痛,提高膀胱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深圳市2014年登革病毒1型(DENV-1)流行株进行全基因序列测定,分析其分子病毒学特征,探讨其可能来源。方法采集2例登革热患者急性期血清标本,用BHK-21细胞培养分离病毒,RT-PCR进行病毒血清型别鉴定,并用RT-PCR进一步扩增全基因组序列,测序后进行同源性比较、系统进化树分析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 2例深圳DENV-1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同源性为100.0%,其基因组全长均为10 735 bp,编码3 329个氨基酸,与新加坡DENV-1流行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9.3%和99.7%。全基因组序列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深圳DENV-1株为基因Ⅰ型,与Fujian2004、Zhuhai2007和Singpore2008的亲缘关系较近,均在同一进化分支上。与广州DENV-1株GZ/80相比,深圳2014年DENV-1分离株发生了碱基变异430个,氨基酸变异42个,5’UTR存在1处点突变,3’UTR序列共有8处位点发生变异。结论 2014年深圳市DENV-1株可能来源于东南亚一带。病毒在进化过程中出现一些位点变异,这些变异的生物学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