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是一种发生于肾上腺髓质的良性肿瘤,临床罕见。我院1985-01~2005—02共收治11例,均经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后椎间植骨加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36例患者,采用经胸或经腹膜外入路,行病灶清除、髂骨椎间植骨、内固定术。术后卧床2~3个月,抗结核治疗1.0~1.5年。结果平均随访29个月,疗效满意,1年内结核病无复发,所有患者内固定无松动或断裂。植骨后3~6个月骨性愈合。结论彻底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加内固定,可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有利于结核病灶的稳定与修复,在病灶内植入内固定器械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病灶清除后椎间植骨加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后椎间植骨加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36例患者,采用经胸或经腹膜外入路,行病灶清除、髂骨椎间植骨、内固定术。术后卧床2~3个月,抗结核治疗1.0~1.5年。结果平均随访29个月,疗效满意,1年内结核病无复发,所有患者内固定无松动或断裂。植骨后3~6个月骨性愈合。结论彻底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加内固定,可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有利于结核病灶的稳定与修复,在病灶内植入内固定器械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正> 例1,男42岁。干部,主因腰腿疼痛一个月,右下肢放射性疼痛伴麻木20天于1993年7月24日入院。患者发病前有下楼迈空楼梯腰部扭伤史。伤后腰部疼痛,在某单位按“腰扭伤”给予按摩治疗。症状无改善,入院前20天,腰疼加重,放射至右下肢,在咳嗽、排便腹压增加时诱发右小腿麻木。在某医院住院后行CT扫描,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给予腰部封闭治疗。入院前5天,症状加重,腰骶部、颈部前胸均疼痛不适。影响夜间睡眠,伴低热(37.2~38℃)。入院前一天行脊髓造影检查未见异常,门诊以“腰腿疼痛待查”收住院。体检:T37℃,痛苦病容。胸腹检查未见异常,脊柱未见畸形,下颈部棘突压痛,颈部活动时有疼痛,但不向上肢放射,双手Hoffmann  相似文献   
5.
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与腰椎间盘退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研究证实 ,在退变和突出的椎间盘组织中有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存在 ,这些生物化学物质在椎间盘退变的复杂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现将近几年国内外有关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关系的研究做一概述。1 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对腰椎间盘基本组成成分的影响1.1 蛋白多糖田庆显等[1] 体外培养人椎间盘组织 (不同浓度白介素 1α和不同培养时间 ) ,用Alcian法检测培养液中硫酸软骨素的含量 ,结果证实 ,白介素 1α(IL 1α)通过增加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生成而引起椎间盘基质中蛋白多糖的降解 ,并且这种作用呈现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保留原有髓内针附加钢板固定加植骨治疗带锁髓内针术后旋转不稳定性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23例带锁髓内针术后旋转不稳定性骨折不愈合患者,男20例,女3例,年龄21~63岁,平均33.7岁.骨折部位:股骨干16例,胫骨干4例,肱骨干3例.初次手术为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针固定15例,切开复位带锁髓内针固定8例.骨折不愈合的时间为带锁髓内针固定术后9~38个月,平均17个月.X线示肥大性骨折不愈合14例,萎缩性骨折不愈合9例.均采用保留髓内针附加钢板固定加松质骨植骨术治疗.术中检查均证实骨折端存在旋转不稳定.结果 随访时间7~35个月,平均14.5个月.23例患者骨折均获得愈合,愈合时间为8~20周,平均14周.无感染、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等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保留原有髓内针附加钢板固定加植骨术可有效消除髓内针术后旋转不稳定,是治疗髓内针术后骨折不愈合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8.
肱骨干骨折顺行与逆行髓内针固定的病例 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比较肱骨干骨折顺行与逆行髓内针固定的疗效。方法:入选1999年3月至2006年10月间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肱骨干骨折105例,分为顺行髓内针组(A组)82例,逆行髓内针组(B组)23例。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随访时间平均(31.2±20.9)个月。两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愈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出血量大于A组(P=0.002)。A组有4例(4.9%)不愈合,8例(9.8%)发生肩痛伴肩关节活动度减小,B组3例(13.0%)术中发生医源性骨折。A组肩关节功能评分低于B组(P=0.04),肘关节功能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行与逆行髓内针固定均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有效方法,但逆行髓内针固定医源性骨折发生率较高,应正确选择和制备髓内针入点。顺行髓内针固定有较高的肩痛和肩关节活动度减小的并发症发生率,注意将髓内针尾埋于肩袖下方,细致保护和修复肩袖,术后进行合理的康复练习,有利于减少肩痛和改善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合并腹股沟疝的一期手术方法。方法2004年10月-2008年1月,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治疗BPH,同时采用聚丙烯网片(PPM)无张力修补腹股沟疝,一期手术治疗BPH合并腹股沟疝患者56例。结果手术效果良好,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等优点。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为0~7分,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5.4天。随访6个月~4年,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结论同期行TUVP及腹股沟疝修补术,方法简单、疗效肯定,可一次性完成手术,使患者免受二次手术痛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记忆合金抓髌骨器联合克氏针治疗髌骨粉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所有病人采用硬脊膜外阻滞麻醉,常规髌骨内侧弧形切口,清理关节内淤血后,10例仅行抓髌器固定,20例行复合式固定,术后3 d屈伸活动膝关节,3周逐渐负重行走。结果共治疗粉碎性骨折30例,除复合固定组1例因感染1周后取出内固定,其余病例骨折全部于手术后6~8周愈合,所有患者均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8~74个月,优良率95%。结论抓髌器联合克氏针治疗髌骨粉碎骨折克服了单纯应用抓髌器产生在骨折块间的剪切力作用,是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