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永前  梁承伟  沈海敏 《上海医学》2004,27(8):578-580,F006
目的 评价腰椎管减压、后外侧植骨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  1993年 1月~ 2 0 0 2年 9月对 74例腰椎退行性滑脱的患者行腰椎管减压、后外侧植骨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采用的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包括Dick 8例、Steffee 10例、RF 9例、Socon 2 5例、Tenor 2 0例、Moss Miami 2例。滑脱水平在L4的患者有 4 4例、L3 有 9例、L5有 16例 ,两节水平的滑脱有 5例。Ⅰ°滑脱 37例 ,Ⅱ°31例 ,Ⅲ°6例。患者平均年龄为 5 3.6岁 (30~ 79岁 )。根据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 (TDA)评分评价临床症状改善的程度。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为 4 4个月 (12~ 10 4个月 ) ,所有患者最后随访的JOA评分中客观症状为 (6 .7± 1.0 )分 ,临床体征为 (4 .7± 1.1)分 ,日常活动为 (11.8± 1.9)分 ,总评分为 (2 3.0± 2 .5 )分。手术前、后的JOA评分比较 ,术后主观症状改善 70 % ,临床体征改善 6 8% ,日常活动改善 77%。根据患者的年龄分为A组 (30~ 39岁 )、B组 (4 0~ 4 9岁 )、C组 (5 0~ 5 9岁 )、D组 (≥ 6 0岁 ) ,以JOA的评分结果 >2 5分定为满意 ,A、B、C、D组的满意率分别为91%、75 %、6 9%、6 1%。结论 椎板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不稳定腰椎滑脱的一种有效方法 ,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CT和MRI对颈椎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CT、MRI对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复习90例颈椎病患者的术前和术后的CT和MRI(86例超低场,4例超导高场)影像,对其骨性结构和椎管内容物进行对比。结果:MRI对颈椎间盘突出的显示优于CT。颈椎管狭窄的CT显示优于MRI。后纵韧带骨化的CT显示优于MRI。MRI对脊髓受压程度的评估优于CT。CT能较好的评估术后减压范围和椎管扩大程度。MRI在术后六个月可用于预测脊髓功能的恢复。结论:CT和MRI对颈椎病的诊断和术后评估很在价值,二者可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3.
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特点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将83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3组:滑动时鹅头钉(DHS)内固定组27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组42例,人工关节(股骨头置换)组14例。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出血、术后髋关节功能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78例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围手术期并发症:人工关节组、PFN组明显优于DHS组(P〈0.01)。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失血量:PFN组优于DHS组和人工关节组(P〈0.01)。术后髋关节功能人工关节组最早得到恢复;术后6~12个月,3种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围手术期并发症需要谨慎处理,手术方式以PFN内固定最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神经松动术手法治疗腰椎神经根管减压术后早期根性疼痛症状复现的临床疗效.方法:募集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症行神经根管减压术后第3天开始复现根性疼痛症状患者36例,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6例,观察组给予神经松动术手法治疗,对照组不进行神经松动术手法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疼痛的严重程度.结果:术后第4天,观察组VAS评分下降(1.65±0.81),明显大于其最小临床重要差异值1.2(P<0.05).术后第5、6天,观察组VAS值均较术后第4天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VAS值均较术后第4天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2个时间点VAS值明显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均P<0.01).结论:神经松动术手法是康复神经根管狭窄症患者术后早期根性疼痛症状复现的良好治疗选择,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治疗后的行走能力.方法将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患170例核年龄分为三组:60—69岁83例、70-79岁64例、80岁以上23例。根据骨折类型Garden分类:Ⅰ°33例、Ⅱ°5H例、Ⅲ°68例、Ⅳ°17例.按患年龄、骨折类型以及全身情况等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其中皮肤牵引25例、压缩缧纹钉7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48例.全髋置换术27例,结果本组随访170例,按伤前行走能力I级85例、Ⅱ级51例、Ⅲ级21例、Ⅳ级11例的伤后行走能力恢复为105例,占61.8%,未恢复65例、占38.2%.结论年龄增长、骨折类型、治疗方法的不同.其伤后行走能力恢复均有显着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能谱CT金属伪影去除系统(MARS)技术对胫骨平台骨折钢板内固定术的疗效评价. 方法 对23例胫骨平台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患者行宝石能谱CT检查,对原始图像用设备自带软件包进行金属伪影去除处理和膝关节三维重建.以原始图像为参照,比较去伪影图像对胫骨平台骨折钢板内固定术的显示效果. 结果 宝石能谱CT图像较常规图像金属伪影明显减少,能够更清晰地显示骨折复位和内固定术的修复效果. 结论 宝石能谱CT伪影去除效果明显,是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疗效评价的有用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髓外系统(动力髋螺钉、动力髁螺钉等)和髓内系统(Gamma钉、重建钉、股骨近端髓内钉等)治疗AO/ASIF分型31-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疗效,并探讨是否需要复位和固定股骨近端后内侧骨皮质。方法2000年3月~2006年2月,分别采用髓外系统和髓内系统治疗并随访31-A2型骨折患者20例和29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髓外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均多于髓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髓外组和髓内组优良率分别为85.0%和8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股骨近端内后侧骨皮质连续性欠佳或内侧骨块移位较大的20例患者,分别采用加压螺纹钉固定和微创术式钛缆固定的髓外组和髓内组并发症极少且优良率较高。结论髓外系统和髓内系统治疗31-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髓外系统相比,髓内系统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对于股骨近端后内侧骨皮质连续性欠佳或内侧骨块移位较大者,髓外系统应对后内侧骨块进行复位和固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借助MRI观察中国人肩关节运动成像过程。 方法 借助水平开放型0.2 Tesla磁共振,对6名志愿者12个肩关节的外展、内收、外旋、内旋过程进行研究。 结果 1.内收和外展过程中,每个肩关节分析的影像数是11~15幅,平均13.5±1.1幅.最大外展角度范围110°~150°,均值为130°±12°。2.内旋和外旋,自内向外旋转过程中连续采集11~14幅图像,平均12.5±0.9幅.最大外旋角度范围110°-140°,均值为120°±7°。 结论 水平开放式MRI能够反映肩关节运动的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9.
依托泊苷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依托泊苷对骨肉瘤细胞的毒性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用NTT比色法检测0.02,0.04,0.08,0.16,0.31,0.62,1.25,2.5,5.0mg·L~(-1)浓度梯度依托泊苷作用骨肉瘤细胞24,48,72和96h后的细胞活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依托泊苷作用骨肉瘤细胞后细胞凋亡情况。用电镜观察药物作用后骨肉瘤细胞形态改变。结果:依托泊苷对骨肉瘤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随着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细胞凋亡明显增加,依托泊苷可以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依托泊苷作用后骨肉瘤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改变,透视电镜可见细胞核仁消失,染色质浓缩聚集核膜下。结论:依托泊苷对骨肉瘤细胞有杀伤作用,细胞毒作用与促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琼脂糖施压模型机械施压及联合维拉帕米干预,研究软骨细胞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AGC)代谢的变化。方法 选取膝关节炎患者关节置换术后胫骨平台软骨,分离软骨细胞,制作软骨细胞-琼脂糖三维模型,设置空白对照组、施压组和施压联合维拉帕米组。采用Flexcell FX-5000TM细胞加力仪施压(24 kPa,0.33 Hz,2 h),维拉帕米干预浓度设定为40 μmol/L。采用RT-PCR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AGC、ADAMTS-4、ADAMTS-5 mRNA和蛋白质水平。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施压组AGC 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00),ADAMTS-5 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00),施压联合维拉帕米组AGC 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12),ADAMTS-4和ADAMTS-5 mRN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00)。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施压组AGC mRNA水平显著增高(P=0.000)、ADAMTS-5水平显著降低(P=0.000);与施压组比较,施压联合维拉帕米组AGC水平显著增高(P=0.008),ADAMTS-4 和ADAMTS-5 水平均显著降低(P=0.000)。结论 机械应力可促进骨关节炎软骨细胞AGC合成,维拉帕米可以加强机械应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