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1篇
  2013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隆鼻术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隆鼻术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选用“L”形硅胶假体,根据脸形特点,鞍鼻畸形程度进行雕刻,选择鼻孔—鼻小柱缘切口、分离,假体置于鼻背筋膜后间隙。结果1999年4月—2001年2月,临床治疗25例,全部随访,时间6月—1年,满意20例,基本满意2例,排斥反应取出假体2例,假体偏斜、二期手术1例。结论 硅胶假体是广泛应用的理想假体,对假体的精心雕刻,术前准确定位,正确的分离和置人,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3.
足底内侧动脉分支蒂皮瓣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 探讨以足喊内侧动脉分支为蒂皮瓣的设计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在解剖基础上以足底内侧动脉及其分支为血管蒂,设计足内侧皮瓣、足底内侧皮瓣、联合皮瓣及双叶皮瓣顺、逆行转位或游离移植修复53例于足部皮肤缺损创面。结果 临床应用53例,51例皮瓣完全成活。45例术后随访6~24个门,皮瓣质地优良,手、足外形与功能改善满意。结论 该类皮瓣切取方便,血供可靠,厚薄适中,外形佳,足修复手、足部皮肤缺损的理想选择。双叶皮瓣及逆行皮瓣为临床提供了实用性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损伤外科治疗的手术时机和神经损伤程度的判断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2008年9月至2012年9月我科共收治臂丛神经损伤患者37例,采用的手术方法包括神经松解术、神经修复术、膈/副神经移位术、肋间神经移位术、健侧C7移位术等术式,总结归纳不同手术时机的患者产生的临床疗效。结果 37例均获6个月~1年的随访,功能恢复优良率达70.8%。结论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确诊后早期行手术治疗及术中对神经损伤的性质、程度的判断对手术疗效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12  
目的探讨应用改进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1月~2004年11月,在腓动脉肌间隔支与腓肠神经血供的解剖基础上临床应用22例。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龄5~54岁。根据缺损部位及大小设计以腓动脉小腿下段穿支为血管蒂及转轴点,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轴线切取皮瓣,逆行移位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腓动脉终末穿支蒂皮瓣13例,腓动脉第2穿支蒂皮瓣8例,第3穿支蒂皮瓣1例。切取皮瓣范围13 cm×12 cm~30 cm×20 cm,穿支血管蒂长1.7~3.0 cm,穿支血管蒂发出部位位于外踝上4.5~8.0 cm,血管外径1.0~1.2 mm。结果术后22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8个月,皮瓣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其中4例腓肠神经与受区感觉神经吻合,术后1年感觉恢复好,两点辨别觉为10~13 mm。结论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手术操作简便,血供可靠,切取面积大,适用于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6.
特殊类型断指再植的临床总结   总被引:22,自引:18,他引:4  
目的 总结特殊类型断指的再植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手指末节及指尖离断、多指及多平面离断、辗压性离断、旋转撕脱及套脱离断、小儿断指及手指复合小组织块离断伤,根据不同的伤情采用不同的方法再植。结果 再植234例,存活228例,成活率97.4%。其中186例经3个月~4年随访,功能恢复优良率88.4%。结论 各种特殊类型的断指,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再植,均可取得很高的成活率。再植指外形与功能康复是判定是否再植的主要标准。  相似文献   
7.
带尺动脉腕上皮支降支筋膜皮瓣的解剖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 研究以尺动脉腕上皮支降支为蒂前臂尺侧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可靠性。 方法 选用红色乳胶及中国墨汁动脉灌注上肢标本共 2 0例 ,上肢动脉铸型标本 5例 ,解剖观察尺动脉腕上皮支降支来源、走行、分布及与腕背血管分支吻合。在解剖观察基础上 ,临床应用 12例 ,对各种原因所致的手部皮肤及深部组织缺损病例 ,设计尺动脉腕上皮支降支蒂前臂尺侧逆行皮瓣转位修复。皮瓣面积最大 15cm× 9cm ,最小 5cm× 8cm。 结果 尺动脉腕上皮支于豌豆骨上方约4cm处恒定起于尺动脉 ,起始处外径约 1 0~ 1 5mm ,主干长约 1 2cm ,于尺侧腕屈肌深面分出升支和降支。降支自腕上皮支分出下行 ,起始处外径约 1 0mm ,在腕背尺侧与桡动脉腕背支末端形成恒定的吻合。此外 ,尚有较浅层次的吻合支约 4~ 5支 ,分布于指伸肌腱浅面、小指展肌与小指伸肌腱之间。降支在行程中有较丰富的静脉血管网伴行。临床应用 12例 ,10例全部存活 ,2例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 ,经换药后愈合。术后经 6~ 12个月随访 ,皮瓣存活 ,血运良好。 结论 尺动脉腕上皮支降支与腕部血管网有丰富的吻合 ,以降支为蒂逆行供血设计皮瓣 ,血供可靠 ,蒂部更长 ,转位更加灵活 ,皮瓣转位可覆盖手部各种创面。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穿支血管蒂皮瓣的动物实验模型,探讨蒂部穿支血管对皮瓣血供的影响。方法选择30只雄雌不限SD大鼠,分成1个实验组和2个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组为穿支血管蒂皮瓣组,对照1组为皮下蒂皮瓣组,对照2组为随意皮肤蒂皮瓣组,实验组进行血管造影及组织学检查。结果大鼠腹部皮肤穿支血管起源于腹壁上动脉深支,于腹直肌鞘两侧穿出,共8~10支,穿支垂直间距0.4-1.0cm,以左上第2穿支外径粗大,一条肌皮穿支血管可供养大鼠腹部皮肤81.5%。结论穿支血管蒂皮瓣血供来源于穿支血管,切取穿支血管蒂皮瓣面积比随意皮肤蒂皮瓣面积大,并可提供多种皮瓣设计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报道前臂尺侧神经血管复合岛状皮瓣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手部创面以该皮瓣修复20例,切取面积最大15cm×9cm,最小5cm×8cm,旋转点设计在尺侧腕屈肌腱止点与尺骨茎突之间,蒂部及皮瓣筋膜中含有贵要静脉、尺动脉腕背支的升支及降支。结果临床应用20例,其中皮瓣全部成活17例,皮瓣远端边缘坏死3例,后经换药创口愈合。术后随访12个月,成活皮瓣质地优良,外形满意。结论前臂尺侧复合血管网皮瓣血供可靠,皮瓣面积大,血管蒂更长,旋转点更远,可覆盖手部各种创面。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热带地区肢体创伤感染细菌的种类分布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6年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肢体创伤感染118例住院患者细菌检出分布情况。结果从送检标本中共检出227株细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主要菌种,分别占检出菌株总数的31.3%和22.9%。结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是热带地区肢体创伤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