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
目的:评价双气囊电子内镜(DBE)在诊断小肠间质瘤中的价值,并比较DBE结果与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法(MSCTE)。方法:对2003年7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62例经DBE检查确诊为小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小肠间质瘤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痛、腹部肿块和不完全小肠梗阻。62例小肠间质瘤患者中,原发于十二指肠者6例,空肠34例,回肠22例;发生远处转移者4例。58例局限性小肠间质瘤中,极低度危险者1例,低度危险者49例,中度危险者3例,高度危险者5例。62例患者经DBE检查诊断为小肠间质瘤57例,诊断率达91.9%;23例行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法(MSCTE)检查,诊断为小肠间质瘤20例,诊断率达87.0%。58例局限性病变患者手术完全切除后平均随访18个月,有2例患者复发,其中1例死亡。结论:DBE和MSCTE对小肠间质瘤均有较高的诊断率,两者结合有助于小肠间质瘤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双气囊内镜(DBE)检查和小肠计算机断层摄像(CT)扫描在小肠间质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术后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为小肠间质瘤的患者资料,定义肿瘤直径<5 cm为早期病变.筛选具有DBE检查或小肠CT扫描完整记录的61例早期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回顾性分析相关前期检查(包括胃镜、肠镜、腹部B超、血管造影和胶囊内镜等)、DBE检查、小肠CT扫描及DBE与小肠CT联合检查的病变阳性提示获得或病变检出情况,以及随访期间肿瘤复发和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在小肠CT扫描和DBE检查前,61例患者接受相关前期检查后44例(72.13%)获得阳性提示.56例患者接受单纯DBE检查,检出病变52例(92.86%);42例患者接受单纯小肠CT扫描,检出病变37例(88.10%);两者病变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例患者接受DBE与小肠CT扫描联合检查,病变检出率达100%.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中位随访期35个月;无病生存59例(96.7%),带瘤生存2例(均为肿瘤复发病例经口服化疗药物治疗).结论 DBE检查和小肠CT扫描对早期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较高;两者联合应用有助于肿瘤的及早诊断和及时治疗,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双气囊内镜(DBE)检查和小肠计算机断层摄像(CT)扫描在小肠间质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术后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为小肠间质瘤的患者资料,定义肿瘤直径<5 cm为早期病变.筛选具有DBE检查或小肠CT扫描完整记录的61例早期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回顾性分析相关前期检查(包括胃镜、肠镜、腹部B超、血管造影和胶囊内镜等)、DBE检查、小肠CT扫描及DBE与小肠CT联合检查的病变阳性提示获得或病变检出情况,以及随访期间肿瘤复发和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在小肠CT扫描和DBE检查前,61例患者接受相关前期检查后44例(72.13%)获得阳性提示.56例患者接受单纯DBE检查,检出病变52例(92.86%);42例患者接受单纯小肠CT扫描,检出病变37例(88.10%);两者病变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例患者接受DBE与小肠CT扫描联合检查,病变检出率达100%.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中位随访期35个月;无病生存59例(96.7%),带瘤生存2例(均为肿瘤复发病例经口服化疗药物治疗).结论 DBE检查和小肠CT扫描对早期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较高;两者联合应用有助于肿瘤的及早诊断和及时治疗,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胃肠道间质瘤(简称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源性肿瘤,可发生在消化道的各个部位。由于其部位特殊,毗邻肝脏、胰腺、胆道等重要结构,给治疗带来了诸多困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