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脊髓纵裂畸形(SCM)合并脊髓栓系综合征(TC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确诊的有临床症状的脊髓纵裂患儿35例,全部进行了X线、磁共振成像(MR I)检查,对可疑I型纵裂的患儿进行了SCT检查。临床表现、手术所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5例患儿中I型纵裂30例,除对5例Ⅱ型纵裂显示不够清楚外,SCT/MPR均可获得较满意的图像。结论SCT/MPR能为手术提供完整的资料,是诊断脊髓纵裂的又一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合并新冠肺炎如何安全规范的进行院前急诊转运。方法收集2020-02-05-02-25院前急诊转运的60例严重精神障碍合并新冠肺炎患者,并进行分析。结果60例患者全部为专科医院确诊病例,需转运至定点医院救治。除1例因高龄、多基础疾病的患者在转运途中死亡外,其余59例患者均安全转运至定点医院。结论精神障碍合并新冠肺炎患者属特殊群体,急诊转运途中采用规范的转运方案和特殊护理方式,提高患者依从性,可起到安全高效的转运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约为41.84/10万,抢救成功率不到2%~([1])。据报道,在患者猝死后4 min内实施心肺复苏(CPR),抢救成功率可高达50%;若在猝死10 min后抢救,成功率不到1%~([2-3])。抢救成功率与施救者急救技能有密切关系,但大多心源性猝死都发生在远离医院的家中、工作场所等处,而且专业急救人员都不能最先到达现场,因此错过施救的"黄金阶段"。"第  相似文献   
4.
196 4年 Soave首先报道了直肠鞘内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 ,同年 Boley对该术式作了改良 ,他将拖出的结肠与肛管吻合。 1995年 Georgeson等再作改良 ,采用经肛门直肠粘膜切除、腹腔镜从腹部游离结肠 ,鞘内拖出结肠技术治疗 12例先天性巨结肠。直肠鞘内拖出术式虽有多种改良 ,但它们都需要开腹或借助腹腔镜游离结肠。De L a Torre介绍了一种新的经肛门直肠鞘内拖出术式 ,此术式经肛门切除直肠粘膜、切除无神经节细胞肠段及扩张肠段将正常结肠经直肠鞘内拖出 ,不需要开腹或借助腹腔镜。 1998年以来 ,我们用该术式治疗先天性巨结肠 8例 ,报…  相似文献   
5.
切口感染是阑尾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文献统计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在未穿孔者〈1%,穿孔者7%~9%,并发腹膜炎者高达30%.我们从2002年6月~2005年2月对我院56例急性阑尾炎手术病人切口缝合进行改良,采用腹壁全层竖“8”字交叉缝合,对切口感染的预防有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初级创伤救治模式在急诊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各种急诊急救创伤病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救治组及PTC救治组,各454例。比较两组患者颈椎固定情况、完成初级评估所需时间以及血气胸诊断情况。结果:常规救治组伤者颈椎固定率仅为9.25%,PTC救治组颈椎固定率为10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救治组完成初级评估所需时间为(10.38±4.25)min,PTC救治组完成初级评估所需时间为(3.75±1.28)min,明显短于常规救治组(P<0.05)。PTC救治组对单纯血胸、气胸、血气胸的诊断率分别为78.61%、88.67%、75.85%,明显高于常规救治组49.31%、57.53%、37.62%的诊断率(P<0.05)。结论:初级创伤救治模式在急诊急救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提高医护人员急诊急救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骨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较常见的良性肿瘤样病损。多发生于儿童。其恶变率<1%。我院小儿外科与一附院骨科自1972~1991年共收治12例,均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证实诊断。对多发性患儿术后新发病灶采  相似文献   
8.
自1983~1989年作者应用 Olympus 纤维结肠镜为14岁以下患儿进行诊断与治疗性镜检,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本文回顾性总结了小儿纤结镜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作用,确认息肉是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文内阐述了镜检注意事项和防治并发症的具体措施。本镜检尚可用于小肠出血的定位与治疗、肠套叠的诊断与整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质子泵抑制剂(兰索拉唑和雷贝拉唑)对冠心病患者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作用的影响.方法 选择接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81例,其中66例患者未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对照组),65例患者使用兰索拉唑治疗(兰索拉唑组),50例患者使用雷贝拉唑治疗(雷贝拉唑组).入选患者均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检测各组血小板聚集阈值(PATI)、二磷酸腺苷(ADP)和胶原蛋白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结果 对照组ADP-PATI为(3.47±0.96)μmol/L,兰索拉唑组为(3.28±1.05)μmol/L,雷贝拉唑组为(3.32±0.83)μmol/L,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原蛋白-PATI、血小板聚集率各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期间,联合应用兰索拉唑或雷贝拉唑治疗并不影响抗血小板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一个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中ADAR1基因突变位点。方法收集该家系成员的外周静脉血,PCR扩增ADAR1全部外显子后直接Sanger法测序进行突变检测。结果该家系中的患者均存在A-DAR1基因中第3169位碱基C发生了缺失,可导致1057位后的氨基酸产生移码突变,并产生提前终止密码子,而在该家系的正常成员和100例正常人对照中则没有该突变。结论 ADAR1基因的移码突变c.3169delC(p.L1057fs)是该DSH家系的致病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