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寒带高海拔无人林区边防部队创伤分布特点,以提出预防措施、保障官兵身体健康、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并根据部队特殊自然环境及创伤分布规律分析论证适用于寒带高海拔无人林区边防部队最佳辅诊方式.方法 观察该区域某部2010年全部创伤患者80例,归纳整理其创伤诱因、病种、部位、受创时间,应用X线、CT、超声3种方式进行辅助检查、并对3种辅助检查方式进行比较.结果 全部80例患者,致伤诱因可分为军训(65.0%)、巡逻(21.2%)、抓捕(10.0%)、救火(3.8%)4种.受伤时间大多集中在当地寒期(85.0%).受伤部位以下肢为主(58.7%),病种类型以骨折脱位为主(90.0%).以CT为标准,在72例骨折脱位患者中超声、X线诊断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7例隐匿性骨折中,超声诊断效果优于X线,在8例非骨折患者中,超声诊断阳性率为100%.结论 该部队致伤诱因可分为军训、巡逻、抓捕、救火4种.病种以下肢、骨折脱位为主.受伤时间大多集中在当地低温、大雪时期.超声对骨折脱位是一种可靠的辅诊方式,针对该部队所处特殊自然环境及其创伤分布特点,其可作为一线辅诊器材列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 UAE)在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 CSP)患者超声引导下清宫术前预处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72例CSP患者,根据清宫术前预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甲氨蝶呤(MTX)妊娠囊注射组(MTX注射组)32例和UAE介入组40例,对比两组临床治愈率及术中出血量、术后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恢复正常时间、住院天数,并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72例均成功终止妊娠,未出现大出血及失血性休克,无子宫切除或死亡病例。UAE介入组治疗成功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61,P=0.014);UAE介入组术中出血量少于MTX注射组,术后β-hCG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住院天数短于MTX注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P患者术前UAE预处理后行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治疗成功率明显提高,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且安全性较好,可作为药物治疗失败后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体式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及手术适应证。方法对30例髌骨骨折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取髌前正中纵切口,保护髌前腱膜及髌韧带扩张部,向两侧翻开皮瓣后显露髌骨骨折断端,清理骨折断端及关节腔内积血,直视下予以复位,关节面平整后用巾钳临时固定,修复髌前腱膜,选择合适的髌骨爪,将其紧贴骨面放置,三爪部分放于髌骨上极,两爪部分放于髌骨下极,通过拉紧上下爪对骨折断端进行加压,并使上下爪尾端重叠,由扩张部撕裂口处探查髌骨关节面平整后用两枚螺钉锁定髌骨爪。对于复位困难的严重粉碎性髌骨骨折,可先用克氏针固定,然后安放髌骨爪。术后及时、正确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30例髌骨骨折均愈合,无内固定松动、脱落。按膝关节功能疗效评定标准,30例中优24例,良4例,中2例,优良率93%。结论分体式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有明确的适应证,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可以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研究坐骨神经预损伤后背根神经节中microRNA表达谱变化,探讨坐骨神经预损伤促进脊髓后索损伤修复机制。方法 利用微阵列芯片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与坐骨神经预损伤促进脊髓后索损伤修复有关的microRNA,并用RT-qPCR技术、Western blot技术、免疫荧光染色、反义miRNA寡核苷酸抑制剂等技术验证。结果 单纯脊髓后索损伤组miR-124-3p在大鼠脊髓后索损伤后7 d、14 d明显上调;坐骨神经预损伤组,脊髓后索损伤后7 d、14 d背根神经节中miR-124-3p明显下调。与正常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相比,抑制miR-124-3p后GAP-43表达增加,神经元轴突延长。与对照组相比,各组各时间窗STAT3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坐骨神经预损伤组STAT3蛋白在脊髓后索损伤后7 d和14 d表达上调而单纯脊髓后索损伤组脊髓后索损伤后7 d和14 d STAT3蛋白表达下调。与正常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相比抑制miR-124-3p的神经元STAT3免疫荧光增强、轴突延长,p-STAT3、GAP-43蛋白表达明显上调。与正常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相比AG490+AMO-124共同处理的神经元轴突长度无明显差异,STAT3表达明显上调,而p- STAT3和GAP-43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 背根神经节神经元中miR-124-3p下调通过STAT3蛋白的上调促使GAP-43蛋白表达增加是坐骨神经预损伤促进脊髓后索损伤修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颈椎病是一种在临床工作中常见的综合病症,系因椎间盘退行性变引起的骨质增生,小关节、韧带及关节囊等亦产生病理改变,进而压迫或刺激神经根、脊髓及椎动脉所致,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及交感神经型。在各型颈椎病中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相似文献   
6.
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手术方式及病程与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CSR手术治疗患者57例。均行颈前路手术。结果:54例获得随访,按照JOA评分标准,改善率:优23例,良18例,可8例,差5例,优良率76%。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疗效确切手术前后评分有明显差异(t=1.922,P〈0.05),不同病程组间疗效有统计学差异,病程越短,手术疗效越好,可避免保守治疗长期反复发作的缺点。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研究大鼠坐骨神经预损伤后背根神经节中miRNomes改变对脊髓后索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39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B、C、D组。A组(n=12)坐骨神经损伤造模后7d进行T10节段脊髓后索损伤造模,B组(n=12)仅进行T10节段脊髓后索损伤造模,C组(n=12)仅进行坐骨神经损伤造模,D组(n=3)不进行任何造模操作。A组和B组分别于脊髓后索损伤造模后4h、3d、7d、14d取背根神经节行总RNA提取和Western blot检测,于脊髓后索损伤造模后14d取损伤中心脊髓组织行神经丝蛋白200(NF-2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HE染色;C组于A组各时间点取材的同时取背根神经节行总RNA提取和Western blot检测;D组取背根神经节行总RNA提取和Western blot检测。对A、B两组各时间点背根神经节miRNA表达谱进行微阵列芯片分析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观察与坐骨神经预损伤促进脊髓后索损伤修复有关的miRNA,选出A组中与B组相比变化倍数明显、经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靶蛋白为Dusp4的miR-199a-5p进行研究。并用RT-qPCR技术对各组miR-199a-5p及A、B和D组Dusp4 mRNA表达进行检测,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Dusp4蛋白以及A、D组p38蛋白和p-p38蛋白,对A组和B组脊髓后索损伤中心脊髓组织用NF-2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HE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的恢复情况。结果:芯片分析结果显示miR-199a-5p在A组各个时间点表达与D组相比明显下调,B组miR-199a-5p在脊髓后索损伤后4h表达与D组相比上调,3d、7d和14d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RT-qPCR结果显示A组各时间点miR-199a-5p表达与D组相比下调(P<0.05),B组miR-199a-5p在脊髓后索损伤后4h表达与D组相比上调(P<0.05),3d、7d和14d的表达量与D组比较无明显变化,C组各时间点miR-199a-5p表达与D组比较无明显变化。A组和B组各时间点Dusp4 mRNA表达与D组相比无明显变化。A组Dusp4蛋白在脊髓后索损伤后各个时间点与D组比较均有上调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B组Dusp4蛋白在脊髓后索损伤后4h表达与D组相比显著下调(P<0.05),脊髓后索损伤后3d、7d、14d与D组比较无明显差异。C组Dusp4蛋白在各时间点的表达水平与D组比较无明显差异。A组p38蛋白及p-p38蛋白的表达变化趋势与miR-199a-5p趋势一致。在脊髓后索损伤后14d,与B组比较A组损伤中心尾端脊髓NF-200表达明显增加,且损伤中心尾端脊髓白质纤维束形态规整、后索纤维束排列有序。结论:大鼠坐骨神经预损伤后背根神经节中miR-199a-5p表达下调可以促进脊髓后索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8.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定位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颈椎病是一种在临床工作中常见的综合病症,系因椎间盘退行性变引起的骨质增生,小关节、韧带及关节囊等亦产生病理改变,进而压迫或刺激神经根、脊髓及椎动脉所致,可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及交感神经型。在各型颈椎病中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约占60%~70%Ⅲ。本文就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定位与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应用锚钉结合减张线法治疗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的方法和技术要点,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尾端带线锚钉结合减张线法治疗13例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患者,女8例,男5例;年龄48-73岁,平均(61.1±7.1)岁;伤后至手术时间1-17 d,平均(4.9±4.8)d。采用Bostman髌骨骨折疗效临床评分标准评定术后优良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3个月,平均(15.2±8.6)个月。除l例患者出现伤口脂肪液化延迟愈合外,其余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术后3个月随访摄X线片显示髌骨骨折愈合良好,锚钉无松动、脱落。术后6个月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28.5±1.6)分。优10例,良3例,优良率100%。结论:锚钉结合减张线技术治疗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创伤小、手术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内置物,是治疗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