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联合肝部分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联合肝部分切除的胆道手术在肝内胆管结石狭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总结九年来联舍肝部分切除的胆道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及狭窄58例,其中肝段、肝叶切除加胆管狭窄矫形胆道重建术31例(占53.45%),肝段、肝叶切除27例(占46.5%)以及术中纤维胆道镜取石等。结果:手术后结石取净53例(占91.4%),纤维胆道镜取石3例,1例结石取净,总的结石取净率为94.7%(54/57),手术并发症9例(占15.5%),死亡1例(占1.7%)。随访1—9年57例,肝内结石复发2例(占3.5%)。结论:联合肝段、肝叶切除的胆道手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狭窄的有效方法。术后纤维胆道镜检查与治疗对诊治残余结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胰管空肠吻合胰腺残端套入法预防Whipple术后胰瘘12例,其中胰头癌5例,Water氏壶腹癌3例,十二指肠乳头癌2例,胆总管下段癌及慢性阻塞性胰腺炎各1例。经临床观察,效果尚满意,无1例并发胰腺疾。作者认为,胰腺瘘的发生同术式和操作技术有一定关系。采用胰管空肠吻合及胰腺残端套入法,对防止胰腺瘘有重要作用,加之置管引流,不仅使胰管内减压,而且有支撑管的作用和使胰液远离吻合口,有助于胰腺空肠吻合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4.
王秉成 《腹部外科》1989,2(4):162-164
本文报告采用常温下病侧肝血流选择性阻断施行非规则性肝切除术治疗肝癌23例,其中原发性肝癌21例,继发性肝癌2例。患者年龄32~62岁,切除标本最重1500克。此种手术仅需游离所需切除肝脏的所属韧带,毋需解剖肝门,简化手术步骤,既能完成肝切除,又保留非切除肝的血供,不受血流阻断时间的限制,控制出血彻底,节省输血量,便于普及推广。另外,对于术适应症、术中的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DPRHP)主要用于治疗胰腺头部良性疾病.我院于1997年10月为1例胰头部多发性结石伴胆总管远端梗阻患者施行DPRHP联合Oddi's括约肌成形术,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胰管空肠吻合胰腺残端套入法预防Whipple术后胰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1979~1984年我院采用胆道取石、狭窄胆管切开,盲袢式胆肠大口吻合、空肠端侧吻合术治疗胆石病45例,经过随访观察,近期和远期均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报告采用经肝圆韧带肝膈面径路施行肝内胆管空肠吻合治疗肝胆管结石21例,其中伴医源性胆管损伤5例,左肝管结石8例(伴狭窄7例),肝内泥沙状结石并急性化脓性胆管炎2例,胆总管T管引流术后左肝管残余结石伴囊状扩张3例,胆管外伤、多次胆管手术后及左肝管结石并出血各1例。患者年龄32~50岁占75.9%。21例经临床观察,效果尚属满意。作者认为,该手术具有操作具有简便易行,术野暴露满意;创伤性小、保存肝组织、勿须切肝;术后能迅速降压减黄等优点。另外,对手术适应证、吻合方法及操作细节、术中注意事项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暴露肝内胆管是外科医生继续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如何熟悉,了解肝内胆管(正常及变异)的走行,提高外科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效果尤显重要。术前行B型超声扫描、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或选择性穿刺胆道造影(SPTC)、纤维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以及术中胆道造影等检查,对明确肝内胆管病变部位和范围很有帮助。本组选择性开展经肝圆韧带径路暴露肝内胆管行胆道手术15例,经临床观察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胃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提高胃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治水平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8年8月-1998年10月我院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嗜酸性肉芽肿病人20例,并进行随访。结果 5例行部分胃切除,8例行大部胃切除,3例行次全胃切除。4例行根治性胃切除术,手术无并发症及死亡。随访经X线钡餐或纤维胃镜复查18例(90%),其中7~9年10例,4~6年6例,1-3年2例,均无复发,且未见癌变。结论 仔细询问病史,X线钡餐、纤维胃镜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是明确胃嗜酸性肉芽肿的重要依据。其中纤维胃镜必须在边缘作挖掘式活检深达胃粘膜下组织病理检查。可提高术前诊断率。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