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腹主动脉联合门静脉快速灌注法在器官捐献供体肝肾联合获取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4年6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完成的43例中国心脏死亡供体器官捐献肝肾联合获取的临床资料。43例供体中,中国心脏死亡供体分类一类(脑死亡供体)(C-Ⅰ类)15例,中国二类(心脏死亡供体)(C-Ⅱ类)1例,中国三类(脑-心双死亡捐献供体)(C-Ⅲ类)27例。器官灌注采用腹主动脉、门静脉快速插管联合灌注法。结果开腹至腹主动脉插管时间约1.5~2.0 min,43例供体共获得肝脏43个,肾脏86个。C-Ⅰ类供体热缺血时间全部为0,其余供体热缺血时间范围为3~21 min,平均10 min。2例供肝分别因肝门部严重损伤和重度脂肪肝弃用,18例供肾分别因肾结石、肾萎缩、术前血清肌酐水平较高、肾动脉粥样硬化严重、肾微小血管血栓、多发肾囊肿、外伤性肾破裂等原因弃用,供体器官总弃用率为16%。结论腹主动脉联合门静脉快速灌注法是器官捐献供体肝肾联合获取的简单、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灵芝孢子对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灵芝孢子对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肝治疗)和治疗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灵芝孢子治疗),各40例。术后1d、3d、7d动态监测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ALB、PT)变化,比较灵芝孢子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功能的影响。结果术后第1天,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出现较明显的肝功能损害。经1周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肝功能明显改善(P=0.032),无一例出现肝功能不全,而对照组2例出现肝功能不全。两组术后并发症和药物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分别为0.453、0.874)。结论灵芝孢子可以较好地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肝功能的损害,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ssociating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 vein ligation for staged hepatectomy,ALPPS)即两期手术根治肝脏肿瘤,一期手术对患侧肝门静脉分支的结扎及左右肝脏实质的离断,使预留肝脏体积在短期内快速增生,以保证二期手术切除病肝后足以代偿肝脏功能.虽然研究表明ALPPS能够提高部分肝癌患者的总体生存,为残余肝体积不足的肝脏肿瘤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手术方式,但ALPPS自诞生后就争议不断,并迅速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结合笔者自身临床经验和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对ALPPS手术应用现状及临床价值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4.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52岁,25年前患包皮炎及尿道炎排尿困难,曾经包皮环切术,术后仍有排尿困难,检查外尿道口细小虽经多次尿道扩张不见好转,4年前行膀胱造瘘术,术后因换管不及时造瘘管多次堵塞,致使会阴部破溃形成尿瘘,仅能缓慢滴出混浊尿液。入院后更换造瘘管,但瘘管不能拨出,以金属丝探之发现膀胱瘘管内堵塞坚实,金属丝不能插入,外尿道口针尖大小,陈旧性瘢痕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灵芝孢子预防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复发的作用。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对照的前瞻性临床研究,60例行根治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术后常规治疗组和灵芝孢子治疗组,随访2年,观察术后无瘤生存率(DFS)、总体生存率(OS)和灵芝孢子的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肿瘤大小以及术前AFP>20ng/ml、微血管侵犯、肿瘤卫星结节、乙肝感染、肝硬化患者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抗病毒治疗患者比例以及术中输血、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常规治疗组和灵芝孢子治疗组的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3.3%和70.0%(P=0.034),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0.0%和83.3%(P=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和药物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371)。结论灵芝孢子可以减少肝癌根治术后复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术后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9.7%~17.7%[1].腹部Ⅲ类切口的感染与切口受污染的程度、清创清洗、缝合技术、营养状态、电刀的使用有重要的关系,传统的切口敞开清创换药、Ⅱ期缝合大大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痛苦.对此我们探索于术中放置多侧孔的脑室引流管于皮下脂肪层与肌层之间,接负压引流瓶于床旁,每日用大量生理盐水持续冲洗,保持适度负压持续吸引,以预防腹部Ⅲ类切口感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小儿胆囊结石在儿科少见,易与小儿急腹症相混淆。我院1989年以来应用B超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胰腺切除联合自体胰岛移植(TP-IAT)治疗慢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对1例合并多发假性囊肿、胰腺结石的难治性慢性胰腺炎患者行TP-IAT治疗,并对其随访3个月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患者TP-IAT术后恢复顺利,无发生出血、严重低血糖等并发症,腹痛完全缓解,未服用镇痛药物。随访期间患者使用外源性胰岛素,空腹血糖控制理想,胰岛细胞功能部分恢复。结论 TP-IAT既能缓解慢性胰腺炎的临床症状,也能预防术后糖尿病的发生,是治疗难治性慢性胰腺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节段性胰腺切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节段性胰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保留十二指肠胰头次全切除1例,胰头全切除+胰体尾多发肿瘤摘除1例,胰腺中段切除3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4例,保留脾脏的胰尾切除1例,胰体尾切除+脾切除5例,腹腔镜胰体尾切除1例.腹腔镜胰尾切除2例.结果:围手术期无死亡,术后发生胰漏4例.中住随访时间28.4个月(3-48个月).无肿瘤复发,胰岛素瘤患者血糖正常,2例胰头切除和3例中段胰腺切除患者术后无血糖升高和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的表现.结论:虽然节段性胰腺切除术有一定的技术难度,但还是安全可行,对于胰腺良性或交界性肿瘤是最佳选择,有利于保留胰腺的功能和生理解剖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0.
近十余年来,腹腔镜肝切除已取得很大进步,肝切除的范围已由肝脏边缘、浅表病变的局部切除扩大到解剖性半肝乃至尾状叶的切除。据最新报道[1],全球范围内腹腔镜肝切除已逾3000例。肝脏外科在朝着精准与微创的方向发展,腹腔镜下的肝脏血流阻断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是肝切除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它是大规模开展腹腔镜肝切除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