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4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蛇床子素/壳聚糖衍生物胶束(Osthole-loaded N-octyl-O-sulfonyl chitosan micelles,NSC-OST)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微结构和骨吸收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抗骨质疏松的分子机制。方法将40只雌性SD大鼠按照随机原则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Ovx)、尼尔雌醇组(Nil)、蛇床子素(OST)、蛇床子素/壳聚糖衍生物胶束组(NSC-OST),除了假手术组以外均通过摘除双侧卵巢形成骨质疏松模型,连续给药12周后,通过HE染色和Micro-CT检测分别从二维、三维形态学角度观察药物对骨微结构的影响;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观察药物对体内破骨细胞生成和分化的影响;通过免疫组化手段检测药物对破骨特异分子NFATc1、c-fos、CTSK表达的影响。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药物组均能明显改善造模引起的组织骨质疏松样改变,其中Nil组改善骨微结构的效果最明显,其次为NSC-OST组,最后是OST组;通过Micro-CT分析发现NSC-OST可显著提高大鼠股骨的BMD和BV/TV(P0.05),并明显改善Tb.N、Tb.Sp、Tb.Th三项指标(P0.05),效果要优于OST组,但略逊于Nil组; TRAP染色提示NSC-OST可以明显抑制N.Oc/BS和Oc.S/BS两项破骨生成参数(P0.05),效果要优于OST组,但略逊于Nil组;免疫组化实验提示:NSC-OST可以抑制大鼠骨组织中的破骨特异分子NFATc1、c-fos、CTSK的表达,前两项指标NSC-OST与Nil抑制作用相当,抑制CTSK时NSC-OST的作用要弱于Nil,均强于OST。结论 NSC-OST可以显著改善去卵巢大鼠的骨微结构,其抗骨质疏松作用的发挥可能与其抑制破骨细胞的生成和分化相关。  相似文献   
2.
文题释义: 牵张应力环境:即向各个方向拉伸的受力环境。通过FLEXCELL-5000拉力培养系统给予软骨细胞稳定、间歇性的平面拉伸运动,使细胞处在受力环境中生长,模拟拉力、剪切力等软骨细胞所受的生物力学刺激。 软骨细胞表型:正常软骨细胞以基质蛋白Ⅱ型胶原的分泌为标志,处在基质合成分解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软骨细胞发生退行性病变时,其Ⅱ型胶原分泌降低,而基质金属蛋白酶等表达上调,代谢平衡打破,分解代谢上调。 背景:机械负荷是软骨细胞退行性改变及骨关节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威灵仙能够改善骨关节炎炎性微环境,但其对机械负荷诱导的软骨细胞退行性改变的作用尚未阐明。 目的:探讨威灵仙提取物对体外间歇性循环牵张拉伸诱导的软骨细胞退行性改变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并通过阿利新蓝染色鉴定;实验将软骨细胞分为5组:空白组、间歇性循环牵张拉伸组、威灵仙低、中、高质量浓度组。空白组无任何干预,其他4组利用FLEXCELL-5000T牵张拉伸系统对软骨细胞施加间歇性循环牵张拉伸(10%拉伸强度、8 h/d、0.5 Hz、2 d)刺激,诱导软骨细胞退行性改变,威灵仙各组在施加相同的刺激同时添加0.5,1,2 g/L威灵仙提取物,干预48 h;CCK-8法检测各组软骨细胞增殖活性;FITC-鬼笔环肽染色观察各组细胞骨架形态;实时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Ⅱ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13、转化生长因子β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①与空白组相比,间歇性循环牵张拉伸刺激后软骨细胞骨架呈长条状拉伸状态,细胞增殖活性降低,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胶原表达均下调,而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表达上调;②与间歇性循环牵张拉伸组相比,威灵仙提取物能够促进软骨细胞增殖,上调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胶原表达,下调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表达,且效果与质量浓度相关;③结果表明,威灵仙提取物能够通过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抑制间歇性循环牵张拉伸诱导的软骨细胞分解代谢,促进软骨细胞外基质的合成,维持软骨细胞表型稳定。 ORCID: 0000-0003-0930-0467(涂鹏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4.
文题释义:   文题释义:脊髓损伤: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脊髓损伤,在损害的相应节段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及病理反射等的相应改变。脊髓损伤的程度和临床表现取决于原发性损伤的部位和性质。脊髓损伤可分为原发性脊髓损伤与继发性脊髓损伤。前者是指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脊髓所造成的损伤。后者是指外力所造成的脊髓水肿、椎管内小血管出血形成血肿、压缩性骨折以及破碎的椎间盘组织等形成脊髓压迫所造成的脊髓的进一步损害。Nogo受体NgR:是Nogo-A发挥作用的受体,是一种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膜蛋白,能与细胞外结构域Nogo-66结合,并被激活,激活的NgR启动神经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通路抑制轴突再生和结构的重塑性。  背景:研究发现,脊髓损伤后髓鞘相关抑制分子的产生是影响轴突再生微环境的重要原因。中医药具有多因素、多靶点的优点,正逐步成为改善神经再生微环境的研究热点。目的:探索中药脊髓康对脊髓损伤后Nogo-66受体NgR表达的影响。方法:144只大鼠随机等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强的松组、脊髓康高、中、低剂量组,每组24只。后5组以改良Allen’s法建立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强的松组大鼠每天给予0.06 g/kg醋酸泼尼松灌胃,1次/d。脊髓康低中高剂量组大鼠每天给予12.5,25,50 g/kg脊髓康灌胃,1次/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每天给予20 mL生理盐水灌胃,1次/d。各组动物均连续给药至动物处死。结果与结论:与模型组相比,强的松组及脊髓康低中剂量组大鼠脊髓组织中NgR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提示脊髓康可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可有效抑制脊髓损伤区NgR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不利于神经再生的因素,进一步改善神经再生的微环境。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 ORCID:0000-0002-8518-6160(郭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制符合人体解剖特点的桡骨远端解剖型纸质支架夹板,以规范夹板塑形及使用,便于临床操作;并通过观察桡骨远端解剖型纸质支架夹板与肢体贴合情况,评价其优势。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3月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附属医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的志愿者90例,根据身高将其分为A组(>175 cm)、B组(165~175 cm)、C组(<165 cm),每组30例。制作研究对象前臂及腕部掌屈尺偏位聚酯绷带模型并进行CT扫描,借助Mimics软件获得数字化三维重建模型,测量模型长宽度、周径、曲率、掌倾角、尺偏角等相关技术参数,以此作为大、中、小3种型号桡骨远端解剖型纸质支架夹板外形参数。选取2015年5-7月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附属医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的成年志愿者30例,根据身高将其分为a组(>175 cm)、b组(165~175 cm)、c组(<165 cm),每组10例。a组使用大号夹板、b组使用中号夹板、c组使用小号夹板固定1周,观察夹板长宽度、骨突、鱼际压迫情况及与肢体贴合情况等。结果 成功获取了志愿者前臂及腕部外形的数字化三维模型,测量分析后依次确定了大、中、小3种型号桡骨远端解剖型纸质支架夹板的长宽度、曲率、骨突位置、掌屈角、尺偏角及掌、桡侧夹板的大鱼际曲率,尺侧夹板的小鱼际曲率等技术参数。30例贴合试验中仅有5例皮肤与夹板间存在间隙,经小于5°的塑形后均贴合满意;固定后不影响志愿者肘及掌指关节屈伸活动,夹板间间距合适,骨突及鱼际处无压迫感;1周后解除夹板未见局部皮肤压迹。结论 桡骨远端解剖型纸质支架夹板具有符合局部解剖、无需过多塑形、临床使用方便等特点,临床治疗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 RP-HPLC法对扶正补血食疗方中胶原蛋白含量进行测定,并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出扶正补血食疗方中胶原蛋白的最佳提取方法。方法于 2021年 12月至 2022年 1月将样品以 6 mol/L盐酸于 110 ℃水解 24 h,利用 AQC试剂进行衍生,采用 Diamonsil-Cl8色谱柱( 250 mm×4.6 mm,5 μm)以流动相 A:无水乙酸钠 11.48 g,三乙胺 1.72 g,EDTA 1 mg,溶于 1L水中,用磷酸调 pH为 4.95;流动相 B:乙腈水溶液(体积分数,60%),梯度洗脱;柱温 37 ℃;检测波长 254 nm;流速 1 mL/min;进样量 10 μL。以羟脯氨酸含量为评价指标,考察煎煮时间、料水比、煎煮温度对胶原蛋白含量的影响,优化其制备工艺。结果羟脯氨酸在 10~500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Y=0.036 5X+0.517 3,R2=0.999 1),平均回收率 95.11%,相对标准偏差( RSD)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温肾通督方对脊髓损伤后微血管内皮细胞(MECs)吞噬髓鞘碎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改良A11en’s法制备脊髓损伤小鼠模型,1、3、7d后通过HE染色和尼氏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的病理改变。利用ELISA法检测损伤脊髓和血清中MCP-1、IL-6、IL-1β、TNF-α的表达水平,通过3D激光共聚焦观察损伤脊髓中MECs吞噬髓鞘碎片情况,采用多重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脊髓损伤后MECs中HDAC6、LC3B、NLRP3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温肾通督方明显减少脊髓损伤后炎症细胞的浸润和神经元的固缩坏死;显著降低脊髓和血清中MCP-1、IL-6、IL-1β、TNF-α的水平(P<0.01,P<0.05);促进MECs吞噬髓鞘碎片,并能下调HDAC6、NLRP3表达,上调LC3B表达(P<0.01)。结论:温肾通督方可能通过抑制HDAC6促进MECs吞噬髓鞘碎片,并能同时阻断NLRP3通路的信号转导,共同改善炎性微环境,促进脊髓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蒙药那仁满都拉对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微结构与骨形成的影响,初步探讨其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3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蒙药那仁满都拉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利用去卵巢大鼠构建骨质疏松模型大鼠,模型制备成功后用蒙药灌胃,假手术组用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连续12周后,通过对股骨组织进行Micro-CT、骨骼力学检测、HE染色,分别观察大鼠骨密度、骨骼力度、骨组织病理形态,检测Wnt、β-catenin蛋白表达情况;从1日龄大鼠颅骨中提取成骨细胞用低、中、高浓度的含药血清干预后检测ALP染色、矿化染色,观察其ALP分泌、矿化结节大小,检测Wnt、β-cateni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在模型大鼠股骨组织中Micro-CT显示,蒙药组均能增加骨小梁密度;骨骼力学分析显示,蒙药组均能提高骨骼力学的载荷与刚度,其中中、高剂量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0.05)。HE染色结果显示蒙药组均可明显改善骨小梁病理变化;Western blot结果提示蒙药组中Wnt、β-catenin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00 1);蒙药含药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内质网应激的角度观察淫羊藿苷对受损神经元的影响,并探究其修复受损神经元的部分机制。方法:采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将PC12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元,并使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微管相关蛋白2(MAP2)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阳性率进行鉴定。实验分为4组,空白组为PC12诱导分化的神经元细胞;溶剂组为PC12诱导分化的神经元+0.1%二甲基亚砜(DMSO);毒胡萝卜素组为PC12诱导分化的神经元+2μmol·L^-1毒胡萝卜素;淫羊藿苷组为PC12诱导分化的神经元+2μmol·L^-1毒胡萝卜素+0.1μmol·L^-1淫羊藿苷,使用细胞增殖活性检测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的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CHOP,Grp78 mRNA表达。结果:与溶剂组比较,毒胡萝卜素组可抑制经NGF诱导的神经元样PC12细胞的增殖活性,可促使细胞凋亡,并能够上调CHOP,Grp78的表达(P<0.05,P<0.01);与毒胡萝卜素组比较,淫羊藿苷组可缓解毒胡萝卜素对神经元增殖活性的抑制,减少神经元凋亡,并能够下调CHOP,Grp78的表达(P<0.05,P<0.01)。结论:淫羊藿苷可通过下调CHOP和Grp78的表达抑制内质网应激,促进受损神经元的修复。  相似文献   
10.
正小夹板固定是中医骨伤科治疗骨折的特色之一,具有创伤小、费用低、恢复快等优势。但因使用范围局限、并发症多等缺点,且各厂家生产的小夹板性能和规格等相去甚远,使其近年来发展相对滞后。因此,为促进小夹板固定术的发展,改良和规范化存在的问题值得深入研究。为此,笔者查阅了近十年相关文献,现综述如下。1理论研究1.1骨折固定学术流派以解剖复位和坚强固定为主要原则的内固定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